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空中反击
杜奇威在调兵遣将,袁晨皓也在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变化。
确认第101突击师的低空打击部队到达马拉蒂亚之后,袁晨皓立即联系了李东石,让他把指挥攻打迪亚巴克尔的工作交给凌云霄,去负责低空作战的指挥工作。当然,袁晨皓没有忘记更重要的事情,让参谋给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3个打击营发送备用作战计划,并且让这些分散在战场上的空中部队向马尔丁、锡尔特与巴特曼集中。忙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为了保险起见,袁晨皓联系了梅乐驰,让他在上半夜安排空军或者海军的战斗机重点轰炸马拉蒂亚的美军航空兵基地。
必须承认,在心狠手辣这一点上,袁晨皓很像裴承毅。
与裴承毅相比,袁晨皓更喜欢玩弄手段。
从这番部署上就看得出来,从一开始,袁晨皓就没有把攻打迪亚巴克尔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或者说并不认为攻打迪亚巴克尔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第101突击师在9日夜间就到达了土耳其,所以袁晨皓在采纳李东石的建议前就锁定了目标。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杜奇威会让第101突击师参加围攻第八战斗单位的作战行动,从而迅速消灭西面战场上的共和国军队,但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杜奇威不可能这么做。原因有两点:一是第101突击师是擅长打运动战的突击部队,而不是擅长打阵地进攻战的装甲部队,让它去攻打巴赫切的第八战斗单位,简直就是在送死;二是干掉第八战斗单位后,还得干掉第五战斗单位,杜奇威才能让美军挥师东进,对付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而美军根本不可能赶在迪亚巴克尔沦陷之前吃掉2个战斗单位,也就不应该在西面战场上浪费太多的兵力。
因为杜奇威已经接受了在东面战场上战败的事实,只是想拖住共和国军队的步伐,为在西面战场上取得胜利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所以不会把第101突击师放在西面战场上,而是应该充分利用该师的强大战术机动能力,让其在迪亚巴克尔西面构筑一道新的防线,挡住共和国军队的进军步伐。
综合这些因素,袁晨皓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第101突击师会迅速赶过来。
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在第101突击师的威胁下,让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去攻打迪亚巴克尔,就是最低级的错误。
采纳李东石的作战计划后,袁晨皓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让之前分散在战场上的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的低空作战力量逐步结束作战行动,并且有秩序的向马尔丁、锡尔特与巴特曼靠拢,做好参加空中作战的准备工作。
袁晨皓没有让低空部队迅速集结,只是不想打草惊蛇。
设想一下,如果杜奇威发现共和国陆军的低空打击力量开始集结,在调动第101突击师的时候,他肯定会有所顾虑,从而让袁晨皓错失歼灭美军唯一突击部队的机会,也就错失了扩大战果与奠定胜利的机会。
为了做得逼真一点,袁晨皓甚至在其他方向上发起了几次无关紧要的进攻。
比如在马尔丁方向上,袁晨皓让表现还算不错的伊拉克军队攻占了克孜勒泰佩,让裴承毅派来的部队做出向西进军的样子,摆出了准备在叙土边境地区大打出手的样子,并且以此为诱饵,让运输第十战斗单位的1个低空打击营赶了过去,协助伊拉克军队作战。由比如在凡城方向上,袁晨皓让负责防御工作的伊朗军队向北发起进攻,看上去是在为进驻该地区的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提供掩护,实际上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凡城北面的土军根本没有能力南下,为此袁晨皓也派了1个低空打击营过去。最后在塔特万方向上,因为土军一直在骚扰驻扎该地的伊朗军队,所以袁晨皓将计就计,把第十战斗单位的最后一个低空打击营派了过去。
也许有人认为,袁晨皓这么做,简直就是掩耳盗铃。
