三人都是久经宦海的官场中人,性格各异,才能也有不同,可喝起酒来,说辞都是一套一套的,绝对不落人后。
只不过互相敬了几杯,酒过三巡之后,言谈举止间的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裴玄真温文尔雅,谈天说地,好像无所不知,不经意间便给了人以博学多识的印象,而且说话总能讨人高兴,这样一个人,也难怪能与李渊相交。
封德彝不一样,他说的话没有裴寂那么空泛,也不会刻意表现自己的学识,可和裴寂比起来,温彦博几乎把全部心神都落在了这人身上。
他说的每一句都要琢磨一下,是否另有他意,封德彝说的不多,可不经意间,他便表明了自己的姿态。
在吏部你尽可施展,俺在那里也没几天,亲信不多,更无安插心腹的举动和意愿,也许等大礼之后,俺还是你的下属,自然会尽力辅佐你来成事等等。
酒还没有喝到一半,温彦博就已有些意动,他升任尚书右仆射后,是不是该推荐此人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呢?
他想到的是,这人虽行事不怎讨喜,可才能上应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再有就是以他的经历,却无任何卖主之行传于外间……
温彦博觉着这人如果能去到大王面前,一定能得重用,大王最喜欢的就是聪明又不拘泥守旧的臣下,如果这个人还能在大节上有所操守,就算名声不佳,也不算什么。
封德彝酒量好像颇为浅薄,喝了也没多少时候,温彦博和裴寂都还若无其事,他已经满脸通红,眼睛也眯了起来。
可说话还很有条理,“今次请尚书过府一叙,非我孤冷,倚老卖老要压尚书一头,实是……名声在外,尚书门前人多眼杂,老夫若前去拜访,定有碍于尚书清誉……
现在晓得尚书雅量高致,不会计较这些,可还是得说个明白,以免尚书误会。”
温彦博笑笑道:“自入京以来,封公助我良多,如此细故实算不得什么,而且也言重了,我那门上并无多少往来之人,封公若能常来相访,必使蓬荜生辉矣。”
封德彝稍现惊喜,仔细瞅了瞅温彦博,不似作伪,遂笑道:“若真如此,那可就是老朽多虑了,能与尚书论交,此生幸事尔,来来来,再饮一杯……”
一杯饮尽,人家轻轻拍起了桌案,一边吟唱,“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只一吟罢,裴寂和温彦博尽都抚掌而叹。
这诗句虽非本人之作,可却太应景了,将结交新友,以及他自身的状况都表达的淋漓尽致,还稍稍讥讽了那些暴发户的急功近利。
大致上来说,就是我与你结交为友,为的不是眼前的小利,咱们交的是长远,中间的几句感慨的是世事无常,有的人风吹时暂时蛰伏,可过后依旧挺拔,而有的人随风而上青天,过后却又无依无靠,飘零四方。
有的树很高大,却还是被砍来做了柴禾,有的人不甘成为井中之泥,可挖掘上来被太阳一晒,却化为了尘土。
这显然是有感而发,带着几分悲凉之意,而他这半生确实历经坎坷,沉沉浮浮,直至今日。
那边厢裴寂接着便敲起了筷子,“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诗经,小雅,伐木。
裴寂颇有才情,抑扬顿挫,比封德彝所吟要有艺术价值,而且也很应景,只是和他的为人一样,失于轻浮空泛。
也许李渊会很喜欢,可温彦博瞅着他摇头晃脑的样子就觉着传闻所言果然属实,此人不过一弄臣,却居众人之上,怎能让人心服?
再者说,大王身边尽多才智之士,即便云定兴那厮,言行卑污,却也有些才能,并非是一味吹捧逢迎,而这裴寂扮相极佳,人也老大,可这做派,实难堪以重任啊。
他又瞅了瞅在那里眯着眼睛打着拍子的封德彝,心中颇为狐疑,他请裴寂来所谓何来?难道两人交情真这般要好,能为对方牵线搭桥,赴汤蹈火不成?
封德彝看着裴寂也是暗笑,裴玄真果然还是这般轻佻,喝上些酒就要放浪形骸,人云亦云,人歌我歌,若无尔来陪衬,短短相聚又怎晓得我之才能?
