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大时代 第250章 盘点 ( 求月票!)(2 / 2)

几乎是在会议结束之后,司马便登上了南去的专列在京汉铁路上高速奔驰着,司马一边吸烟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但窗外的辽阔的华北平原上漂亮的雪景显然无法吸引司马的注意力。此刻,司马的心也同样在如列车一般飞驰着。

司马个人不会忘记,早在两年前,自己就曾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美好设想,按照这一设想西北将成为中国工业化输出地,尽管现在国内的实业发展迅速,但是距离司马要求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直以来司马都将这个美好设想装进了心里,整整沉淀了两年,腹稿了两年,也同样期盼了两年,国家未得到统一之前,所有的设想永远只是设想,而如今自己终于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

“国家工业发展四年计划纲要!”

望着桌上厚厚的一摞计划纲要,这一计划纲要几乎是拷贝的苏俄“一五”计划,重工业!以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为核心,务求在四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使中国进入工业国的行列。当然这只是指在重工业上,但是四年计划却和苏俄的一五计划有着本质上不同,四年计划之中私人资本投资占有很大的比重,尽管其中大多数将依靠国家银行贷款,尽管国家投资占很大的比重,但最终政府仍然会出售所控企业股份。

“四年,四年!用四年的时间去完成他们五年中完成的任务!”

桌上的发展计划纲要中的那“四年”两字,对司马而言犹如万钧重担一般,这个四年是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苏俄之所以将定为五年计划的原因非常简单,在这个时代各国建立大型工厂的时间普遍为四年左右,第四年、第五年可回收部分投资,五年是一个投资回报时限。

但是由于执行战时建设原则以及在建设工业中应用大量机械、厂房建筑成品预件,在西北机械工厂的建设周期普通在一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五年无疑太过漫长,即便是自己有时间等,别人有时间等吗?

在完成四年工业计划之后,即便是面对的列强国家,中国亦有一战之力,只有到那时,才能全面废除各国在华特权,特权一日不废国家一日不兴,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这一次南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不久之后将要实施的四年计划,按照计划整个四年计划需要政府投资116亿元,民间筹集资金多达100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仅依靠国内的商业银行显然不甚现实,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见南方实业界富商,要完成四年计划,所需要不仅仅是他们计划中的直接投资,还需要运用他们的影响力,加快从民间募集小额股份的速度,毕竟时间紧迫。

小额股份是四年计划顺利实施的一个保障,以一元一股,每十股为一个认购单位,每一个国民均可认购股票。历史上苏俄所采取的那种集中社会财富手段,并不适合中国,为了尽可能的集中社会财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小额股权认购,把民间巨额的小额散资变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

“但愿一切顺利吧!”

望着车外的雪原,司马在心中轻声祈祷着,历史并没有留给自己太多的发展时间,自己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

一走出的房间,感觉到一丝寒意的陈方明便把衣领坚了起来,然后朝着公司走去,穿着一身黑色的呢子大衣的陈方明看起来和街头上那些顶雪前行的路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如说有的话,恐怕也就是身上这身黑呢子大衣,在阜阳城这个皖北小城,更多的人都穿着棉袍,在路边的小店趁着买烟的空档又买了一份报纸,然后一边走一边看着报纸。

“国会两院通过最新决案,共和国将实行双首都制,京城为共和国法定首都,西北市为共和行政首都,据此决议,国会两院以国务院以及下属部门将于共和九年上半年迁至西北!……”

看着报纸上的内容,陈方明不禁一愣,没想到国会的决议的竟然会通过的这么快,双都制、行政首都迁至西北!想到这陈方明眉头一扬,尽管早在八月份,就有部分议员提出双都制,并且数列双都制的优点,尽管实行双都制在国内引得众说纷云,但是国人对于的双都并不反对,毕竟大明朝那会可不就是双都制。

而他们不反对的真正原因非常简单,法宝首都和行政首都的分设,直接结果就是总统府与国务院的分家,尽管现在从法律上确认了府院双方的权责,府方已经完全被架空,但是出于避免未来可能重演的府院之争,大多数国人选择了支持。不过相比之下,人们更希望首都迁至南京,而非西北,但最终通过投票国会在西北市、南京市之中选择了西北。

“行政首都?”

