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西北火车站站内的一座仓库式站台上,尽管不停的有全副武装的官兵走动,但在站台内却听不到大声喧哗,只能偶尔听到几句口令声,在仓库内外随处可以看到穿着迷彩服全副武装的官兵,他们手中大都端着一种短小的从未被外界窥知的自动步枪,在靠近车厢的位置,几十名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人正在指挥着叉车的装卸,特殊的装备、特殊的人群,所有这些现象告诉人们,站台上正在进行着一个极为秘密的行动。
几十分钟后,在这个平静的夜晚时分,这列满载士兵和装备的军列悄然驶出西北火车站,沿着西库铁路向北驶去。几个小时后,列车在进入扎萨克省之后在戈壁边缘转入了一条军用专线,这里通往国防空军的专用靶场,稍加留意的话,有心人会发现这列特殊的军列安全级别很多,几乎每一个沿线站台都在之前接到了警戒令。
“嘟……”
黎明时分,伴着一阵汽笛声,这趟由18节客、货和特种车箱组成的满载着“df-1”和仪器、地面设备与特种车辆,以及发射试验人员的专列,在空军阿尔泰靶场位于阿尔泰山余脉处的一座简易站台前停了下来,站台附近着着几队负责警戒的空军官兵。
火车停稳后,刚钱学森拉开窗纱,朝着窗外望去,朝阳将冰封的大地尽染成金色,在这片金色之中,可以看到零星分布空军警卫官兵以及一些军车。
“老师,我们到了!”
冯卡门放下手中的图纸资料,向车外看了一眼,那些身穿黑色作战服的护送兵已经跳下了火车,而一些技术人员则开始指挥靶场工程人员装载仪器、地面设备,其中大量的设备都是采用集装箱运输,这使得整个装载工作非常轻松。
“这是我第十六次来阿尔泰靶场!”
冯卡门的声音很是平淡,科学家为军事项目服役是必然,在中国如此,在世界其它国家也是如此,15年前自己来到中国时,或许根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专职为军事项目服务。
15年前,自己接到中国南京理工学院邀请来华任教,当时南京理工学院创办不过仅4年,坐落在南京郊外紫荆山下。学院内外到处是一片绿树蓊郁,一幢幢教学楼、学生、教授宿舍融合在这一片浓绿之中。
尽管南京理工学院是中国政府的高等教育发展基金会的重点投资院校,但其在面积上其面积远不比**、南京东南大学两所南方知名大学相比,然而,小小的南京理工学院,现在却在中国华东与两校成三足鼎立之势。
南京理工学院办校理念就是“小而精,小而美”,是中国精英学府的典范。南京理工学院强调理工结合,培养的学生既是科学家,也是工程师。博大精深,是南京理工学院对于学生的要求。
在中国的15年,冯卡门对中国真正有了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有着那么强烈的愿望,中国人恰巧赶上世界航空大发展,他们在太多方面落后于世界,唯独在空中领域,他们一直领先于世界。
这次试验成功获得成功之后,他们将再一次在另一个航空领域将全世界远远的甩在身后。
“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有两个,一个是犹太人,另一个就是中国人。”
中国人已经一再的用自己的创造证明了自己曾经的感叹。
“我是第一次!”
钱学森接了一句,望着车窗外的靶场,总觉有些好奇,在中国作为科学家,能够为国防服务,本身就意味着荣誉。
望着老师,钱学森的眼中带着一丝感激。
冯卡门整整年长自己30岁,是两代人。在冯。卡门身边,自己经历了“三部曲”:最初是学生,逐渐成为得意门生;接着,自己成了冯。卡门的助手;最后,自己成了冯。卡门在科学研究中的最密切的合作者,甚至创立了用两人的姓氏命名的“卡门-钱近似”公式。
冯卡门早就是世界空气动力学的权威。而自己却是在冯卡门的指引下,闯进空气动力学这片正待开发的密林。
5年前的秋天,理工学院顾毓秀院长和老师一起飞往西北,出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空军研究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在会上,国防空军方拿出五个亟待解决的军事难题,请几个参加会议的大学代表挑选,然后军方拨给研究经费。课题之一,是研究一种无人操纵的可制导的射程在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火箭。
参会的几所大学中,几乎没有接受这个课题,难度太高,当时南京理工学院可以挑选一个课题。老师认为这个课题富有挑战性,建议院长选择这一课题。于是,试制这种火箭的任务,就落在老师的头上。为了保密,这项研制计划的代号为“df”。
钱学森和冯卡门两人刚一下车,一名肩佩中校军衔的军官就走到他们二人面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你好,冯教授!钱教授!”
