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迁都问题(1 / 1)

国策 闪烁 3612 字 2023-09-07

第十九章 迁都问题

随着磁悬浮轿车开始减速,裴承毅的思绪回到了现实世界中。

对于快57岁的裴承毅来说,7年的政府工作让他突然老了许多。放在7年前,肯定没人相信,拥有军人体魄的裴承毅会在60岁之前白掉一半的头发。4年前,见到第一根白发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他已经上了年纪,不再是当年的少年将军了。

这种变老的感觉非常特别,裴承毅并不特别沮丧,甚至没有太多的感受。

也许是平时过于忙碌,让他没有时间感悟人生吧。

轿车停下来的时候,裴承毅拉了拉有点褶皱的衣角,等到东方闻拉开车门后,他才下了轿车。不管年纪有多大,有些习惯是永远也改不了的。作为现役军人,除了极少数的私人时间之外,裴承毅身上总是那套陆军上将常礼服,而且与很多参谋出身的将军一样,非常重视着装仪表。

走进元首府的时候,裴承毅再次整理了一下外套。

2年前,颜靖宇当选国家元首之后,全体代表大会就批准了一项特别拨款,即在西郊妙峰山南面修建一座新的元首府,将原来的元首府改建成历史博物馆性质的公园,也就是现在的西苑公园。经过1年多的紧张建设之后,在2049年3月初,也就是春节后不久,颜靖宇就住进了新的元首府。因为西苑公园主要展示共和国历届国家元首的日常生活,大部分设施都保留了下来,所以改建工作只花了3个月,在6月中旬就完工,并且在7月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

将元首府迁出北京市区,实际上是“迁都工程”的前戏。

早在2040年初,即顾卫民提出“青山绿水工程”之后不久,国家地质学院与城乡综合发展部城市建设规划司就联合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与迁都有关的提案,随后全体代表大会国家综合发展委员会委托社科院与国家地质学院的专家,对迁都有关的工程进行理论研究。

当年,“迁都”成为了共和国最热门的话题。

经过了长达2年的调研论证,2042年3月份,国家综合发展委员会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了一份经过整理的调查报告。虽然这份报告肯定受到了各方面因素影响,在迁都问题上给出了肯定答复,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全体代表大会根本不可能批准迁都提案,甚至不会重点讨论迁都问题。要知道,2042年3月份的时候,离换届选举就只有4个月了,而且中东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刚刚结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事实上,当时共和国公民也对迁都持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根据一家民间调查机构在2042年春节前做的调查,大约有40%的人支持迁都、还有近40%的人反对迁都,另外20%的人则没有明确主张。这种鲜明的对立立场,还得从引起迁都提案的原因着说。

众所周知,北京的城市容纳能力在21世纪初就达到了极限。

根据共和国官方的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常驻人口与暂住人口在2009年突破了2400万、在2019年达到3500万、在2029年与2039年分别为4100万与4400万。虽然从增速来看,北京市的扩张正在放缓,但是与全国性的人口递减相比,北京市仍然能够保持增长,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如果以城市容纳能力来说,北京的理想人口数量应该在800万左右。也就是说,北京的人口严重超标!

人口越多,带来的社会问题越复杂、越严重。

别的不说,交通与环境两个问题就能让任何一位城市管理者绝望。早在2019年,北京市市长就提出了“大北京”的概念,即以北京市为核心,联合周边的天津与河北,建立一个类似于“大上海地区”的城市综合发展地区,通过建设“四纵四横六交叉”的城区轨道交通网、以及“六南六北八东西”的高速公路网将中心城区与周边的卫星城镇联系起来,鼓励市民到郊区居住来减轻城区的人口压力。

事实上,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模式”。

如果在2009年,这样的模式肯定走不通。要知道,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庞大的资源消耗上的。别的不说,美国人每天在上下班途中烧掉的汽油就顶得上一座油田的年产量了。如果共和国公民也以这样的方式生活,全世界的石油都不够烧。更重要的是,如果共和国公民全像美国人那样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足以毁灭整个生态圈。在2019年,这样的模式就大有发展前途了。以当时的情况,除了共和国的人口数量即将步入下行通道,城市化进程将在2024年左右放缓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电力设备开始普及,电动轿车很快就将取代传统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因为电力主要由可控聚变核电站提供,所以就算共和国人手一辆电动轿车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问题是,北京当局的发展提案没有得到中央支持。