陈方明回忆起已经有一年未去的西北市的模样,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西北市比京城更适合做为中国的首都,毕竟相比的老旧的京城,西北更具活力、更能代表现代的中国,传统和现代在那里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自己为什么要想这些?自己回西北?恐怕还要再等几年。

陈方明不禁一笑,然后把报纸朝胳窝里一夹,快步朝着自己的工作的地方走去,阜阳县西北公司办事处,这个办事处是西北最早的五十六个招工办事处之一,而早在两年前他就已从最初的招工点,变成了现在商业办事处。

办事处早已不是过去租用的那个私人小院,而是一个位于城中的二楼小楼。刚拐过街角,陈方明就看到刚开办的“中央银行阜阳分理处”紧闭的铁栏门前,此时已排出了一条长队出来,那些身着棉袄的士绅顶着雪排着队的场面到也少见。

此时的这些士绅大都是自己打着的雨伞以遮挡空中飘落的雪花。从他们的衣着打扮上看,他们并不是那些居于城中,身家数十万的富绅,应该是的乡下那些富户或小地主。

看到他们肩膀的些许雪花,陈方明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或许已经在那站了很长时间,来这的只有一个目的,认购的四年计划中的工厂企业股票,他们大都是从消息灵通的友人那里听到的消息,政府要在四年内建立几千个大工厂,工厂是什么?是生金机!聚宝盘!

相比于那些大城市里的巨富,这些乡下的“土财”他们不能像那些实业家一样,一次投资几十万上百万在政府要建的那些大工厂里占上大股,而前几天从省城传来的消息,总理在武汉向那里的士绅许诺,四年计划中的项目工厂可以吸收小股东,一元一股、十元即可认购!

几乎是在消息一传来,就立即在乡下引起了轰动,他们多了拿不出来,但是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还是能拿出来,相比于买政府公债的每年5分的利息,投资企业的虽说担些风险,可回报要远大于公债。甚至于连同报纸上亦在推波助澜。

工厂投产两年至三年内回收投资!现在投进去1000块,四年后就能回报至少800元!从今以后每年都有分红!一次投资、世代受益!

看了眼那些显得有些激动的土财,陈方明笑了笑,丰厚的回报使得这些土财情愿拿出投资到政府四年计划的工业项目上,在一定程度上,无论是国家或是这些土财,都是各取所需要。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发展工业,以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而这些土财所需要的未来的丰厚回报。

无论是这些土财或是那些愿买下十股或几十股股票的普通市民,他们未来收回投资后,在腰包充实的前提下,会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增加消费,到时那些工厂生产出的工业品又是的转入了他们的家庭,这是一个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双赢。

推开办事处大门,陈方明便感觉到室内的温暖,他的办公室位于二楼,前脚刚上楼梯,一个年青人就迎面走了过来,陈方明把报纸交给迎过来的助理,然后随手解开大衣的的衣扣。

“经理!您来了!”

“嗯!给我泡一壶茶送上来!”

在推开办公室的门之前,陈方明对自己的自己的秘书交待道,进入办公室内的陈方明在把大衣挂上衣架时,透过玻璃窗,他看到央行分理处的铁栅门在被分理处的职员拉开的瞬间,早已等在门外的那些土财,便一哄而入,尽管隔着玻璃,陈方明似乎仍能听到他们挥着钞票时的喊声。

“马鞍山钢铁企业!5000股!”

“铜陵铜业!1800股”

“芜湖汽车制造厂!300股”

……

诸如此类的声尽管隔着一条街,但仍然不时从分理处内传出来。

对于全国各地稍有远见的人而言,四年工业发展计划意味着商机和财富,而一些人看来,这是国家将步入强盛的号角。不过更多的人所看中的却是其间的财富,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或许也只需要看到这一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