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两把尖刀(1 / 1)

国策 闪烁 3623 字 2023-09-07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两把尖刀

7月11日凌晨,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从比斯米尔出发后不久,第十战斗单位的指挥官李东石就下达了攻打迪亚巴克尔的命令。

与往常一样,进攻由炮火打击拉开序幕。

在重点炮击美土联军防御阵地的同时,李东石还呼叫了已经转移到凡城的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让他们重点轰击迪亚巴克尔的国际机场。

虽然按照战前的部署,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在苏菲安也能炮击迪亚巴克尔,但是要在最大射程上作战,从而降低了炮击效率。随着伊朗陆军的工程兵抢通了从大不里士通往凡城的铁路,准确的说,是修复了这条铁路线上土耳其境内的几座桥梁,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就分批次向凡城转移。因为凡城到伊斯肯德伦的直线距离只有650千米,到安卡拉的直线距离也只有大约900千米,所以在战局变化不大,也就是不用进军安卡拉的情况下,该炮兵旅将一直呆在凡城。当然,影响该炮兵旅作战的主要因素还是交通。凡城是这条铁路线的终点站,再往西就只有依靠质量非常糟糕的山区公路。对于一次炮击就消耗数千吨炮弹,一天激战下来会用掉数万吨炮弹的炮兵旅来说,根本不可能把后勤保障建立在毫无价值的山区公路上。

问题是,炮击迪亚巴克尔机场的效果并不理想。

任何一场战争中,空军基地与大型民用机场肯定是进攻方的首要打击目标之一,摧毁跑道是瘫痪空军基地与民用机场的主要手段。对付不同的机场的跑道,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武器与打击方式。比如打击大型民用机场时,用重型精确制导炸弹,或者装药量在500千克以上的导弹,将跑道炸成许多段,每一段的长度都不足以让敌人的主要作战飞机起降。对付空军基地的时候,因为填上几个大弹坑要比填上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小弹坑容易得多,而且大部分空军基地都有填补弹坑的专业设备,并且储备了速凝水泥,所以一般会选用携带了大量小型炸弹的子母炸弹,或者携带子母弹头的导弹。随着垂直起降运输机全面普及,越来越多的低空攻击机、甚至是多用途战斗机都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对付空军基地的时候,子母弹的效果都不太显著,打击方往往会在使用子母弹的时候,将部分子弹药的引信设置为随机爆炸模式,也就是向敌人的机场与空军基地撒布地雷与定时炸弹。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破坏与瘫痪机场的手段越多,保护与修复机场的方法也就越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保护与修复机场方面,共和国与美国这两个在战争中足以压制住除对方外任何一个对手的超级大国表现得比其他国家更加积极。也许,正是这两个国家的空军在战争中有足够出色的表现,才高度重视保护空军的办法。

对付跑道上的定时炸弹的办法非常多,但是很多都有附带效果,而且不见得能够收到效果。特别是在“智能弹药”越来越普及的时候,很多反跑道子弹药都有智能识别与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在敌人用高温高压的方式来清除未爆弹药的时候,这些智能弹药就会暂时切断引信,避免战斗部爆炸。如果敌人用强制电磁干扰的方式来摧毁电子引信,智能弹药上的一套负反馈系统就将自动启动机械引信。一些特别先进的智能弹药还能识别目标,即利用各种传感器来搜集目标信息,遇到敌人的扫雷车辆不会引爆,只有在敌人的作战飞机或者机场通勤车辆从附近通过的时候才会引爆。

在众多扫除定时炸弹的手段中,美军开发的一套欺骗干扰系统的效果最为出色。

这套系统的原理并不复杂,即首先用定向强制电磁干扰系统,让扫雷路线上的智能弹药全都转为机械引爆方式,然后让采用磁悬浮技术、在底部装有厚度超过10英寸的装甲钢板的扫雷车从跑道上通过,引爆那些不再“智能”的弹药,达到扫除的目的。根据美军自己做的测试,这套系统的扫雷成功率在99%以上,一辆扫雷车能够在15分钟内清扫出一条长500米、宽10米的跑道。如果10辆扫雷车分成前后两组,每组5辆,同时工作,就能在15分钟内清扫出一条长1000米,宽50米的跑道。

仅仅扫除了跑道上的智能弹药还不够,因为要快速扫雷,就只能引爆地雷,而无法排除地雷,所以扫除了智能弹药之后,跑道上肯定会有许多弹坑。实战中,进攻方在打击跑道的时候,肯定会摧毁跑道,而不是在跑道上撒布地雷。因此,就算跑道上没有地雷,要想让跑道正常工作,也得填补弹坑。