共和国陆军的低空打击部队有多厉害,恐怕杜奇威比袁晨皓还要清楚。让3个低空打击营去执行“打酱油”的任务,除非指挥官脑子进了水,不然就是别有所图。问题是,第十战斗单位的空中部队一直没有完成部署。从参战到现在,第十战斗单位的空中部队一直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前线作战部队运送作战物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土耳其东南地区的交通设施太糟糕了,又没办法动用战略空运力量,也就只能让战术空运力量担负起后勤保障的重任。因为前线基地的部署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增加了垂直起降运输机群的作战负担之后,很难部署低空攻击机。事实上,在前线作战的3个低空打击营的兵力都不满,大部分部队都在后方看热闹,只有少数部队在战场上活动。
不管杜奇威是否重视共和国陆军航空兵的实力,他都不会忽视客观存在。
当然,实际情况已经悄然转变。
随着通往凡城的铁路线通车、马尔丁的野战机场投入使用,锡尔特机场的基础设施基本修复,再算上一直在使用的巴特曼机场,不但物资运输问题得到了解决,也有足够的地方部署3个低空打击营。
袁晨皓一直忍着没有让低空攻击机上场,等的就是与第101突击师的决战机会。
要知道,第十战斗单位的低空打击营的战斗力绝对不是吹出来的。因为只有3个营的编制,所以从规模上讲,3个营都超过了以往的加强营。根据共和国国防部在2040年公布的国防蓝皮书,第十战斗单位支援旅编有dw-26d型低空攻击机192架。由此可以大致推算出,3个打击营各有64架dw-26d,也就是每个营有8个连。而在正常编制下,1个营只有4个连,加强编制时也就6个连。也就是说,3个打击营的规模,相当于正常编制下的6个营。
在部队的作战能力一定的情况下,规模扩大等于战斗力增强。
更重要的是,dw-26d的性能比dw-26b有了很大提高(dw-26c是出口型号),还是第一种装备了主动防御系统的低空攻击机,所以可以在敌方防空火力的威胁下作战,并且完成作战任务。因为美军的av-31a在dw-26d之前开始设计,而且美国陆军在一开始就提出了具备低空制空能力,也就是具备一定的超低空空战能力,所以共和国陆军也对dw-26d的作战能力提出了类似的要求,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挂上对空武器,与敌人的低空作战飞机争夺制空权。
由此可见,av-31a与dw-26d都没有考虑与战斗机交战。
印度战争期间,dw-26b就用实战行动证明,在距离地面250米的低空范围内,空军的战术战斗机很难对低空攻击机构成威胁。准确的说,只要低空攻击机的飞行员能够充分利用地形、以及攻击机的敏捷性,就能避开战术战斗机的攻击。因为在超低空的战斗中,受地形与作战空域影响,任何飞行器都难以发挥速度优势,所以速度快得多的战斗机反而不是更加敏捷的攻击机的对手。按照共和国陆军公布的战果,dw-26b在印度战争期间至少击落了27架印度空军的战斗机,而且其中25架是用机关炮打下来的,另外2架则是在起飞的时候被dw-26b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击落的。
因为低空攻击机都有厚实的装甲,所以不太惧怕小口径高射炮。dw-26d采用了动力引射技术,把2台螺旋磁感应推进器放到了机身背部,从而解决了推进装置暴露在外的致命缺陷,并且在机身腹部采用了整体盒式装甲,将防护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截。按照共和国陆军做的内部测试,在30毫米口径以下的高射炮面前,dw-26d基本上不用规避。因为配备了主动防御系统,所以在遇到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时候都不需要规避。
用共和国陆军的话来说,dw-26d就是飞行的坦克。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辆非常灵活的“飞行坦克”。
虽然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第101突击师的2个打击旅总共装备了近400架av-31a低空攻击机(加大装备量,也就是为了弥补av-31a在打击能力上的差距),但是军情局已经证实,av-31a肯定没有配备主动防御系统。事实上,作为一种采用传统推进系统的低空攻击机,也很难配备对电力供应要求非常高的主动防御系统。虽然美国陆军在av-31a服役后不久,就要求采用空军的方式,为其增添一组高能复合蓄电池,配备主动防御系统,但是作为一种本来就相对廉价的低空攻击机,不但内部改进空间有限、能够增加的可用重量也非常有限,价格问题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没有出现低空攻击机之间的空战,没人知道主动防御系统在以航炮为主要武器的超低空空战中的价值,所以美国陆军在衡量了各方面的因素后,放弃了改装av-31a的想法。
11日夜间,3个低空打击营集结完毕。
这个时候,李东石也知道了袁晨皓的真实企图。虽然袁晨皓利用了他的战术,但是李东石没有胡思乱想。不管怎么说,击败敌人是首要任务。
因为第十战斗单位在组建的时候就被确定为一支以突击能力为主的作战部队,而且项铤辉早就决定让李东石去指挥这支部队,所以早在2036年,李东石就去参加了相关方面的培训,专门学习了低空作战的战术。第十战斗单位成立后,在西南地区持续集训,而训练的主要课题就是如何充分有效的发挥低空部队的作战力量。事实上,选择在西南地区训练,就是因为该地区的崎岖地形最能考验低空部队的作战能力。
作为空降兵出身的指挥官,李东石也深知低空作战的重要性。
