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呒呼!拼了小命,终于实现加更了,今天在医院呆了几个小时,过敏!痒的我几乎想把腿砍掉!ps:求票中!)
地处天山南北的新疆地区,自光绪十年新疆建省之后,经过多年的恢复发展,至共初时期生齿日繁,需用日增,商务亦蒸蒸日上,不仅羊毛等经甘肃、绥远各省大批外运,与西北区外特别是俄国间的商品交流亦非常频繁。在共和六年之前,新疆省对区外的贸易,十有**为俄国人所操纵。除谷物、小麦、面粉、食盐、干果等物品多输往外蒙外,该省绝大部分原料、半成品以及日用工业制成品的输出入对象均是俄国。受限于恶劣的交通条件每年向包头方面输出的,仅为皮毛、干果等;由包头输入的,也仅是少量杂色布匹。
共和三年欧战爆发之后,因货物来源下降俄国商行对新疆工业品输入一落千丈,而新疆对俄国农矿原料出口亦随之日益增长。而共和六年二月突劂斯坦自由军团起义后,新疆对外俄贸易即告中止,但随着新疆被西北吞并以及科布多入疆简易公路的投入使用,新疆的原料以及半成品开大量输入西北,而西北的工业制造品大量输入至新疆。
坐在卡车上的田奉清看着天山脚下见到这片美丽的牧场。虽然时值盛夏,但是这里的气温却只有约十度左右,以至于田奉清在进山后就改穿春装。“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洁白的羊群……”仿佛歌声在耳边响起,眼前美丽的牧场让田奉清不禁有些陶醉……
两辆卡车组成的车队一进入牧场立即引起了牧民们的关注,尽管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不用马拉的大车,但是仍然对这种“吃油”的大车心存敬畏。现在的牧场已经见不到孩童的追赶着大车时的叫喊声。
自从义务教育法案普及后,这些儿童大都在四十多里外村子里的公民学堂读书,他们吃住都在学校之中,一年只有放寒假时才会回到牧场。他们平日在学堂的公地上劳动,以挣取寄宿学校的伙食费,半个多小时前路过学校时,田奉清还给学校带去了一些商会捐赠的物资,对于把这些缠回的学生送到学校里接受汉式教育,迪化商会当然是大力支持。
“那尔苏巴依!”
刚一跳下车田奉清就看到刚走出蒙古包的那尔苏巴依,于是立即热情的和其打着招呼。
“田先生!您来了!实在是太感谢您了!劳您这么远给我们送绵羊!”
满面笑容的那尔苏在招呼着田奉清时,不时的朝其身后的卡车看去,当看到卡车上铁栏中的那些肥大的绵羊发出“咩、咩”的叫声的时候,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那些绵羊在那尔苏的眼里,就如同金元宝一般诱人。
“一共四百三十头母绵羊,外加三十五头种羊,都在这了!不出三年你的牧场里至少会有万头绵羊,到那时那尔苏巴依您即便是做在屋子里,恐怕也数不完那些钱了,不出五年,整个天山都会传着您那尔苏巴依的富名。”
汪奉清指着身后的卡车笑说着,这些绵羊是汪奉清应眼前的那尔苏的要求从迪化的种羊场中带来的美利奴绵羊,这些绵羊原本是用来提供给移民农场和新疆的上层的十六王公,这次之所以卖给那尔苏,是因为一年多前他对自己的帮助,否则怎么轮也不会轮到他的头上。
相比于新疆本地绵羊他的产毛多出四、五倍,而且毛质更好。随着国内外对于毛呢以及毛线的需求日盛,现在各商行的羊毛定价是一百斤羊毛能卖25块钱,价格较之过去增加了一倍有余,现在羊毛现在西北各省等同“软白银”。而西北推出的产毛量惊人的美利奴绵羊,也因此受到从蒙古到新疆牧民的欢迎和追捧,而这也成为笼络那些王公贵族的最好工具。
“田先生,那尔苏真不知道如何感激您!用你们的汉人的话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将来田先生若是有用到那尔苏之时,那尔苏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那些如黄金般迷人的美利奴绵羊,那尔苏有些激动的说道,这些绵羊给自己带来的财富,自然不需要汪奉清多言,否则那尔苏也不会在月前到迪化找汪奉清买羊,自从知道那些王公们养着这种绵羊后,那尔苏可是连夜里睡觉都想着它,现在让自己得到了。
此时的那尔苏只是眼巴巴的看着那些绵羊,看着那些绵羊给赶下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黄金被赶入自己的钱袋一般,显然忘记了自己得到这些绵羊是用山前的另一块面积超过600顷的临湖牧场换来的。
“那尔苏巴依,这是牧场的转让文书,只要您签个字这些高产绵羊就属于您了!”
