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贤弟呀,你为什么不走快一点!
这大事一办好之后,冯海洲便急着要回。
“走?海洲,咱们可是今天才到的襄州,这腿脚儿都没缓过劲儿来,怎么走?”,唐成闻言,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不行,最起码要歇两天才行,这样日夜兼程的,为了公事把自己身子骨搞垮了,那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大人你刚才还说……”。
“饭要一口一口吃,事也要一件一件做,好身体才是一切的根本”,唐成笑着道:“海洲,要会做事,也要会生活,当急则急,当缓则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嘛!”。
看着负手在后,在熙熙攘攘的襄州街头安步当车,左右随意探看着城市风情的唐成,冯海洲真不知道说什么了,这位判司大人现在的悠闲和前几天的拼命真不像是同一个人,该忙的时候忙,但该享受的时候也是半点都不含糊。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他还真不亏待自己!
看着看着,冯海洲就觉得自己越发的不认识唐成了,自打决定跟着着他修路以来,两人其实是更近也更熟了,但越是近越是熟,冯海洲反而觉得越发的不认识唐成了。
他的年龄,他的想法,他的行事手段,还有他现在的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冯海洲也说不清楚这种切实的感觉,他只是很强烈的感受到一种特别,唐成很不一样,跟他自己,跟他认识的所有人都不一样。
此时,在他心里有着周钧同样的感觉,“唐判司啊唐判司,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回到客栈,两人美美的吃了一顿后又好生睡了一觉。唐成神清气爽的起来,边梳洗,边随口向送水来的小二探问着本地地名胜。
事情已经办完,一时又不想急着赶路,吃饱睡足的,光呆在客栈里倒真辜负了今天这初春的好天气,由此,唐成骨子里的访古之幽情就此不可遏止的爆发了出来。哎!没办法,附庸风雅,这可是后世读中文系留下的后遗症啊。
听完小二的介绍,梳洗完毕的唐成就到了隔壁屋里,兴致盎然道:“海洲,走,咱们逛逛鹿门山去”。
“逛鹿门山?我不去”,冯海洲闻言摇了摇头。“咱这山南东道就是山多,天天都住在山里了,还没看够?大人,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客栈里好好歇歇精神”。
想想冯海洲前两天下县,下完县回来后又跟着他急跑襄州。这些日子连轴转想是也累地很了,是以唐成也没强他。
“那行,你在客栈里歇息,我往鹿门山走走。若是晚上时间紧,就明天再回来”,唐成见冯海洲还要说什么,笑着道:“这升平日月没什么好怕的,嗯,就这样吧”,说完,他便摆摆手出门去了。
出客栈雇了一辆行脚儿。却没想到那鹿门山且是不近,等行脚儿的马车停下来时,天色已是黄昏时分了。
“达官爷,这不,前边儿就是渔梁渡,由渡头坐船过河就是鹿门山了”,那行脚儿笑指着对面山中道:“达官爷要是怕晚上回不来,喏!那边半山上就是鹿门寺。晚上尽可以投宿”。
给钱打发了行脚儿之后。唐成走到了渡头,天近黄昏。渔梁渡头上熙熙攘攘的挤满了等着摆渡回家的行人。
这些人或挑担,或手捉着粗布袋子,或一人,或夫妻同行,也有牵着孩子的,一边等着渡船,一边说着家长里短的闲话。渡头这般的热闹在河对岸寂寂鹿门山地映衬下,就愈发显得生机和烟火气十足。
落日黄昏,处身在这喧闹的充满着烟火气的码头,看着对面清新空寂的山林和山林中隐隐约约的鹿门寺,唐成只觉全身有一种说不出地懒洋洋的惬意。决定来鹿门山还真是来对了。
“当家的,我又仔细数了一遍,今个儿咱两个加起来多挣的有八十多文”,唐成身边,一个三十多岁地村妇正跟他男人说话,说到多挣了八十多文,她话语里那股子喜滋滋的味道连唐成都能清晰的感觉出来。