针对这一情况,美军开发了一种与扫雷车配套使用的车辆,那就是专门修复跑道的工程车辆。这种车辆也采用磁悬浮技术,即车体不与地面接触。工作的时候,首先由位于车辆前端的探测系统测算出弹坑的大小,在车辆到达弹坑上方的时候,由位于车辆中部的高压喷射系统向弹坑内喷洒一种接触到空气后就会快速凝固的溶胶,最后由位于车尾的一套激光铣削系统与清扫系统将高出地面的溶胶切除并且清除掉。虽然这种车辆在工作的时候,每分钟只能前进50米,但是除了那种特别大的弹坑之外,能够一次性修复大小在5立方米以内的弹坑。

即便面对由重磅炸弹搞出来的大型弹坑,美军也有解决办法,即由工程人员用大型高压喷射系统向弹坑内关注速凝溶胶,并且在灌注的时候分成好几层,在层与层之间增添一些用来提高结构强度的钢丝网。

按照美军宣称的数据,能在1个小时内修复一条1000米长的跑道。

虽然实际效率没有这么高,但是根据这几天的交战情况来看,美军肯定能在2个小时内修复一条1000米长的跑道,并且在4个小时内修复一条1500米长,能够供大型战略运输机起降的跑道。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速度。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印度战争中,得到美国大力支持的印度,也至少需要1天才能修复一条跑道。

当然,共和国军队也有类似的装备。不管怎么说,速凝溶胶、激光铣削装置都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

正是如此,在之前的战斗中,共和国陆军没有过分关注迪亚巴克尔的机场。

事实上,交战双方在战争中都没有大规模打击对方的机场。按照共和国空军得出的结论,要想瘫痪一条长1000米的跑道,至少需要用掉10枚单价1500万元的导弹,如果打击的是一座严密设防的空军基地,投入至少得提高5倍。也就是说,为了让敌人在2个小时内无法使用机场,需要花费上亿、甚至数亿元的弹药。毫无疑问,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买卖,在大规模战争中没有太大的价值。

当然,在某些特殊时候,能够瘫痪敌人2个小时,就算花掉几十亿元,也很值得。

第十战斗单位开始攻打迪亚巴克尔的时候,美军的战略运输机群正在忙着将第82战略师送往前线。当时,运送第82战略师的第一批运输机刚刚离开迪亚巴克尔机场,第二批运输机肯定能在天亮前到达。

显然,率先到达迪亚巴克尔的第82战略师的部队还在机场附近。

用1个炮兵旅打击迪亚巴克尔机场,本身就不是完全为了对付机场。虽然受美军部署在迪亚巴克尔的防空系统影响,无人侦察机根本无法靠近,加上美军一直在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所以附近的战略侦察机也派不上用场,李东石根本不知道到达机场的美军在哪,但是进行覆盖式炮击,根本不需要精确的目标坐标,甚至不需要确定打击目标,只需要划出一片炮击范围就行了。因为有足足一个炮兵旅,所以李东石把整个机场,以及机场附近500米的地区都划在了炮击范围内,并且将整个炮击范围分成了数个区域,由炮兵旅的各个炮兵营进行交叉火力打击。

因为第一战斗单位最快也要到11日上午才能参战,所以李东石给炮兵旅下达的命令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完成了覆盖式炮击之后,在第一战斗单位参与地面作战之前,只要还有弹药,就得按照炮火支援参谋安排的打击方式,对迪亚巴克尔机场进行无规律的,瘫痪机场为主要目的的炮火打击。

李东石的目的非常简单,让第82战略师无法参与迪亚巴克尔的防御作战。

在炮击开始后不久,第十战斗单位的进攻部队就从阵地上出发了。

在很多人看来,李东石想趁此机会吃独食,即抢在第一战斗单位到达之前打下迪亚巴克尔,不与凌云霄分享战功。

显然,这太小看李东石了。

作为一个立下了不少战功的前线指挥官,李东石几乎获得了共和国的全部勋章,还得到过老挝、越南、朝鲜、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与尼泊尔的勋章,甚至是老挝与朝鲜的荣誉军人。对他来说,需要贪图功劳吗?