看着那尔苏眼巴巴的看着那些绵羊,汪奉清拿出一份土地转让文书对其说道,作为西北公司新疆农业安置中心主任的汪奉清之所以答应那尔苏的要买羊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冲着他在山前的那片牧场,牧场的面积足有600顷之多,那片牧场的土质非常之肥沃。仅只用几百只绵羊换回了那么大一片肥沃的牧场。而在未来那片牧场经过开垦后,足够安置超过1000户武装移民,而这1000户武装移民就是按在山前一个钉子,不过这一切显然不是眼前的这个土财主能够想到的,他们看重的大都仅只是眼前的利益和金钱。
“行!行!我这就签字!”
那尔苏没有一丝的犹豫不决就在转让文书上签字了,尽管教寺中的阿訇曾经告戒过那尔苏把牧场卖给汉人是个错误,但是那尔苏更在意的是有了这些羊自己的财富可以增长几倍,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600顷的牧场又算得了什么!
1884年,新疆建省之后,在同化缠回的政策清政府将“分设义熟”,开办世俗教育,要求但凡缠回儿童,自8-14岁都得入学,对入学的缠回儿童,给予提供笔墨,免除徭役,学习成绩优异者毕业后可予顶戴等奖励,鼓励各地缠回送子女上学。
然而千年的宗教习俗是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同时因为学校每天要拜孔夫子像又与回教禁忌拜偶像抵触,而“四书五经”、“八股文章”又令学生们望而生畏,种种原因致使教育受阻。至辛亥革命,全疆仅只有民族学生1500余人,而且多为新疆十六王公以及其它贵族子女。
共和初年杨增新为维护其统治,以一切宗教都以劝人为善为宗旨,如果人们不信宗教,不敬阿訇,便不免会做出出轨的事情,于是便大力支持兴办回教教育,他鼓励和支持阿訇举办回教经文学校,规定除了由毛拉教授读、写《古兰经》的清真寺学校外,不得开办任何其它学校,于是经文学校垄断了缠回教育的局面仍被延和推广。
库车,古称龟兹。汉之西域都护府,唐之安西都护府及龟兹都督府均曾设于此。清光绪年间设库车直隶厅,后改设直隶州。共和二年(1913)改设库车县。现隶属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位于新疆中西部,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
库车县城,在当地人的口中被称为“汉城”,其意不言自喻。在库车县城外不远有条非常宽敞的大马路,库车和附近的缠回贵族经常在这里的举行赛马。而在马路边有一条笔直的大路连接着马路,路上耸立着一座门楼,在门楼的后是一座汉式风格的建筑,看起来要远比周围的建筑更为高大,有着汉式的大房顶。再过去一个是另一个穆斯林风格的建筑,规模稍小。门前有回教风格的过道、花格子的玻璃,在两栋豪宅的门前有数层很漂亮的石质的台阶,台阶下面有花圃和灌木,还有十数棵高大的榆树。
这里便是新疆**家族鄂对家族的库车亲王府,自大小和卓平叛后,清朝的这些皇帝善于利用当地的民族精英、上层来管理,在新疆这个藩部就是用的当地的王公贵族来管理,清朝皇帝重用了16个当地的大家族,就是当地上层的16个家族。他给他们一定的自治的权力,给他们很高的荣誉,但是又把他们牢牢的控制住。库车的鄂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共和后,新疆和蒙古一样,尽管废除了满鞑皇帝和满鞑的贵族制度,但是在新疆地方上的王公制度仍然被保持了下来,毕竟无论是对于满清或是对于共和新政权而言,新疆的16个上层家族仍然是维持在新疆统治的最好工具,甚至于共和他们的官阶名称未降反升,而现任的库车亲王米扎尔&;#8226;买买提明王在共和三年,经过时任新疆督军杨增新的荐举,由中央蒙疆院颁发了大总统册封令,由库车郡王被晋升为库车亲王。
