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低空力量
7月9日清晨,舍赫巴的战斗嘎然而止。
似乎双方都打累了,或者厌烦了你来我往的战斗,在黎明到来前的半个小时,交战双方同时停止了作战行动,进攻的第九战斗单位战斗旅主动向北回撤了30千米,防御的以军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也没趁机发起反击。
战场上突然安静了下来,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战斗并没停止,只是由地面转到了空中。
当天上午,共和国与美国的空中力量就在叙利亚上空交手20多次。虽然各有胜负,但是每次空战的规模都不大。
开战之后,双方都在拼命争夺制空权。
在最初几天,共和国与美国都按照传统的空中作战理论,即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夺取制空权,再进行空中打击。
显然,传统战术思想受到了考验。
不是说优先夺取制空权的战术有问题,在空天打击实用之前,制空权仍然是占领战场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夺取制空权绝对至关重要。问题是,与以往的战争相比,中东战争有很大的特殊性。别的不说,美国空军的主力全都部署在战场以外,共和国空军的主力也部署在远离美军打击范围的地方。也就是说,无法通过打击对方空军基地的方式来夺取制空权,只能在空战中对付对方的战斗机。因为双方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性能在伯仲之间,加上重型制空战斗机非常昂贵,即便是超级大国,也不可能在和平时期大批量采购,而在战争打响后才紧急订购,肯定赶不上战争消耗,所以几天的战斗下来,共和国与美国的重型战斗机都损失惨重,在新订购的战斗机交付之前,都无力掌握全部制空权。
受此影响,双方都调整了空战战术。
从7日开始,共和国空军就把重点放在了护航上。即由重型制空战斗机为执行打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护航。共和国海军也改变了战术,除了留下足够的防空战斗机之外,也让重型战斗机主要担任护航任务。也就是说,共和国军队不再刻意夺取制空权,将保证空中支援放在了首要位置上。
美国空军与海军也在同一天做了类似的调整,把空中支援放在了首要位置上。
正是如此,9日上午的空中战斗,几乎都是“遭遇战”。
准确的说,是在特殊环境下的遭遇战。
按照共和国空军在战后公布的相关信息,调整了作战战术之后,重型制空战斗机除了为执行攻击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护航之外,还将接受所在防空管制区域的指挥,即根据预警机或者地面指挥站提供的信息,前去拦截敌机。如此一来,重型制空战斗机不但要扮演护航战斗机的角色,还要扮演截击机的角色。
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重型制空战斗机的作战效能。
因为前几天的损失非常惨重,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谁能有效发挥部队的战斗力,谁就能在空中战斗中占据优势,所以战术上的调整,几乎都是针对制空战斗机的,而且都是为了提高制空战斗机的作战效率。
这种战术调整,对空战战斗,乃至战斗机的使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根据美国空军在战后公布的一些数据来看,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所有轻型与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在执行非制空任务的时候,就不再携带中程拦截导弹了,有的时候甚至不再携带格斗导弹。原因非常简单,面对拥有性能强大的主动防御系统的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时候,如果不能一次发射足够多的导弹,拦截导弹与格斗导弹的作战效能几乎为零,甚至不如战斗机上的机关炮顶用。
当多用途战斗机丢下了自卫用的导弹,变化的不仅仅是作战用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美空中力量的这次交手,为今后的空军建设指明了方向,即在技术引领的战术变革时代,空军的作战飞机将再次以侧重某一种性能,并且以该性能来确定战机的性质,战斗机就是战斗机、攻击机就是攻击机、轰炸机就是轰炸机,风光了数十年的多用途战斗机肯定会被淘汰。
有人在说这是退步,而有人则认为这是返璞归真。