排除政治因素之外,当时赵润东否定“北京方案”的主要原因还是这种通过横向扩张来扩大城市范围、以增强城市容纳能力的发展方式需要需要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而这也正是地方政府的目的。问题是,基础建设需要占用海量社会资源,除了不符合自纪佑国时代就以扩大国民消费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之外,还与当时的大背景冲突。要知道,2019年的时候共和国刚刚在南海地区教训了一帮不听话的邻国,正在为解决东北亚问题做准备,而且赵润东最热衷的军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那有那么多的资源去搞基础建设?再说了,共和国的基础建设已经足够扎实了,没有必要继续增大投入。

2022年的时候,北京市政府又一次向中央提出了城市发展改革方案。

当时王元庆已经回到中央,而且以国家副元首的身份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北京市长肯定希望在王元庆那里获得支持。非常可惜的是,王元庆比赵润东还要直接,不但否决了北京政府的方案,还在第二年把北京市长送上了法庭,理由是涉嫌在数个民生工程项目上收受高达2.7亿元的巨额贿赂。当然,王元庆没有冤枉好人,在2012年到2022年期间,北京市长收受贿金高达4.74亿元,另外还收受了价值近4000万美元的艺术品与奢侈品,而其所做的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让行贿的3家开发企业从政府的公共项目中牟利数十亿元,给国家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到这个时候,“北京方案”才销声匿迹。

问题是,要不要迁都的问题却没有因此而沉寂下来。

事实上,到2022年,北京作为首都而产生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别的不说,因为交通过于拥堵,为了保证政府官员、特别是部委领导级的高级官员能够更有效率的参加政府的日常工作,国务院在2021年的时候就提议购买一批直升机,专门用来接送部委领导,以及重要外宾。

当时王元庆也很重视这些问题,只是没有急于讨论是否应该迁都。

归根结底,王元庆作为“炎黄计划”的直接参与者,非常清楚电力革命会给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也清楚科学技术肯定能够改变城市的面貌。要知道,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随着科学进步,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因此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毋庸置疑,王元庆的眼光是不能否认的。

到了20年代末,随着可控聚变核电站在共和国大范围推广,加上国家骨干电网的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电能全面取代化石能,成为生活与生产的主要动力。这个时候,电动汽车已经在共和国普及,由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大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当然,谁也阻挡不了科学技术的前进步伐。

30年代中叶,第一辆完全依靠地球磁场效应的磁悬浮轿车问世。虽然在当时,那辆由中科院在实验室里弄出来的,只能坐一个人,而且充电一次只能行驶10千米的磁悬浮轿车的造价高达750万元人民币,几乎没有量产的可能性,也不会有多少市场需求,但是当时就有人预言,10年之内,这种完全不依靠道路的飞行轿车就将普及,而且肯定能在21世纪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普遍的代步工具。这个预言还是保守了一点,2038年的时候,磁悬浮轿车就在上海汽车公司与吉祥汽车公司量产,当年就销售了100万辆,到2040年,磁悬浮轿车的市场保有量超过了1000万辆,并且很有可能在2050年之前取代普通车辆,占据车辆市场9成以上的份额。也就是说,在2050年之前,磁悬浮轿车就将在共和国普及,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磁悬浮轿车的出现,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城市面貌。

实际上,在2033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城市综合发展概念”,喊出了“向天空要土地”的口号。因为高强度合金与轻质复合材料的量产工作不存在技术上的难题,需要的只是相应的市场,所以像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科幻电影那样,出现上千米的高楼大厦,轿车在空中飞行的“立体城市”将不再是幻想,很有可能在21世纪后半叶变成现实。