站在这“热瓦”上的林新云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汉式风格的建筑,王府的这座汉式建筑大约是在百年前由满鞑的皇帝赐建,门前一个很大的喷水池,这在汉式建筑中非常少见。林新云所站的“热瓦”的汉语意思是“望月亭”,是四方型的高台,四面都是斜坡,看起来壮观,亭子上画了很多回教式的花纹。
当看到库车回部亲王米扎尔&;#8226;买买提明王爷在仆人的簇拥下满面笑容的登上望月台时,林新云连忙满面笑容的迎了上去,两人看起来显得好不热情,而一个年近六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二十余岁的年青人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的场面也着实有些滑稽。
“王爷,根据西北地区义务教育法案的规定,所有的宗教学校必须在今年五月之前全部停办,所有适龄学生必须就近到公民学校就读。因此清真寺的宗教学校必须要停办,但是根据举报,仍然有十三所清真寺学校仍然无视国家法规,拒不关闭!不知道对此王爷认为此事应该怎么处理!”
林新云一边喝着茶一边轻声问道,尽管已经得到了省政府那边的指示,但是出于礼节上的原因,林新云仍然按惯例来王府打声招呼,而打这个招呼还有一些其它的意思,毕竟利用新疆贵族管理回部是新疆新政的核心之一。
关闭新疆的宗教学校是司马为了淡化宗教对于缠回影响的一步,同时也是在新疆推行义务教育的的要求,强制所有缠回子女接受正规的公民学校教育,是同化他们的第一步,先从文化上将其同化进而将其汉化,并最终使得这些人在文化与精神上都被驯服。这是稳定边疆区的唯一的选择,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府的茶叶非常很不错,闻着杯中飘着的此许清香,林新云有种身处内地的感觉,在新疆是喝不到这样的上等铁观音更何况还是新茶。这些茶是边防公署理藩处为蒙古、新疆的这些王爷们准备的上等铁观音新茶,都是用飞艇顺便带来的。新疆十六个回部郡王每人都获赠十余斤新茶,在新疆能够喝到新茶本身就很稀罕,理藩处这般用意实际上是为了笼络这些藩王。
“这……不知道省政府准备怎么处理些事?”
喝着茶的米扎尔&;#8226;买买提明反问道眼前的林新云,作为回部的王爷买买提明当然希望此事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买买提明明白新疆纳入西北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诸如禁停清真寺学校、裁撤王府卫兵、建立省议会等等一系列的共和新政在新疆被强制推行。
作为库存车回部亲王的买买提明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鄂对家族的利益,其次才是回部的利益,毕竟鄂对家族依附清人、汉人已经有数百年,家族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一次却因为牵涉到清真寺,买买提明不得不谨慎对待。
“王爷,省政府的意见是有律当依!”
伴着一声杯盖划过茶杯时发出的脆响,林新云用一种异常平淡的口气说道。对于省政府做出这个决定林新云并不奇怪,在西北所有的一切都讲究规则,而这个规则就是法律。没有严明的规则,就没有西北的现在,规则从来都西北的生命!有人破坏了,自然需要受到惩罚!无论对方是谁。
“啊……林知事,这个……各寺的阿訇办立学校,实际是受上任杨督军鼓励,目的也是为了劝人向善,虽说与朝廷,不,国家法令有违,但知事大人也应该明白,回部民众信奉回教千年之久,如若严格按律行事,只怕……会激起民变!”