回顾空中力量的发展历程就能发现,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作战飞机都有非常明显的性能侧重,只有在某个国家取得了绝对霸主地位的情况下,多用途战斗机才是空中力量的主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简单,即在绝对霸权下,象征霸权的空中力量很难受到挑战。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10年代末,美国在近30年的时间内,拥有独一无二的绝对霸权,美国空军打遍全球无敌手。某些时候,就连美国海军航空兵与陆战队航空兵都难以碰到像样的对手。不管是在海湾战争中,还是后来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与伊朗战争中,美军都能轻而易举的夺取制空权,甚至完全用空中力量打垮对手。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空中作战力量,美军自然会重视作战飞机的多用途性能,特别是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在此大背景下,专司舰队防空的f-14“雄猫”战斗机光荣退役,把舰队防空作战的重任交给了不那么称职的f/a-18f(后来的半岛战争中,就是因为f/a-18f不是货真价实的制空战斗机,在j-14面前毫无还手之力,甚至不是j-10与j-11后期改进型号的对手,导致美国海军航空兵损失惨重),美国空军的f-15“鹰”式战斗机则大规模削减,用来替代f-15的f-22a战斗机的产量更是一减再减,直到半岛战争前才大批量采购(如果不是美国国会在伊朗战争后批准了f-22a的几份采购合同,让美国空军赶在半岛战争爆发前将f-22a机群的规模扩大到了300架以上,恐怕美军会输得更惨)。即便在半岛战争之后,因为共和国与美国拥有“毁灭平衡”,而且都信奉“非直接对抗”的冷战政策,所以美国空军并没吸取教训,仍然以发展多用途战斗机为主。
客观的讲,共和国空军也走了弯路。
当然,导致共和国与美国把重点放在多用途战斗机上的众多原因中,国际市场需求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重型制空战斗机非常昂贵,f-22a在21世纪初的单价为2亿美元,而到了21世纪20年代末,f-22s的单架高达8亿美元。f-42a服役的时候,单价更是突破了20亿美元。共和国战斗机的情况也差不多,j-10a的售价仅1.4亿人民币,j-14a就达到了11亿人民币,j-16a更是破天荒的超过了100亿人民币(以上均为对外售价)。如此高昂的价格,让几乎所有国家都望而却步。拿f-42a来说,别说普通国家,就连英国这些发达国家,也只能意思意思,购买10来架而已。对绝大部分国家来说,需要的不是性能极其强悍、任务能力却相对单一的重型战斗机,而是能够执行多种任务,价格相对低廉的轻型战斗机,或者中型战斗机。事实上,因为重型战斗机的价格过于昂贵,美国与共和国都不得不用多用途战斗机充当主力。
在以往的战争中,多用途战斗机存在的缺陷还没有暴露出来。
不管怎么说,除了半岛战争之外,共和国与美国没有直接对抗,也就没有必要在战斗机的性能上分个高下。事实上,因为半岛战争爆发的时候,共和国空军的主力与美国空军的主力旗鼓相当,而且交战区域过于狭小,加上美国过早退出,所以多用途战斗机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没引起重视。
与以往的任何一场战争相比,中东战争让双方的空中力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有长远目光的军事家眼里,问题不仅仅是多用途战斗机的实战价值。
战争还未结束,共和国空军的梅乐驰少将与美国空军的乔伊斯.李少将就先后提出了一个让两国空军震惊不已的理论,即重型制空战斗机会被迅速淘汰,统治未来天空的除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空天战斗机之外,就是专门为空中战斗而生,具有极强的敏捷性、拥有完备的空战系统与主动防御系统、能够在任何恶劣环境下作战、造价相对低廉、能够大批量装备部队的轻型制空战斗机。
这个理论提出来的时候,两国空军的高层都没有认识到其重大价值。
不管怎么说,对于两国空军的高层来说,根本不可能相信,统治天空的重型制空战斗机竟然会被淘汰,而且取代它的会是“地摊货”般的轻型制空战斗机。
万幸的是,两国空军的高层都没有忽视这个理论。
在必须承认实战结果的情况下,空战战术变革早晚都会到来。对于两个超级大国的空军来说,谁能在空战理论上走到前面,并且率先摸索出新的空战战术,谁就能在下一场战争中取胜。
可以说,当时两国空军都有点饥不择食。
用雷靖鸣的话来说,不管是谁,只要能够提出革命性的战术思想与作战理论,都能得到空军的支持。
正是如此,战争结束后不久,共和国空军就改装了几架j-17e,用其与j-16d进行空战测试。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梅乐驰在晋升为空军少将之后就离开了南亚战区,前往位于共和国西北的空军实验基地,亲自负责“对抗部队”的工作,也就是用改进后的j-17e来验证他的空战理论。
美国空军的动作也很快,用f-54c战斗机组建一支类似的对抗部队。
虽然共和国与美国空军都没有公开相关消息,但是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梅乐驰与李的理论彻底改变了空战的面貌。
与争夺制空权一样,空中支援也遇到了挑战。
前面已经多次提到,因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信息干扰力度,导致战场通信始终无法保持畅通,从而让空中支援形同摆设。为了发挥空中打击的力量,交战双方都只能让执行支援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在距离战场数百千米的地方,用防区外武器打击敌人的固定目标,或者是对敌阵地进行覆盖式轰炸。