“嗯,今天咱们都赶上好活儿了”,那男人也满是欢喜,“狗剩他娘,回去之后先逮只鸡杀了炖上,咱晚上好好开开荤腥儿!”,说到杀鸡时,男人端的是豪气十足。
对面的鹿门寺掩映在山林之间,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出三两点金黄温暖的光影,正自远眺着对面山寺的唐成听到这对夫妻地对话后,脸上油然浮现出一个淡淡的笑容。
那对夫妻的对话很自然的让他想起了穿越之初的生活,一天一季的辛苦下来,若是能多锄三五分地,收获的时候多打三五斗粮食,做工的时候多挣三五十文钱,整个人,整个家里就会感觉特别地高兴,那种很纯粹地高兴。
“杀鸡?”,妇人犹豫了一下儿,“马上就是春上,眼瞅着鸡就该下蛋了,现在杀了……”。
“杀就杀了,狗剩都馋嘴好一阵儿了”,男人正在头上挠着的手断然一挥,“明天咱再加把气力多挣些回来就是了”。
“嗯……那就杀一只”,受当家地情绪感染,语调也很轻快的妇人恶狠狠的下了决心,“这天儿还不热,炖上后能多吃几天”。
两人正说着时,渡船来了,整个渡头越发热闹,跟着那对满脸笑容的夫妻踏上渡船时,唐成只觉心里暖洋洋的,很温暖。
渡船行至河中央时,一声淳厚绵长的钟声随着江风悠悠传来,钟声一响接着一响,为满是温暖烟火气息的渡船平添了几分出尘的韵味,对岸山林间的鹿门寺开始晚课了。
鹿门山,渔梁渡,还有这悠悠而来的山寺钟声,这些东西使得唐成心中猛然一动。隐隐间脑海里似是浮现出什么来,却又一闪而逝的没能抓住。
这等灵光一闪地东西就好似春梦,春梦了无痕,醒了之后再要去想时,越是用力却越是没了痕迹。
想来想去也没回忆起来的唐成下了船,与那些急着回家蜂拥往山脚河村走去的人不同,他独自一人披着渐渐沉落的夕阳往山中走去。
今晚只能是在鹿门寺投宿了,幸好唐成想去的庞公岩就在前往鹿门寺的途中。
沿着两边绿意初萌的山道向上行去。虽然已经是黄昏时分,但唐成走的并不急促,平日里尽是个忙,此番回金州之后更是得忙上很长一段时间,像眼下这般漫游山林,追访古迹地时候怕是不多喽。
安步当车,唐成悠然上行,鹿门寺看着近。走起来却远,在他的山行之中,夕阳渐渐沉落下去,一轮如洗的明月从远处的树梢上升了起来。
当唐成终于到达庞公岩时,山林中已腾起了一片淡淡的雾气。
寂静清幽的山林月夜中。唐成伸出手去轻抚着庞公岩,心中油然浮现出一个面容高古的隐士形象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厌恶官场污浊的名士庞德公因不堪朝廷地屡次征辟。遂以入山采药之名一去不归,左近邻居皆传其入山修道并最终证道成仙,其实这位隐士却是到了这鹿门山中,便在这块岩石边搭建茅屋,自垦山田、自取山泉、过着自耕自食、自酿自饮的隐逸生活。
自汉末至今,时间已过去了五百年,五百年沧海桑田,庞德公早已随风而逝。但他对人生的选择,就如同这块标举其高洁志向和隐逸情怀的庞公岩一样,注定了永不会随着时间而风逝,且将历久弥新,与后来的陶渊明一起,为一代代不得意以及不堪红尘磋磨,不堪城市烦扰地后人构建一座精神的桃花园。
抚着庞公岩追慕古人,良久之后。唐成一声轻叹道:“其实生活也可以很简单。快乐也可以很简单的”。
说完之后,唐成又自失的笑着摇了摇头。要是自己现在已经六十岁地话,那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种生活,但是现在……还不行,还不想,也过不了。
没有艰辛的劳作就体会不到小憩时的惬意。同样,没有年轻时执着努力的经历,隐逸时面对如斯山景的回忆也该是太寂寞了吧?
而他现在就正是该执着努力的时候,是为异日年华老去时积攒下足够回忆的时候。
在这样地隐逸圣地,自己感受到的反倒是该要强化用世之心,这算不算亵渎前贤呢?唐成自嘲的一笑后,循着旁边的乱石登上了庞公岩。
站在庞公岩上,看着寂寂清清的山林,淡淡的林雾渐次腾起化为薄薄轻烟,在皎皎月辉的照耀下,烟和树就有了许多的层次与轮廓。
这月,这烟,这树终于帮唐成找回了前面渡河时一闪而逝地灵光!
轻披一身明月星辉,庞公台上心清如洗地唐成一任灵光乍现下勾起的这首诗从口中流泻而出:
山寺鸣钟画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樵径非遥长寂寥,唯有幽人夜去来!