林新云的话让买买提明心中一惊急忙开口说道,那里还顾得祖上传下的规矩。按照四个月前的政府发布的公告,对到期后拒不关闭清真寺宗教学校的阿訇以及其它个人或团体,一律以按违反义务教育法案的相当罚款条例执行,像那些坚持办学的阿訇至少会被处以六个月的有期徒刑,同时还会被处以巨额罚金。而逮捕阿訇很有可能激起回部的民变!到时夹在政府和回部之间的鄂对家族将如何是从?
“民变?王爷,法律就是法律,如果发生叛乱的话,库车县驻防的一营边防军和警察局的会在法律授权下开展平叛行动,希望到时王爷能够理解,我相信以王爷的深明大义,应该可以理解界时边防军开展的平叛行动。”
尽管说出来的话语中带着此许的血腥味,但是林新云的语气显得却非常平淡,似乎在其看来平叛只不过是一件如割草、收麦般的平常之事而已。
“林……林知事!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吗?如果政府需要的话,本王愿意出面说服十三座教寺的阿訇停办学校,这些阿訇大都年老体弱,实是经不起任何牢狱之灾。本王愿出面说服各村把子女送到公民学校,绝不会有任何懈怠。不知道林知事意下如何。”
林新云的话在如惊雷一般在买买提明的心中掀起了波澜,买买提明连忙起身恭敬的问道,作为库车回部亲王,在保证家族利益的同时买买提明还需要顾及回部的利益。
买买提明不会怀疑林新云的话仅仅只是威胁,自清季以来,官府从不吝于使用武力来维持自己的权威,“永远不要和官府作对!”这是鄂对家族的家训,原因很简单,官府拥有着回部难以想象的军队,只要他们愿意可以杀死所有人。和官府作对的代价的代价很有可能是身死族灭。
“王爷折煞林某了,您是回部亲王级别远在林某之上,这个礼林某实是当不得、当不得。既然王爷您出面说情,林某自然无话可说,三天!三天之后如果教寺学校还未停办,到时还望王爷莫怪林某只能按律行事!”
在买买提明亲王起身恭礼时林新云连忙闪身恭手答道。保持对当地高层贵族的尊重是官员的职责,毕竟这工具是需要善待的,之前的言语相威实际上的就是为了让眼前的这个买买提明主动站出来承担此事,武力是必须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
位于天山牧区的博克多公民小学是新疆第一批286所公民学堂中的一所学校,学校所在这片土地是省政府出资从本地的一名伯克手中购得,学校里的学生是来自整个牧区的800多名年龄从4岁到14岁的儿童,他们在这里接受着法定的义务教育。
“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劳动!严格意义上来说,在西北这绝对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案,可偏偏还用边疆特殊教育需要来掩饰这一切!”
看着那些在田地间干着活的几百名学生,付征南对身边的寇炎说道,作为老师付征南本意希望在这里能够像在西北一样实行着真正的义务教育,但是在这里却只能想象一下罢了,全寄宿制的义务教育公民小学,在全中国恐怕也只有新疆才有这种“好学校”。
“如果他们不到学校农场干活,学校的食堂那里会人伙食提供给他们?别忘了就是西北也不过只提供一顿午餐而已,在这里我们可要管他们的吃住!如果不是……”
寇炎的话只说了一半就打住了,按照来新疆时接受的培训,那几个字在这里绝对不能提及,尽管那是建立公民学堂的本意,但是有时候很多东西是不能说的,尤其是他们这些当老师的,他们到这里是教书育人来的,难此而已并没有其它目的。
相比于西北等地的公民小学新疆的公民学堂全部实行寄宿制,而拥有一个面积为860亩的农场的博克多公民小学则显然有些另类。之所以建立学校农场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现代化的农耕技术。但是实际上学校农场的却是用来保证教师和学生的伙食,政府没有多余的资金供养那么多学生。
“再说在这里他们可以学习到现代化的农牧知识不是吗?新的耕作方式,高产牧草的种植、收割、青储这一切都是他们在家学习不到的,六年以后,他们的的文化不仅可以达到小学生的水平,而且还掌握了现代化的农牧知识。”
看着那些在农场中忙活着的学生寇炎非常平静的说道。
而此时付征南的心中却是无法平静,公民小学真实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寇炎口中的教育。初来新疆时寇炎曾经在迪化城外目睹过他们的“开斋节”,虽然当时是北风凛冽,寒风刺骨,而会礼的回民都席地而坐,静听宣讲,没有丝毫浮动现象,上万人自动排班,有条不紊,行列整齐,动作一致,没一人喧哗早退。他们无比虔诚的坚守着自己的习俗,千百来他们坚持着每日五礼以及各种禁忌,这一切是付征南难以想象的。
“太阳要下山了!”
