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附带影响
接下来几天,裴承毅一直在应付各种各样的会议。
因为王元庆仍然是共和国元首,所以与政权交接有关的会议都被安排在了夜间。白天的时候,裴承毅主要在总参谋部参加会议。
按照项铤辉的安排,裴承毅主要参与与装备发展有关的会议。
事实上,这不是项铤辉的安排,而是李存勋的安排。虽然李存勋只是陆军少将,在将星如云的总参谋部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有点资历的军人都知道,项铤辉之后,李存勋才是总参谋部的头号实权人物。连林啸雷都知道,得罪李存勋,等于得罪元首,也就等于自毁前程。
当然,总参谋部的会议没什么新意。
早在1年多前,也就是去装备办公室的时候,裴承毅就全面接触过共和国的武器装备发展计划,以及由军队支持的科研项目。可以说,直到去阿根廷之前,裴承毅的所有工作都与装备有关,而且大都与装备审批有关。在此期间,各个科研所、军火商送来的土特产就塞满了他家的地下室,很多时鲜放到变质都没动过。
这次,讨论的话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说白了,只要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旨没有改变,装备发展计划与基础科研项目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毋庸置疑,顾卫民肯定不会改变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宗旨。
要知道,顾卫民在国务院担任的第一个要职就是国防部长,而且是被军队称为“有史以来最吝啬”的国防部长。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如果不是由彭茂邦担任总参谋长,恐怕后来在各场战争中大展神威的先进武器,比如电动坦克、垂直起降运输机、低空攻击机、电磁炮、超级航母、先进攻击潜艇等等都不可能研制成功,更别说装备军队。
从现实情况来看,印度战争对共和国的影响还没散去,顾卫民不可能过分照顾国防。
印度战争对共和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战争本身造成的影响,即因战争伤亡的军人、损耗的装备、消耗的物资、战时体制对共和国的社会活动造成的影响等等。从社会角度看,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有的甚至是有益的。比如装备损耗之后,能够加快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让共和国军队获得更多的先进装备。又比如消耗大量物资,等于借战争之手消耗社会上的多余物资,从而促进是社会的生产活动,加快了经济运转速度。
二是后效影响,即控制占领区、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毫无疑问,这一影响非常深远,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印度的战后重建将持续10年以上,就算在遭受战火摧残不太严重的南部地区,也需要2到3年才能恢复元气。按照共和国做出的承诺,不但要帮助印度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基础设施,还要在此之前负责为17亿印度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与生存保障。虽然不能因此说是共和国养活了17亿印度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共和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兑现承诺。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2036年,共和国提供给印度的援助资金为4782亿元,其中官方援助4000亿元,约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的2.3%,而当年中央财政开支中,超过4000亿元的单项预算只有社会保障补贴与军费;按照计划,2037年将援助印度4400亿元,占中央财政预算的2.5%,同样仅次于社会保障补贴与军费;按照共和国做出的承诺,到2040年之前,也就是印度完成第一阶段重建工作之前,共和国将以每年递增10%到15%的速度为印度提供资金援助。虽然绝大部分援助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贷款、贷款担保、或者投资等方式提供的,但是对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中央财政来说,每年在印度花几千亿,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
三是附带影响,即所谓的“收获”。众所周知,王元庆不顾众多反对意见,一意孤行的挑起印度战争,根本目的就是要借印度解决共和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说简单点,就是踩在印度的身体上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共和国不遗余力的帮助印度进行战后重建,就是要实现战争的最终目的。
战争还没结束,影响就显现了出来。