虽然向天空“生长”的城市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光照问题就很难解决,但是科技进步能让轿车不再依靠道路,自然能够解决其他问题。如此一来,再也没有人怀疑城市的容纳能力。从技术上讲,只要能够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北京市区内,至少可以容纳1亿市民。

由此可见,迁都不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问题是,迁都不仅仅是因为城市容纳能力有限,还涉及到地区发展平衡问题。

作为首都,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享受到了各种优越条件,不但自身的发展不会存在任何资源上问题,还能带动周边地区。

事实上,2042年的时候,国家综合发展委员会在提交给全体代表大会的迁都调查报告中提到的主要理由就是全国发展不平衡,将首都迁往内地,有助于改变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方式,为内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问题前面已经提到,2042年的局势太复杂,迁都不是主要话题。

2044年,全体代表大会再次开始商议迁都话题,并且由此引出了要不要通过从有到无的建设一个新首都来推动国家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也就是推动“青山绿水工程”。

毫无疑问,这样的话题对顾卫民有足够的吸引力。

事实上,当时共和国也需要积极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别的不说,10多年前,支持军情局在首都北郊建立新的基地,就是对城市发展的一次探索。问题是,军情局的基地最多相当于一座只有几万人的小城镇,而未来城市的人口肯定上百万。也就是说,共和国的城市规划人员需要一次更大规模的探索。

正是如此,在2044财年度,顾卫民专门批准了一项大约170亿元的科研项目,集中力量解决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麻烦。全体代表大会也在当年年底再次委托社科院与地质学院对全国进行考察,为迁都选址。也就是说,在决定是否迁都之前,共和国高层就开始为迁都做准备了。

由此可见,迁都与否的关键不是在于能否得到权力机关的批准,而是时机是否成熟。

要知道,即便按照最低标准,也就是新首都只是共和国的行政、立法与司法中心,不再承担其他社会职责,也会是一座人口超过20万,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拥有上万栋建筑物,以及包括配电中心、供水中心、废物处理厂、交通中心、机场、火车站、医院与学校等基础设施在内的巨型“人造设施综合体”。大不大没关系,重要的是,这么一座城市的初期投入肯定以万亿元为单位进行计算。也就是说,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而且会不会因为这项工程对国家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才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显然,在顾卫民执政时期,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正是如此,2044年到2047年,一直在做基础工作。

直到2047年换届选举,趁颜靖宇刚上台,全体代表大会再次提出了迁都提案,并且在私下向颜靖宇施压,希望能够得到元首的支持。

事实上,积极推动迁都的,正是国内的大型企业。

要知道,修建一座城市,能够给很多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利润。以三坚集团来说,全体代表大会每次提出迁都提案之后,该集团的股票就会暴涨好几天,因为投资者都知道,只要修建新的首都,作为资源类企业,三坚集团肯定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当然,除了资源企业之外,设备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等等行业都能从中获益。

问题是,颜靖宇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迁都上,甚至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当然,颜靖宇也不会在刚上任的时候让全体代表大会感到失望。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事情,即将元首府从市区搬到郊区,让几家大型企业从中获益。

因为迁都只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元首府肯定会跟着搬迁,所以新的元首府是按照城市综合公园的标准修建的,也就是说,今后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改建为供平民百姓休息娱乐的好去处。

正是如此,这座占地近2000亩的元首府被共和国公民称为世界上最豪华的元首府。

与之相比,美国的白宫简直就是乡下的茅草屋。

事实上,元首府的建筑物并不多,真正使用的面积不到20亩。不是拨款没有到位,而是颜靖宇不喜欢铺张浪费,为了减少日常维护开支,将其他近2000亩的园区围了起来。由此也可知道,颜靖宇并不反对迁都,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不然也不会在规划妙峰山元首府的时候要求开发工作一步到位。也就是说,最迟在再次当选国家元首之后,颜靖宇就会正式考虑迁都的事情,并且采取行动。

不管怎么说,迁都只是迟早的事情。

作为国防部长,裴承毅也不反对迁都,因为北京的地理位置并不理想,从军事战略学上讲,华北平原不是设立首都的理想之地。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