看着降落的太阳和在夕阳映射下美丽的晚霞,付征南若有所思的看着那些学生自语道,学生们依然在农场中劳作着,或是收割牧草、或是在为牧草打包,看起来再正常不过,但是谁知道眼前这一幕背后的一切呢?
“嗯!征南,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申请调回迪化。”
从付征南的话中寇炎听出了些许别的意思,于是便开口提了自己的建议。这里的学校并不是纯粹的学校,如果老师的思想发生动摇,那么影响无疑将是灾难性的。
“……目前全疆735所清真寺学校已全部停办。二十三所拒绝停办的清真寺学校均被强停关闭,三十五名阿訇被依法逮捕,并已移交司法审判,由此引起的骚乱在边防军以及各地警察的努力下得到平息。全新疆回部将逐步展开全面的寄宿制义务教育,此为恒古未有之盛事……”
六月一日的《西北实业报》第三版上的一篇豆腐大小的简讯,几乎不会在西北或是国内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却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忽视这条新闻,尤其是那些一直关注着西北的人。
“骚乱?或许用叛乱来形容更为合适吧!他们这根本就是掩耳盗铃!”
井村拓看着这报纸上的这条简短的新闻报道有些嘲讽的自语着,然后用铅笔在报纸上的骚乱上画了一个圆圈。作为日本帝国驻西北领事馆的军事参赞,井村拓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公开渠道收集关于西北的一切情报,日本情报机构在西北先后遭到两次重创,导致西北几乎成为了日本的情报空白点,目前对西北的情报,更多的是依赖公开渠道收效资料加以分析。
“新疆、骚乱!骚乱!”
井村拓摇着手中的铅笔不时皱着眉头看着报纸上的这条简讯,在井村拓看来这个至少透露出了一个信息,西北并不是表面上那种铁板,至少在新疆西北碰到了问题,无论报纸上的这个骚乱规模是小是大,都意味着在新疆他们碰到了问题,或者说遭到了反抗。
“新疆有90%以上是桀骜不驯的缠回!”
井村拓想起在《钦定新疆识略》和《回疆通志》上看到的内容。清朝中后期,在平定“内乱”和抵御外患的战争中,出现了一批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地方志,以新疆和西藏最为突出,在地方志大量的军事史料中,除了军事地理资料最为丰富之外,最为突出还有一点就是介绍当地缠回的资料,新疆人口90%以上的是桀骜不驯的缠回,这些缠回始终就是新疆不稳定的根源,在新疆建省后同化缠回就是稳定新疆的首要之务,只不过效果非常有限。
“他们是在这上面碰到了问题!”
井村拓看着报纸上的新疆以及骚乱心跳开始加速起来,井村拓明白西北在同化缠回时碰到的问题,对日本而言就是一个机会。西北是日本在支那的首要之敌,这一点已经在日本国内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尽管这个共识取得的有些晚了,但是至少在日本已经不会用过去打量支那的眼光看待西北。
“也许我们可以……”
井村拓敲击着自己的办公桌原本紧皱的眉头慢慢的舒缓开来,嘴角露出了些许轻微的笑意,眼中流露出了一些得意。随后井村拓立即从桌内取出纸张,开始书写刚在脑中成型的一个计划。(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