“你好,永城兄!”
望着面前的刘永城,无论是钱学森或是冯卡门都无法接受他的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不过钱学森到是留意了一下刘永城左手的那枚戒指,这或许是他的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吧。
曾经刘永城主掌的西北大学“火箭试验室”是“喷气动力试验室”最大的竞争对手,只不过相比于自己,他们的研究更倾向于军事,他们试验直接由西北公司的资助,而西北公司的另一个身份却是中国最大的军火商,这家公司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与军事项目有关的技术。
过去的几年,空军80%的火箭技术源自于刘永城的“火箭试验室”,从反坦克火箭、反潜火箭、空空火箭、多管火箭直到探空火箭,他们在火箭的军事应用领域远远领先于“喷气动力试验室”,而喷气动力试验室的长处则在于火箭的基础研究。
在战争爆发之后,最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火箭试验室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宣誓加入国防军,成为军方技术研究人员,与同时,根据国防法案的需要,喷气动力试验室又同火箭试验整合成“df试验处”。
“明天的试验不会有军方高层军官出席,按照他们的说法……”
刘永城的表情变得有些神秘。
“也就是说,我们的试验成败,对空军而言,都是可以接受的……”
“他们可以接受失败,我们不能,刘中校,检查完成后,就开始进行导弹组装吧!”
出人意料的冯卡门此时完全没有往日的幽默感,反而变得严肃了起来,df导弹是试验处成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要突破,成功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的试验,飞向宇宙!这是df工程的最终目的,国防军倾资研究大功率液体火箭是为了军事目的,但却同样没有忽视他的其它用途,为飞向宇宙做为基础。
3月2日,完成组装后的df导弹安全运抵发射场,第二天,导弹进入技术阵地进行单元和综合测试。3月4日,“df”导弹测试结束,被装上专用运输车送往三号发射场区。
上午九时十五分,发射人员用高架起重机把导弹吊到起竖托架上。接着,载着导弹的起竖托架以步行的速度缓缓驶进发射工位,随后起竖托架上的液压装置把导弹竖成垂直的发射状态。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操作人员登上工作平台,开始进行发射前的最后的仪表检查作业,作最后的发射准备。
直到临近傍晚时,完成最后一遍检查后,两辆罐装车驶入发射场,操作人员开始为导弹加注高纯度酒精以及高纯液氧两种推进燃料,这两种燃料是的喷气动力试验室过去的研究成果,尽管有更好的燃料,但这却是安全性最高的燃料。
“晚上8点30分发射。”
望着牢牢地矗立在发射架上这枚高大、威武的灰白色弹道导弹,刘永城的眼中流露出丝许父亲望着子女时才会流露的眼神。
“这么一个玩意能飞多远?”
一旁的一名空军军官同样有些惊讶的看着眼前这威灰白色的大柱子。
“300至320公里!”
钱学森报出了一个数字。
3月4日,当天深夜,空军阿尔泰靶场,d-9区火箭发射场上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整个发射场坪明如白昼,竖立在发射台上的“df”导弹俨然一把利剑直指夜空。
尽管此时的靶场的气温已经下降到摄氏零下十几度,但是所有参试人员仍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能在装有空调的防护堡或集装箱式工作车上工作,而是在露出的严寒下工作着。
20时30分08秒,空军发射指挥员下达了点火命令。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轰鸣,发射台周围腾起一股浓烟,导弹的尾部向下喷吐出一团巨大的橙红色的火焰,导弹随即拔地而起,如反动的流星一般直刺如幕般的天空。
这时,发射场上空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导弹开始程序转弯,向远方飞去。与此同时,指挥中心的电台中不断传来各跟踪台站,
“发现目标,飞行正常!”
“跟踪良好!”的报告声。
7分32秒后,沉默了数十秒的电台突然“扑哧”响起一声电磁燥声,随即一个平静的声音传了过来。
“导弹准确击中目标。重复……”(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