事实上,换个角度来看,凌云霄也不会与李东石争功。

对李东石来说,体现其价值的不是获得多少功劳,而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获得胜利。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李东石肯定打算只用第十战斗单位攻打迪亚巴克尔,并且争取在天亮前取得突破。这样一来,凌云霄的第一战斗单位赶到的时候,就能绕过迪亚巴克尔,直接向西进军。虽然第一战斗单位不见得能够走多远,很有可能在锡韦雷克遭到土耳其国防军阻击。在没有充足支援的情况下,第一战斗单位也不应该冒进。但是对围攻迪亚巴克尔的战斗来说,如果第一战斗单位能够快速向西突击,就算不能打下锡韦雷克,只要能够切断迪亚巴克尔西面的公路,再派小股部队北上穿插,就能完成包抄行动。到了这一步,只需要持续不断的压制迪亚巴克尔的机场,阻止美土联军向这边增兵,就能迫使美土联军放弃迪亚巴克尔。

对第十战斗单位来说,兵不刃血的拿下迪亚巴克尔,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当然,作为一名来自空降兵的指挥官,李东石从来都不认为,胜利会来得如此轻松。

在他看来,即便包围了迪亚巴克尔,美军也不大可能投降。原因很简单,迪亚巴克尔距离大后方并不远,加上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都是疲惫之师,美军再不行,也会在最后关头拼命突围。

作为一个很有大局观的前线指挥官,李东石必须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之前的战斗已经让李东石认识到,美军不缺乏勇气,也不缺乏战斗技巧,武器装备的性能也不差,屡屡败在共和国军队手中,主要是缺乏实战经验,即不清楚该如何与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作战。

显然,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随着战局发展下去,美军迟早会获得实战经验。

事实上,已经有这方面的征兆了。

拿第7步兵师来说,在最初的那场战斗中,第7步兵师根本就不是第十战斗单位的对手,一直被第十战斗单位压着打,甚至连还手的力气都不够。攻打迪亚巴克尔之前,第7步兵师主动放弃了比斯米尔西面的防御阵地,向西收缩防线。当时李东石就派了几个营去趁火打劫,结果第7步兵师早就有所准备,不但撤退的时候很有章法,负责掩护的部队也非常尽职,没有让对手占到便宜。那几场小规模战斗足以证明,通过对之前战斗的总结,美军正在熟悉共和国军队的战术战法。

必须承认,李东石是一个很有想法,而且心狠手辣的指挥官。

意识到美军正在进步之后,李东石就主动向袁晨皓提出了围歼第7步兵师,并且趁机打垮增援迪亚巴克尔的第82战略师的作战建议。为了让袁晨皓采纳他的建议,李东石直接提出了美军的战术变化,以及他的担忧。正是如此,袁晨皓才安排了这场战役,并且说服裴承毅支持这次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李东石的目的是全歼第7步兵师与第82战略师。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仅仅包围迪亚巴克尔,甚至不需要包围迪亚巴克尔,而要逼迫美军离开防御阵地,要么发起反击,要么积极突围。不管怎么说,只有在运动战中才有可能迅速歼灭2个美军师。如果与美军打阵地战,李东石将得不偿失。正是如此,战斗打响之后,第十战斗单位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穿插进攻,把组织防线的任务留给了跟在后面的第一战斗单位。

用一个战斗单位去对付最擅长打阵地防御战的第7步兵师,确实很冒险。

事实上,连美军都没料到,同样应该是擅长打防御战的第十战斗单位,竟然会放弃稳打稳扎的进攻战术,改用不太擅长的突击战术。这种准备上的不足,让美军在最初几个小时的战斗中显得很不适应,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突然变了打法的第十战斗单位。要知道,几乎所有美军都认为,应该是已经赶过来的第一战斗单位负责进攻,而第十战斗单位的任务就是在围住迪亚巴克尔。

天色快亮的时候,第十战斗单位的突击行动已经收到了效果。

随着突破了美军设在城区外的防线,李东石立即投入了预备队,扩大突破口,并且集中兵力向机场突击。

这个时候,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也到达了迪亚巴克尔郊区。

作为一员“老将”,凌云霄收到前线指挥部的作战计划时就意识到,这是李东石策划的一场进攻战役,而且是让第十战斗单位充当尖刀,让第一战斗单位充当盾牌的作战行动。虽然这等于对调了两个战斗单位的角色,但是凌云霄非常佩服李东石的想像力,并且支持李东石的作战行动。

让第一战斗单位全速赶往战场,不是凌云霄担心李东石进攻受挫,而是害怕第十战斗单位打得太猛,迫使美军提前选择突围。如果第一战斗单位不能及时赶到,顶替第十战斗单位守住外围防线,并且向其他几个方向穿插,就算第十战斗单位在前面打得再好,也很难全歼美军。

对于早就功成名就的凌云霄来说,绝对无法容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事实上,当时美军确实有可能提前突围。

因为第一战斗单位提前赶到战场,之前负责压制机场的炮兵旅转为听从凌云霄的直接指挥,不再对机场进行炮火打击,让运送第82战略师的运输机群能够在机场上降落,所以美军才没有在11日上午选择突围。换句话说,如果第一战斗单位按照计划行动,那么美军很有可能在重压下,在11日天亮后不久就开始突围。

不管怎么说,随着第一战斗单位到达,就算美军想突围,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