2035年底,也就是裴承毅挥师南下的时候,由中华红十字会与中华慈善总会组织、上百家民间慈善组织机构参与的“拯救战争孤儿爱心行动”正式展开,为了配合该行动,各级政府不但放宽了收养他国孤儿的标准,还给予收养战争孤儿的家庭适当的财政补助。短短数个月之内,全国各地的上万个家庭收养了14000余名战争孤儿,其中八成为女孩。2036年7月初,在蔺彦博与李成文的倡导下,共和国企业家协会成立了“战争孤儿教育基金”,仅蔺彦博就为该基金捐款120亿元。
收养战争孤儿只是其一,当然这也折射出了共和国的社会问题。
按照政府的鼓励政策,从2035年开始,中央政府将为养育了2个及其以上子女的家庭提供不低于上一年平均工资1.4倍的养育补贴,养育子女越多,得到的补贴也就越多。毫无疑问,这是非常优厚的补贴政策。按照该政策,夫妇双方中的一方可以在家养育孩子,只需要另外一方外出工作。如果养育了4个孩子,并且甘愿承受较低的生活标准,夫妇双方都可以在家里照顾孩子。问题是,如此优厚的政策仍然没有能够收到明显效果。或者说,在实现自我价值与抚养后代中,绝大部分年轻人选择了前者。这种现象不难理解,当找工作不再困难、能够通过自我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知识改变命运、努力创造未来等等理想状况出现在共和国的时候,共和国公民的社会价值观肯定会发生转变。统计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到2035年的时候,共和国夫妇的平均育龄已经由10年前的28岁提高到了33岁,而且将在10年后达到37岁。夫妇生育孩子的时间越来越晚,意味着出生率越来越低。用某些人口学家的话来说,如果政府不能设法改变现状,出台更加有力的鼓励政策,共和国的老龄化时期很有可能延长到2075年之后。
针对这个问题,共和国当局不得不想别出路。
也就是说,接受移民,成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虽然在传统观念中,移民很难被接受,但是事实上,移民在共和国已经非常普遍。早在21世纪初,生活在共和国各个大城市的移民就多达数百万,其中仅生活在广州的非洲籍移民就超过了50万。到2013年左右,因为共和国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南亚国家移民,特别是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的移民占到了多数。第四次印巴战争后,纪佑国提出了建立“中国-南亚共同体市场”,引发了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短短数年之内就有大约250万南亚人涌入共和国。半岛战争前后,又出现了一波规模在300万左右的朝鲜移民潮。从2027年开始,平均每年涌入共和国的移民均在300万以上,其中2030年达到了440万。按照共和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35年12月31日,在21世纪的前36年中,来自18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6000多万人在共和国定居,其中仅2026年到2035年就接纳了4100万移民。
毫无疑问,在共和国,移民已不是少数。
说直接一点,如果将所有移民算成一个民族,那么在共和国是仅次于汉族与壮族的第三大民族。
由移民引发的问题也不少,光是由思想观念导致的婚姻问题就成了社会难题。
虽然收养他国孤儿需要由共和国承担高额的教育与抚养费用,但是不会存在传统思想与社会价值观的问题,而且教育本身也是投资。事实上,共和国政府一直鼓励希望养育孩子却没有能力生育孩子的夫妇收养他国孤儿,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比如在2035年通过的养育补贴条例中就明确规定,收养的孩子享受同样的补贴标准。也就是说,即便从国外收养孩子,也能得到国家补贴。
印度战争,给共和国提供了一个机会。
按照国际妇女儿童援助组织做的评估,因为印度战争伤亡惨重,以及印度夫妇的平均生育年龄偏低,生育率较高等等,所以印度大约存在3500万到4000万名战争孤儿,以及“半孤儿”(指丧失了父亲、母亲不具备抚养能力)。当然,这家隶属于联合国的国际机构没有忘记在报告中提到,如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与帮助,半数以上的战争孤儿与半孤儿将遇到生存问题,并且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国际社会的呼吁下,伸出援助之手的不仅是共和国。
到2036年底,包括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在内的20多个发达国家的政府先后出台了鼓励到印度收养战争孤儿的政策,比如法国政府就承诺为收养印度战争孤儿的家庭每年提供至少12000欧元的生活补助,并且给予收养孤儿全部公民待遇。
事实上,所有支持收养孤儿的国家,都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别的不说,俄罗斯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不比共和国乐观。21世纪初,俄罗斯的人口总量接近1.5亿,而到2035年的时候,已经减少到了1.1亿,相当于每年减少上百万人。毋庸置疑,在30多年内人口骤减26%,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灾难。要知道,就算对共和国来说,2035年的人口也只比2001年的减少了23%。正是如此,在经济发展向好之后,俄罗斯政府一面顾虑民众生育,给予养育了孩子的夫妇很大的社会特权,用一些俄罗斯新闻媒体的话来说,在俄罗斯,孕妇享受总统级别的待遇;另外一方面,也在积极吸纳移民,特别是前独联体国家的移民。
