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不战(1 / 1)

北雄 河边草 2622 字 2023-09-06

突厥人撤军回五原了。

当尉迟恭几个得到这个消息并聚在一起的时候,面面相觑间,谁也说不出话来了,突厥人竟然连正面战上一场的勇气都没有就转身跑了,这怎么可能?

几个人嘴里开始发苦,突厥人撤军而走,算是好消息吧?毕竟数万骑蜂拥而来,实是不可小觑。

可敌军就这么走了,顿时让他们处于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大军在合水过冬?那是开玩笑,合水城不大,也没什么草场,并非骑兵驻军的好地方。

两万多骑兵根本不可能留在这里过冬,本想着跟突厥人打完一仗之后,立即后撤,可这会儿嘛,撤还是不撤呢?

去追击突厥人?那将非常危险,因为天气越来越冷,每拖上一天,离失败也就近了一步,突厥人或许也拖不起,可数万骑兵的追逐,将是一场非常非常残酷的战事。

双方好像都禁受不住那样的损失,不然突厥人不会退兵的,走了那么长的路才来到这里,退兵显然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可突厥人还是走了,说明他们有一个很理智,威望也很高的统帅。

“你说若是将主领兵,会不会率我等追上去?”李年问了一句。

大家心情都不太好,薛万彻哼了一声道:“至尊用兵如神,这么多的骑兵在手,哪能容突厥崽子过了长城?估计早在朔方就将其溃了……”

尉迟恭将手一摊,道了一句,“若任其退走,岂非显得我等无能?你们也别说这些闲话,先想想怎么办吧。”

李年一拍桌子,“你们先在这里瞧瞧,过两日若是突厥人走了,你们就率军回京兆过冬,我带几千人追上去,总得让突厥崽子晓得,即敢南来,不流些血下来怎么成?”

尉迟恭看向薛万彻,薛万彻笑了起来,拱手道:“还是让俺去吧,李无寿勇猛过人,就怕他带兵去了回不来,毕竟突厥人全军而返,领军之人也颇有智谋……”

没等李年说话,尉迟恭便点头道:“那就有劳贤弟了,一定记得,以半月为限,莫要走的太远。”

李年看着眼前的两个家伙气是不打一处来,“俺怎么就回不来了?这些年下来,俺不还是好好的?你们两个给俺先说个明白。”

两个人也不为己甚,好生“安慰”了一番,各人领兵都有不同,李年所部适合为大军先锋,冲阵亦可,但你让他带人去进行骚扰作战,就不太得力了,很可能变成硬碰硬的厮杀。

其实他们也都明白,此次战事算是差不多结束了,突厥人不可能在五原过冬,退回草原也不太可能,路程远了些,这么一路跋涉的再走回去,以后颉利汗也就不用再征召战士们作战了。

那么突厥人的去向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向西到灵武去过冬,那里是梁师都的老巢,梁师都是突厥人的奴仆,正好可以给主人献媚一番。

嗯,那厮还没有拔掉灵州的李道宗,都多少年了,真是无能的很了,突厥人去了可能还得帮他一把。

至于那里发生什么故事,尉迟恭等人并不关心,无论是梁师都还是李道宗,如今都是大唐的敌人。

而薛万彻此时带兵出去,就是看看突厥人的去向,别是想以退为进,戏耍大家一番,如果是那样的话,可就太好笑了。

之外若能拖慢突厥人的行程,也不妨做一下,每拖一天,突厥人也会感觉分外难受,再者说了,突厥西方汗来到自家的地盘,若不招待一番,岂非失礼?

其实和当年前隋与突厥交战时运用的战术差不多,突厥人来时,便坚壁清野,使其无所收获,等突厥人走后,便追上去进行骚扰。

很多时候都能有所得,因为突厥人征召的是各部战士,一旦撤军,他们很快便会分散开来回去自己的部落,这就是隋军等待已久的机会。

每次突厥人来攻,使其无利可图,却又损失惨重,这就是当年隋军所采用的战术,非常实用,没几年便将突厥人远远的驱离了长城沿线,并划出了宽宽的战争隔离带。

…………………………

最终是薛万彻率三千骑趋五原,并在之后的几天,“护送”突厥人离开。

不出预料的,数万突厥大军沿着长城向西进发,很快便进入了梁师都的地盘,于是薛万彻悻悻而返,突厥人没给他任何偷袭的机会,并几次想要吞掉围绕在身边的鬣狗。

三四天的时间,和突厥人接战两次,薛万彻都是稍触即走,不给突厥人缠上自己的机会,而突厥人好像也变得分外的聪明,懂得了穷寇莫追的道理。

………………………………

大唐元贞元年八月末,这场看似一触即发,却又虎头蛇尾的战事彻底的结束了,突厥人去到灵武过冬,尉迟恭等人则率军返回京兆。

来年是不是还能再续前缘,就要看突厥人的动向了,可依照之前的态势来看,突厥人返身再战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