当然了,人家裴寂是完全不在意的,被人当枪来用也不是一回两回,早就习惯了,李渊殁后,他一直很伤心,再加上害怕,连家门都不出了。
今日能来封德彝这里,并非跟封德彝有多要好,而是真的想见一见新任吏部尚书,倒不是想回来当他的尚书右仆射什么的,而是他想回晋阳去任职了。
这些年仗着李渊的宠信在朝中和人周旋,虽然斗倒了老对头刘文静,却也恶了秦王一党,接下来连遭报复,太子李建成那边又靠不住,他自己还是晋人,不怎么受关西人待见,让他的处境一度非常尴尬。
根本不能像裴蕴,裴矩等人那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等到李渊一死,他是真的害怕了,回老家的念头油然而生,他当年就是晋阳宫监,再任原职也行啊。
那会儿多好,每日里和友人喝茶饮酒,谈天说地,相互应答,逍遥自在,也就是被鬼迷了心窍,才会到长安来做官,这里尽多面目可憎之人,整日里都要和人勾心斗角,令人烦不胜烦。
这首伐木根本不是唱和给另外两个官场中人听的,不但是唱给他自己听,也希望祭奠一下他的朋友李渊,当年在晋阳宫中,两人便曾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伐木,兴致起时,还要手舞足蹈一番。
那时是真快活啊……
声音罢了,另外两人敷衍的赞了两句,又谈他们的事情去了,裴寂含笑而饮,话是越来越少,其他两个人也不在意,曾经的尚书右仆射这下真就成了陪客了。
“大王起于边塞,十载而定西京,以尚书之见,何日可安天下?”
能说到这种问题,说明两人聊的是真不错。
温彦博笑着道:“这哪说的准,若能在十年之内,平灭诸侯,消弭战祸,也便是苍生之幸了。”
封德彝捋着胡子摇了摇头,“依老夫之见,两三载足矣。”
这话一出口,不但是温彦博诧异的问,“嗯?此话怎讲?”
便是自斟自饮的裴寂也惊讶的望了过来,隋末战乱到如今已经十多年了,别看王世充,李渊纷纷肝脑涂地,可世人并没有看到任何乱世结束的迹象。
不然的话,像温彦博这样的人,也不会勉强再给出一个十年之期来糊弄人。
封德彝则显得胸有成竹,“莫道老夫胡言,老夫可以项上人头作保……”
这时裴寂凑了个趣,“俺来细数一下,中原南有萧铣,杜伏威,林士弘,北有窦建德,王世恽,西有凉王李轨,啊不对,李轨已经死了,如今是他的儿子李仲琰在位,还有梁师都。
之外李道宗据灵州,李孝恭守巴蜀……俺没错漏了谁吧?”
作为曾经的尚书右仆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晓得屈突通降了。
他没再多说,那言外之意却很明白,两三年?一年除掉一位都得要十多年呢。
只李破和李渊两人就打了多少年才见了分晓,难道那些人都是纸糊的不成,一推就倒?
封德彝却不以为意,神神叨叨的拂须而笑,只瞅着温彦博道:“玄真莫要笑我,老夫自有道理可说,素闻尚书度量恢弘,引贤荐能不让前隋高熲,可愿与我引荐一番,面见大王?”
温彦博瞅了瞅他,心说你这习惯是真不好,语出惊人也就罢了,你是不知大王脾气,一旦你说了什么蠢话或者言之无物,那可就糟了,俺都得陪你受罪……
虽说满腹狐疑,可又想到此人那匪夷所思的本事,沉吟半晌,想了下利弊,才道:“封公大才,大王也早有耳闻……此易事尔,等些时日即见分晓。
其实以公之才干,无须如此,过些时日大礼一过,自然便有机会见驾,不需旁人引荐的。”
封德彝好像真的喝多了,不但语出惊人,笑声也大的不像一个老人。
“若无君之引荐,大王又怎会细听我之所言?老夫为官多年,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在这里先就多谢尚书之情谊了。”
说着便拱手一礼,温彦博也自回礼,并不居功,只是道:“举手之劳而已,不值一提,唯愿封公莫要虚言欺人,哪怕说错了都不要紧,可大王最容不得旁人自作聪明……言尽于此,封公莫怪。”
封德彝连连点头,他当然听得懂人家话里的意思,可不单单是在告诉他汉王的脾气,而且也在警告他,莫要连累了他这引荐之人。
他不忧反喜,这确实是一位不错的人,以后可以交往为友,只是不知人家看不看得上他这老朽……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