可以说,当时除了人口一直正增长,且膨胀速度比较合理的美国没有鼓励公民去印度收养战争孤儿之外,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伸出了援助之手。
当然,共和国的行动规模最大。
到2037年初,超过20万家庭在政府登记,表示愿意收养印度的战争孤儿,其中四分之一的家庭已经收养了战争孤儿、或者签署了收养协议,少数家庭甚至收养了2个以上的战争孤儿。比如一对来自陕西西安的夫妇就在加尔各答收养了四个女婴。可以说,当时政府的工作效率已经赶不上公民的收养速度了。当然,相对于共和国的庞大人口基数,20万家庭最多只总量的万分之六,也就是每一万对夫妇中,只有六对夫妇愿意收养孤儿,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对收养印度孤儿的事情并不热心。更重要的是,在20万个家庭中,不能生育的占到了八成以上。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有生育能力,而且喜欢孩子的夫妇情愿自己生育,也不愿意领养孤儿。由此可见,共和国公民的传统思想仍然很严重,至少很多处于生养年龄的夫妇无法接受其他肤色的子女。
收养战争孤儿只是附带影响的冰山一角。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印度进行战后重建也是附带影响的一部分。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中央政府每年花几千亿帮印度修铁路、建学校、盖医院简直就是在浪费共和国纳税人的钱,但是精明的商人不会这么想,更不会放过大好的赚钱机会。事实上,共和国政府投在印度的钱,没有一分是白白花掉的。说简单点,钱存在银行里,永远都是钱,只有花出去,才能变成更多的钱。印度战后重建需要修筑几十万千米的公路、几万千米的铁路、几千所学校、几千所医院,还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这些多需要生产,都需要投入,而在印度当局与印度民营企业没有办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重建工程时,共和国商人的机会就来了。别的不说,仅在2036年,中国重工旗下的重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量就增长了300%以上,其中近八成的业绩是在印度取得的,而该公司当年新增了2500个工作岗位,27000余名员工的收入增长了175%。由此可见,共和国政府在印度的投入,已经通过建设工作返还到了共和国企业的手中,最终回到了共和国,刺激了共和国的国内销毁,也就刺激了共和国的经济。
如此浅显的道理,别说经济学家,老百姓都看得明白。
正是如此,当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去帮助印度搞战后重建的时候,不但没有多少人反对,反而得到了大部分民众的支持。当然,不是重型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的员工也会支持政府的行动。用一些网民的话来说,只有把印度搞好了,印度人的合抱里有钱了,共和国生产的大量高端消费品,比如磁悬浮高速轿车才有更加广泛的销路,共和国的企业才能拿到更多的订单,共和国的劳动者才能得到更多的奖金,共和国的公民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管印度发展得怎么样,卖高科技产品的都是共和国的企业,而不是印度的企业。
由此可见,在印度战争产生的影响中,附带影响的牵涉范围最广,也最为久远。
正是如此,顾卫民不可能放在赚钱的好事不做,在没有多大产出的国防建设上投入太多的经费。
从第三次军事改革对装备发展的调整上就看得出来,共和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阶段性的顶点,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之前,不会扩大国防采购规模,甚至会大幅度削减采购项目。当然,这并不表示会削减相关的基础科研投入。事实上,遭到削减的多半都是具体项目,真正重要的基础科研没有一个被削减,还有不少得到了加强。别的不说,2036年的科研经费就比2035年增加了40%以上,而以往的年均增长率一直在20%左右,只有2035年不到10%。虽然共和国政府的解释是“恢复性增长”,弥补2035年增长差额,但是了解实情的人都清楚,共和国肯定会加大科研投入。
如此一来,军队能够用来购买装备的费用更加少了。
几天下来,裴承毅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与其他将领,特别是其他军兵种的将领扯皮。
虽然不是制订年度性的装备采购计划,但是参会的将领都知道,这次定下来的装备采购方案将决定今后5年、甚至10年的采购计划,谁都不想吃亏。问题是蛋糕就那么大,不管怎么分都不可能做到皆大欢喜。
正是如此,裴承毅也没怎么联系袁晨皓。
事实上,袁晨皓没有参加总参谋部的事情,就连南亚战区的装备编制会议也是由他的助手参加的。也就是说,几天下来,裴承毅与袁晨皓几乎没有碰过面。
直到6月11日,裴承毅吃了午饭,准备参加下午的会议时,才见到了袁晨皓。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