突厥的西方汗竟然不再能打得起一场数万人的战事,其实也明确的显示出突厥的衰弱,要知道当年只西方汗身边的突厥精骑就有三四万人之多呢。

南北方三个强大的帝国,在十余年间因为相互征伐都陷入了动荡之中,并快速的衰弱了下来,也是千载难得一见的场景了。

………………………………

九月初一,长安在两场风雪过后,已是满城银装。

太极殿上,李破第一次召开了大朝会,满朝文武皆至太极殿中听取朝政。

给李破的感觉是大朝会很枯燥,主要的意义嘛,一来就是隔着半个月,皇帝就要见上朝臣一面,以免一些人忘了皇帝长什么样子,之外还能告诉臣下们,不用担心朕的身体。

二来呢,要向所有朝臣宣读一下前半个月发出的重要的政令,让所有人对朝廷动向有个大致的了解,以免产生政治上的误判。

第三个,则是一些重要官职的任免也会在大朝会上提及。

还有就是未来半个月或者是一年,甚或是几年的一些重要规划等等。

大概上就相当于后来的政治简报会议和新闻联播合并到一处。

几乎不会有人在大朝会期间随意的说什么,各部出来发言的人都是选好了的,说的东西事先也要拟定好了并报于殿中监,然后挨个发言。

谁要是敢在这样一个场合大声喧哗,相互攻讦,脱什么靴子,或者撞柱子玩,都将被处以极刑。

可以说,大朝会是最严肃的政治会议,任何会损害它的权威的事件都可以称之为政治事故。

前隋最著名的一次大朝会事件就是大将军史万岁当庭抗辩,为自己和太子杨勇喊冤,于是隋文帝将其当庭杖杀。

后来人喜欢在这样一个场合加上些联想,比如说忠奸之间的激烈冲突,或者在大朝会上显示一下个人的才学什么的,其实几乎都是编纂而来。

李破就在大朝会期间听的昏昏欲睡,觉着乏善可陈,却又不可或缺,这就是大朝会的真实写照。

从实际意义来看,小朝会要比大朝会重要的多,商谈的事务也要多的多,大朝会上宣布的东西一般都是在小朝会上制定好了的,并在大朝会上广而告之。

就像是突厥人来犯的消息,小朝会上已经讨论了许久,直到今天才在大朝会上公布,让很多不知情的朝臣都很吃惊,不知不觉间竟是经历了一番凶险吗?

消息控制的很好,主要还是因为战事发生的地方离着长安还很远,与官员们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利益相关而已。

如果突厥人马接近了京兆你再试试,恐怕早已闹的满城风雨了。

同时这也是关西贵族们近些年来再次听到关于突厥人进犯的消息,不声不响的突厥人又撤军了。

关西人倒也不怕跟突厥人交战,只是有些怀疑消息的准确性罢了,新皇需要夸功,前方将士同样需要功勋来点缀自己的前程。

当然了,大朝会上宣读的消息一般不用质疑它的真伪,即便是假的,过后它也一定会变成是真的。

突厥人来了又走了,聪明人都能从这封战报上面读出不一样的含义。

比如说草原上的风吹草动竟然能很快传到长安,这足以说明大唐消息之灵通远非李渊时可比。

而以突厥人之贪婪,他们又怎么会轻易撤军,这同样显示出唐军之能战,竟足以震慑住数万突厥骑军。

虽未有斩获,可这条消息传开之后,却能让人迅速对新的政权产生充足的信心。

外敌和内讧到底不一样嘛。

…………………………

下了朝会,脱掉累赘的朝服,李破感到一身的轻松,到了太极殿偏殿,屈突通等人已经等候在了那里。

尉迟恭等人已经回军京兆,详细的战报终于来到他的案上,虽然没有什么斩获,可也算是一场不大不小的胜利。

和前方将领想的不同,李破觉着这样的结果最好不过……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