将这首孟浩然地隐逸名篇《夜归鹿门寺》吟完之后,唐成油然吐出一口气来。
看到了庞公岩,看到了这般“鹿门月照开烟树”的美景,再附庸风雅的吟一吟这首画龙点睛的《夜归鹿门寺》诗,吟完后犹觉唇齿留香的唐成但觉今天突然兴发起的访古之幽情已经彻底释放了出来,虽然按后世的话说他今天这举动实在有些装逼,但他自己却从这段经历中实实在在的感觉到心中如遭水洗,由内到外透出一股子幽静清宁的放松。
思古,访古已毕,唐成正欲下岩继续往鹿门寺进发时,蓦然便听身后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道:“好一个‘樵径非遥长寂寥,唯有幽人夜去来’,好一个幽人,好一首脱尽人间烟火的隐逸诗”。
这样的夜晚突然在身后听到这样的声音。吃惊的唐成猛然转过身来,就见到一个身穿麻衣儒服地少年正站在旁边不远处,这少年的年纪不过十八九岁,但让人奇怪的是这般年轻的他眉宇之间却自然而然的显现出一片清逸的宁静,这份气质恰与周遭的环境契合的丝丝入扣。
烟树旁,月辉下,手中闲握着一本书卷地少年看着他微微而笑,几乎就是在一瞬间。唐成就喜欢上了眼前的这个少年。
“原该悄然离去才是,只是兄台适才诗中所吟恰与我心中所感戚戚合焉,因不忍离。冒昧开言之下扰了兄台的诗兴,实是罪过!”,月光下的少年向唐成一个揖礼后,微微笑道:“襄州孟浩然见过兄台!”。
听到“孟浩然”这个名字,唐成只觉耳边似有洪钟大吕敲击般“当”的一声震响,这他娘也太巧了吧。他刚因周遭的情境所感吟了一首《夜归鹿门寺》,转头之间就碰上了这首诗的原作者,我靠,人还真是不经念叨,他这李鬼就这样一头撞上了李逵!
“原来是孟兄。在下金州唐成”,笑着还礼答话之间,唐成脑海中的记忆也都活了过来,狗日地。这回的确是太他娘的巧合了。
孟浩然本就是襄州人,他虽然家住涧南园,但因从小就仰慕庞德公,加之唐代士人也有读书山林的风尚,是以孟浩然在年轻时特意在鹿门山庞公岩附近结了一处茅舍隐居读书,而这首追慕庞德公,表现其隐逸情怀的名作《夜归鹿门寺》就是他这一时期地作品。
想到这里,唐成因又问了一句。“孟兄便住在左近?”。
“家在涧南园,不过左近却也有三两间读书的茅舍”,月光下的孟浩然笑起来时看着真是清淡的很,“前两天原是回了家,晚间重回这里时恰好听见唐兄此诗,说来真是巧地很了,唐兄所吟正与我适才胸中所感一模一样,人生机缘之奇妙竟至于斯!”。说完。孟浩然又自笑了起来。
听到这里,唐成已经是彻底无语了。日啊,今天不仅是巧,而且还巧的就差了个前后脚,就是这么短短的一会儿功夫,只要他再晚来半柱香时间,也许就能亲眼目睹并见证隐逸名篇《夜归鹿门寺》的成诗情景了。
这对于一个酷爱唐朝,酷爱唐诗的中文系毕业生而言该是多大的损失!悔呀,唐成现在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咱们到的时间该是差不多,我怎么没在山路上见着你?”。
“我循的是另一条山道”,孟浩然说完之后,伸手向右边地山林间虚引道:“某读书的茅舍便距此间不远,山居虽简,恰有今日自家中携来的三五瓯浊酒,另有风鸡可资佐之,如此佳月夜,唐兄可愿围酒夜话?”。
这样的要求唐成又岂会拒绝?只是走到孟浩然身边时,他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孟兄啊孟兄,你上山时为什么要走另一条路?为什么就不能走快些,那怕快一点儿也成啊”。
唐成说着这话时连连摇头叹息不已,脸上那副痛心疾首的表情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噢,要是这样的话,那我就比你要大上几个月”。
“唐兄不仅年龄比我大,这份诗才尤其令人倾羡。樵径非遥长寂寥,唯有幽人夜去来!此句直如从我胸中流出一般。沧海桑田五百年,庞公岩上吟此诗,唐兄此诗此情足令先贤告慰”。
“浩然贤弟呀……这个……这个……咱们不再说这首诗成不?来,喝酒,喝酒……”。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的这句诗已经最好的说明了孟浩然地性格特点,其天然自有一段风流,加之性格恬淡,心清如泉,直使与他围酒夜话地唐成有如沐春风之感。
这一晚,庞公岩侧孟浩然的茅舍中语声不断,吟诗声,诵书声,欢颜笑语声持续了整整一夜,当窗外薄暮中地第一缕朝阳顺着半开的竹窗照进来撒到唐成脸上时,他才意识到天竟然已经亮了。
相见全无备,离别两依依。原是说好只送几步的,但孟浩然却一直将唐成送到了渔梁渡头才终于肯停住脚步,唐成站在船上,一再叮咛嘱咐的则是让孟浩然信守誓约,过些日子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后便往金州漫游。
回到客栈,冯海洲诧异的看着脸上喜意压都压不住的唐成,“大人,有什么好事这么高兴?”。
“认识了一个好朋友,能随意交心的好朋友”,唐成笑的无比高兴,无比真挚,哈哈大笑中朗声拽文道:“人生得一知己,何其难也!”。
便是在唐成的欢快心情中,两人动身踏上了返回金州的路途。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