显然,这绝对不是双方地面部队想要得到的空中支援。
用当时负责美军空中作战的李少将的话来说,如果有得选的话,他宁愿用那些10亿美元1架的f-54c去交换在20年前退役的a-10c,因为拥有“空中坦克”之称的a-10c能够顶着敌人的防空炮火为地面部队提供最直接的火力支援,而娇贵的f-54c甚至不敢冒险进入敌人远程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
李的抱怨,正好说明了问题。
实质上,这也是共和国空军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对付弱小敌人的时候,甚至在对付地区强国的时候,几轮高强度的空中打击就能摧毁对方的防空系统,取得绝对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下,别说f-54c与j-17e这类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就算是普通民用飞机,只要飞得够高,都能都敌人的头顶上转几圈,再安然无恙的返回后方基地。也就是说,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多用途战斗机保持足够的飞行高度,就不会受到威胁。如此一来,多用途战斗机抗损毁能力差、生存能力低下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就不会暴露出来。
显然,不是任何战争都会如此得心应手。
在需要顶着敌人的防空火力执行打击任务,而且必须用飞行员的眼睛去寻找与瞄准目标的时候,多用途战斗机的致命缺陷就暴露无遗了。
实际上,这也正是“多用途”惹的祸。
虽然在共和国空军中,j-17e的任务就是对地打击,在美国空军中,f-54c的任务也是对地打击,但是在其他国家,j-17与f-54都得担当起包括防空在内的多种任务。因为战斗机是最昂贵的军火之一,没有任何国家会购买连生产国的空军多不肯装备的战斗机,所以共和国空军与美国空军不得不充当本国军火商推销员。如此一来,共和国空军与美国空军就无法按照实际的作战需要来采购轻型战斗机。
事实上,在美国空军宣布让a-10c退役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当时就有美军将领宣称,随着a-10c退役,美国空军将不再拥有货真价实的攻击机。
因为参加过多场战争,所以共和国空军更加重视多用途战斗机的对地攻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初与陆航争夺dw-26c的控制权,空军就是想借此获得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攻击机,而不是让不够坚固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去执行低空攻击任务。事实上,在印度战争中,正是因为dw-26c承担起了几乎所有的近距离低空支援任务,才掩盖住了空军缺乏低空攻击机的问题,也让空军高层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非常遗憾的是,在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冲击下,空军不但没能获得dw-26c的主导权,还失去了在j-17a的基础上开发一种专一攻击机的机会,未能弥补自身的缺陷。
打到这个时候,裴承毅与杜奇威都认识到了空中支援存在的问题。
非常可惜的是,杜奇威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在20年前退役的数百架a-10c,除了由博物馆收藏的几架之外,其他的全都当成废铜烂铁给卖掉了。更可惜的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在vc-22基础上改进的低空攻击机没能通过五角大楼的审批,而全新开发的低空攻击机还没有试飞呢。按照美国陆军的装备发展规划,代号va-x的低空攻击机最快只能在2045年完成首飞,在2050年之前完成所有测试,在2051年投产。要保持这个发展进度,首先就得确保每年都获得足够的拨款。
与杜奇威相比,裴承毅的处境就要好得多了。
虽然在战争初期,受前线基地、人员转移、设备运送等等影响,没能让陆军航空兵的低空攻击机群及时抵达战场,但是经过这些天的努力,第一批低空攻击机部队已经抵达伊拉克,并且做好了战斗准备。这支部队的规模并不大,只有5个大队的120架攻击机,其中还有10多架在转场飞行的时候出了故障,必须接受维修,无法在11日之前投入战斗。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打击力量,特别是在双方都急需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时候,谁也不能小看100多架低空攻击机的打击能力。
用指挥这支部队的骆良骥准将的话来说,如果100多架攻击机同时出动,能在一个攻击波次中干掉上千辆坦克战车,打残2个装甲旅或者歼灭1个装甲旅的全部主战力量。骆良骥绝对没有吹牛,因为在印度战争中,陆航的低空攻击机群就有过类似的战绩。
对原先还处于平衡状态的南方战线来说,这个局面维持不了多久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