接到袁晨皓的命令后,李东石有条不紊的给3个打击营安排了作战任务。
这个时候,第101突击师的低空打击部队已经出发了。
相对而言,美军更加急切的需要空中支援。事实上,正是美军需要空中支援,杜奇威才会把第101突击师派过去,也才会有11日夜间的那场低空决战。
与美军相比,第十战斗单位的打击营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不用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按照袁晨皓制订的作战计划,在打垮美军的低空打击部队之前,都不需要执行对地打击任务。也就是说,3个营的近200架低空攻击机将全部扮演“低空战斗机”的角色,全力夺取超低空制空权。
11日夜间的这场战斗,注定会载入史册。
站在美军的角度,只能用“出师不利”来形容。
机群正在准备出发的时候,马拉蒂亚的美军基地与被美军征用的机场就遭到了共和国战斗机的打击。虽然受实际情况的限制,梅乐驰只派来了2个大队的40来架j-17e多用途战斗机,而且全部都在几百千米外的伊朗领空使用远程弹药发起攻击,但是这次来得非常及时的轰炸行动迫使第101突击师的av-31a机群不得不分成几个批次投入战斗,从而让美军失去了唯一的优势,最终改变了当天晚上的战斗结果。
设想一下,如果400架av-31a同时投入战斗,以2打1的方式与dw-26d交战,恐怕完蛋的就是第十战斗单位的打击营了。要知道,在低空空战中,导弹几乎派不上用场,真正管用的就是航炮。也就是说,低空空战都发生在目视范围之内,没有超视距空战的说法。在这种战斗中,决定胜负的绝对不是性能,而是数量。这就好比一个神箭手能够在百步之外放倒好几个敌人,而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除非实力差得太大,不然一个人根本打不过两个人。这就是双拳难敌四掌的道理。
没有了数量优势,美军就不会有多大的胜算。
第一轮战斗中,美军就损失了数十架av-31a。虽然在激烈的战斗中美军也击落了10多架dw-26d,但是所有执行打击任务的av-31a都没能到达战场上空,更不可能完成对地打击任务。
等到美军指挥官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改变局面了。
在11日夜间的前3轮空战中,美军就损失了大约140架av-31a。虽然共和国陆军航空兵也损失了大约60架dw-26d,但是成功阻止了美军的打击行动,保护了正在攻打迪亚巴克尔的地面部队,从而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进入12日凌晨,美军放弃了对地打击行动,全力夺取制空权。
激烈的超低空空战一直持续到天亮之前,双方才陆续撤出了战场。
按照美国陆军公布的相关消息,在11日到12日的这轮战斗中,损失了312架av-31a与63架vc-31。按照共和国陆军公布的战报,损失了107架dw-26d。
作为第一次由低空攻击机唱主角的空战,这场战斗被写入了双方的军事教科书。
也正是在这场空战之后,双方的军事家开始研讨摸索超低空空战的战术。
事实上,在中东战争结束前,共和国陆军航空兵就暗中调整了dw-x项目的性能技术指标,不再一味追求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将超低空空战能力也列了进去,并且要求具备足以夺取超低空制空权的能力。美国陆军的动作也不慢,在放慢了av-x的发展计划后,还暗中启动了一个专门的项目,即单独研制一种以夺取超低空制空权为主要任务的低空作战飞行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因为第101突击师没能完成作战任务,即没有能够重创围攻迪亚巴克尔的第十战斗单位与第一战斗单位,所以在12日上午,杜奇威不得不命令死守该地的第7步兵师与第82战略师(部分)开始向西突围。
事实上,杜奇威早就意料到,第101突击师改变不了局面。
在他看来,11日夜间的战斗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迫使共和国陆军放慢进攻速度,在攻占迪亚巴克尔之后,必须停下前进的步伐,重新组织进攻力量。如此一来,美军就能在锡韦雷克组织防御。
严格说来,第101突击师的行动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因为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的地面部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负责运送作战物资的垂直起降运输机群也没有在11日夜间的战斗中遭受损失,所以在占领了迪亚巴克尔之后,袁晨皓完全能够让地面部队继续向西进攻,在美军部署好防御前占领锡韦雷克,瓦解杜奇威的防御计划。
问题是,12日下午,美军开始突围后不久,裴承毅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这下,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不得不停在迪亚巴克尔,等待下一步指示。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