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棠,你可知为何,我会将新区列为建设委员会重点督办工程!”
漫步在工业区内平整的柏油街道上,在这一声反问时,望着眼前的街道,张静江都会回忆起五年前自己主持浙江省务时一幕幕,那个时候,虽说自己年长许多,可与管明棠一样,自己同样还是一个怀着理想和抱负之人,而现在,在经历诸多事务之后,当年的那份雄心壮志,早已淡去许多。
或许恰因如此,才会在一开始便对管明棠心出爱惜之意。
“……当年,我于浙江任长时,为建设浙江,一展抱负,浙江百姓于我可谓是恨之入骨啊!”
提前当年,张静江的脸上尽是一副苦笑连连之色,而对于当年之事并不了解的管明棠则只是一片茫然。
“欲行以实业建设,必需解决资金,可政府就那么点钱,建设委员会筹办各种厂矿企业,政府几乎未划拨一分一毫,在浙江的时候,我是以增加苛捐杂税作为浙江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用外界的话说,就是巧立各种名目,有所谓“建设特捐”、“建设附捐”、“水利费”、“土地测绘费”等,一律在原有田赋项下附加征收。而又以“建设特捐”一项最重,按田赋正税每元附加1元4角,附税超过了正税。同时还发行公债,并向上海、杭州、宁波、绍兴等地银钱业进行抵押借款。后来又增加一“积谷”项目,按亩征谷两升,商人积谷则在营业税项下附征。国民政府在裁撤厘金改征营业税时,声明营业税不得征收任何附加,同样却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又有“教育经遇”、“军事特捐”等名目,亦在田赋附加……当年之苛刻,可谓是让浙江民从大遭其殃啊。可,又有什么办法?”
此时,在管明棠的面前,张静江并没有一丝的隐瞒,甚至可以说坦白至极,但随即又似是为自己辩解一般。
“他们说因为我在浙江实施蚕桑统制,成立浙江省蚕桑改良场和杭州丝厂,严禁农民饲育土种蚕和缫制土丝,必须全部出卖鲜茧。才有了农民育蚕无利,相率砍伐桑树,另种庄稼。却无人说道,民二十九年世界经济危机,丝价大跌,先有此,才有桑田改稻与丝厂制丝赔本,先后倒闭之事,全不看土蚕茧差价廉、土丝市场几无之实!且不看省政府联合上海银界的倾力保丝之行,若无当年保桑、保丝之举,恐怕现在浙江全省蚕桑早已毁于民二十九年!”
听着张静江为自己当年所为辩解时,管明棠颇以为然的点点头,他说的到也是事实,这两年对于这个时代,已经不像初时那般“一无所知”,对生丝等业自然有所了解。
“市场大局如此,非伯父一力所能挽……”
心知同这样的“老人”谈话,要顺着他意思的管明棠自然配合着他在那里发着牢骚。
“后来又有人说道,我为了贪图丰厚利润,强迫农民施用外国肥田粉,农民因不知施用方法,许多地方施用肥田粉之后,表土硬结,庄稼枯萎而死,农民损失惨重。而民二十年,浙江省粮作丰收,又岂无肥田粉得法施用之功?”
这显然有些强自辩解了,在推广之初不加以科学推广,出现问题又岂容辩解?不过管明棠并没有吭声,虽说对于张静江主政浙江之事不甚了解,可也听农研院的专家提到过,在其主持浙江时,不问土壤性质和耕作习惯,强制命令农民种植“百万棉”,结果十九年百万棉种在萧山、余姚、绍兴等产棉地区推广以后,造成严重减产。
而且张静江以元老自居,我行我素,有时甚至连蒋介石的话都敢不听。当时蒋以“南昌行营”命令浙江省首先建造浙赣边境及浙东、浙南山区公路,限期完成。而张则着眼于高额利润,先全力建成杭州至绍兴的一段公路,成为全省唯一有盈余的公路。建成后,又经由公路局长陈体诚、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吴琢之与绍兴商人徐叔荪、金汤侯等勾结,由徐等组织公司,享专营权30年。这些都使蒋介石大为恼火。
自然的对于自己所了解的事情,甚至对于张静江在那提其主持浙江的得失,管明棠根本就没什么兴趣,而张静江又岂会没注意到这位晚辈的走神,于是便说道。
“到来,浙江诸事纷争,虽有我之失,但更多的却是理念之争!”
