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封爵(1 / 2)

陈正泰被喝斥声吓到,有点懵。

自己说错了什么吗?

没什么不对呀,唐太宗本来就推崇的是君轻民贵,所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可此时,陈正泰却发现,殿中的气氛竟一下子紧张起来。

厉声斥责陈正泰的乃是李世民身边的一个老宦官,老宦官脸色涨的通红,一副厌恶的样子,死死的盯着陈正泰。

陈正泰哪里知道。

民贵君轻,尤其是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番话,虽是古已有之,可实际上,当着皇帝喊出这句话,其实还是挺大逆不道的,现在不过是贞观三年,此时李世民还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自己的这一番主张。

这得在数年之后,魏征在谏言中提出这个思想,而后李世民虚心的接受。

也即是……对于当下这老宦官而言,陈正泰这个小子,居然当着皇帝的面,说什么百姓比社稷,比皇帝还要紧要,这还了得,这家伙要反了天不成?

老宦官乃是内常侍,名叫张千,张千倒不是厌恶陈正泰,只是觉得这个小子实在是口无遮拦,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也敢在陛下面前造次。

在他心里,这天底下谁能比皇帝陛下要紧,至于那些小民,不过草芥而已,陈正泰这番话,往重了说,就是大逆不道。

大唐皇族自称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所以推崇的更多是老庄之学。

当然,儒臣们依然也有自己的主张,可是当下的儒臣们,更多的提倡君臣之道,却很少拿孟子的君贵民轻来说事,毕竟……这等同是故意给皇帝脸色看。

内常侍张千板着脸,呵斥了陈正泰一句之后,面上杀气腾腾,继续尖的嗓子大喝道:“什么君轻民贵,皇帝陛下是九五至尊,贵不可言,你再敢胡说,难道不怕治罪吗?”

陈正泰一脸懵逼,卧槽……

难道……我特么的又说早了?

这就是对历史半生不熟的坏处啊。

不过这个宦官挺讨厌的,有点没有眼色,我陈正泰拍一下自己恩师的马屁,那是为了生活。

你特么的一个宦官,也想骑在我的头上。

陈正泰于是肃然正色道:“你一个阉人,又懂什么?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样的道理,你岂会明白。”

君贵民轻这个道理,李世民不是不懂,毕竟,这是孟子的主张。

陈正泰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李世民并不介意,甚至他觉得陈正泰很识大体。

当宦官张千站出来呵斥陈正泰的时候,李世民却依旧冷眼旁观,他倒是想借张千来杀一杀这个小子的锐气。

毕竟年轻人锐气太盛,不是好事。

可当陈正泰说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时,这一番话就好似是箭矢一般,直扎入李世民的心脏。

李世民虎躯一震,他的虎目之中,猛地闪出了光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岂不正是数千年来治乱兴亡的道理吗?

这道理看似是朴素,可实际上,却是一语切中要害的啊。

是至理啊!

不,某种程度而言,这几乎是李世民的一张王牌。

同样的话,在其他的时代,可能效果并不明显。

可现在...却是在贞观年间。

历史上的李世民虚心接受这番话,甚至将这一番话提到了如云端一般的高度,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这牵涉到的,其实是整个法理问题。

何谓法理?

即为何李唐能坐江山,李世民能做天子。

譬如大汉皇朝,它提倡的乃是天命。

可是...经过了百年的战乱之后,天命之说其实已经渐渐没落了,这百年来,不知几人称王,更不知道多少人称帝,你李唐自称自己天命所归,那么隋炀帝又何尝不是天命所归呢,那些称帝的草头王们,不也曾黄袍加身?

连年的战乱,使人们对天命嗤之以鼻,深信的却是“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这样的道理。

既然天命不再管用,也无法让人承认李唐的法理,李世民就必须寻找新的法理基础。

可搜肠刮肚下来,却依然是左右为难,难道李唐要提倡忠孝吗?

只是这样的孝治天下,却又有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即当今皇帝,是靠玄武门之变,诛杀了自己的兄弟,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才得来的天下,若是提倡忠孝,那么当今皇帝自身的污点就无法让人信服。

此时此刻的李世民,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合理合法的统治基础,必须得让天下人信服。

可现在....

李世民身躯微微颤抖,犹如在历史上,当他到了君轻民贵这番道理一下,以舟船来比喻君主的口号,太动人心了。

这就是朕苦苦搜寻的法理啊。

什么天命。

怎么忠孝。

真的能让天下长治久安吗?

天下兴亡之道,不在此,朕能做天子,是因为这万民化作汪洋大海,将朕这一艘舟船承载起来。

朕是民心所归!

李世民不禁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