话至此,张静江终于把话引回了正题,。
“在主政浙江时我同党中的一些新贵之间的矛盾也在滋长。走英美式道路是你伯父我的政治理想。只要全力发展资本,政府统治即可巩固,国家亦可获得发展,因戴季陶等人却是从理论方面歪曲先总理的主义,且宋孔等党内新贵之所以鼓吹“统制经济”名为统制,实则却为其独占市场铺路,”
“独占市场?”
“对,正是独占市场!”
本来凝重的脸上,陡然间忽然换上一副恼怒却又有些无奈的神色,恰在这时,路过路边三角公园的一张木椅,张静江重重地坐在木椅上,一脸阴沉,用不无可惜的眼光看着远方,喃喃地说:
“统制经济固然做到令行禁止,进而集合国家之力,达快速建设工业之目的,可自孔氏弄出了那个十项实业计划,至今已有三年,又得何进展?宋氏借故整顿银行,以央行参股商行,所谋仅只为公?”
声声反问中,全是一副悲愤之意。
“你伯父我做了一辈子商人,这做生意,和做人一样,借法政之名行以********之事,又岂能为商?这几年,建设委员会所办的事情,有几桩不是借以商股而成,再看他们,他们又干了一些什么?”
将视线转身坐在身边的管明棠,张静江的话锋一转,
“现在你知道为何在二届五中全会上,会通过议案决定“建设委员会应将属于各部主管事业分别移交各部接管”了吧!”
点点头,直到现在管明棠总算明白了其中的关系所在,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理念导致的权力之争,而张静江所说的那个议案使得建设委员会成了一个空衙门,只有计划,没有实务,而到后来,民国二十年时以宋子文为首的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建设委员会从此名存实亡,张静江更是也成了有职无权的摆设。
“明棠明白了!”
“你不明白,就像很多人都不明白!”
像是说起绕口令一般,张静江的唇角微微一扬,看着眼前的新区说道。
“于明棠你看来,这新区呈报建设委员的厂矿项目,靠的是我张静江的面子,实际上是……”
先是一阵沉默,张静江的脸上亦是闪过一道苦色。
“在这个世上,会替自己赚钱的大有人在,至于肯为国家为党用钱,又能够在短期内替国家赚钱的在这国民政府中,还没几个人……”
不用张静江再解释下去下,实际上管明棠早就知道了答案了,在国民政府之中,眼前的张静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人,当年建设委员会成立,张静江上任伊始,即面临一番难以想象的困境。蒋介石的心思并没有在经济上,他主要考虑的是对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讨伐大业”,急于凑资聚款,筹集兵饷。因而,只许财政部划拨10万元作为建设委员会的“建设基金”,另以每月3万元应付日常开支。建设委员会的“钱袋子”如此窘瘪,张静江只好把自己在南京成贤街的私宅拿出来,做建委的办公室。
后来凭着在国民党高层的老资格老关系,以及在工商界“诺一不二”的信誉口碑,张静江四处奔走,八方借贷,周密算计,机巧运作,充分施展其“长袖善舞”、精擅腾挪的理财之术,硬是在人力财力极端匮乏且绝不向国外告债的情势下,与建设委员会的同仁们一道,奇迹般地兴建起一大批生气勃勃、令人惊叹的实业项目:改造电厂,接办煤矿,布设无线通信网络,修筑水利路桥工程,还兼涉了蚕丝、街政、卫生和农田改良诸端。而其中,“四省三铁路”的建设,更是为国内外所瞩目,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切几乎都是他在建委只剩下一个“空头”的情况下办成的。
这样的人,蒋介石离不开,国民政府同样也离不开他,他不是靠着面子,而是靠着实力去为自己争取发言权。
“建委虽说现在只是一个空头衙门,可只要建委在、我张静江在,不管是他这个部也好,那个委也好,即便是他蒋中正,也没办法阻止建委的项目,所以……”
已经不需要张静江再解释了,管明棠自然知道新区在选址上曾于南京引起一番争执,甚至蒋介石更是公开表示过不满,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张静江对外宣称新区建设早已在建委报备,并得他同意,若是没有张静江的支持,恐怕这新区……
“明棠,这北方新区的事,你只管好好办你的,至于南京那边,暂时,只要我在一天,他们就碰不得你的!但……”
沉默了片刻,张静江才语重心常的叮嘱一句。
“明棠,你知道,你现在最大的不足在什么地方吗?”
(今天三更,第二更下午4点,第三更晚上7点40,无语的更新给力不?若是大家满意的话,用月票和推荐票鼓励一下无语吧,PS:另外《山河血》已经进入QQ书城,还请大家支持一下,嘿嘿!)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