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一直都在催促秦府快点酿造天上酒,只是苦于隐疾的原因,没有告诉秦府究竟为什么要喝这酒。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就让秦府慢慢去酿吧。对了,朕现在想喝酒,传御膳房将郎酒取来。”
小太监马上就去传话了。
没过多久,御膳房的王公公便亲自引着几个小太监,将装在玉壶里的郎酒端了上来,同时还别有用心配了几个佐酒的小菜。
赵构也不想坐直身子,就直接躺在了三屏风椅子上,让王公公将酒食放在前面的茶几上。他端起酒杯,先小喝了一口,然后慢条斯理的向王公公问了道:“秦府的天上酒可有什么进展吗?”
王公公因为想到自己收了一坛子天上酒,听到这问话,顿时有一些心虚了。不过与此同时,他也记得了韩元清委托的事情,于是笑呵呵的说了道:“秦府说了,下个月怕是就会出一坛子来的。”
赵构点了点头,说道:“甚好,若是出了,立刻便要进来。”
王公公连忙应了道:“奴才记得了。”
赵构喝了两杯酒,心情渐渐好了起来。这时,王公公才又说道:“官家,今日奴才去秦府办酒,正好便与听到秦府的判官韩元清在议论一件事呢。”
赵构本来闲其无聊,便问了道:“哦,什么事,可是关于酿酒的事?”他虽然听说过韩元清这个人,只知道这个人是秦朗府上管事的人,就连那酿酒的事情便是韩元清在执掌,可见这酒的工艺这个韩元清还是很拿手的。
王公公说道:“呃,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那韩元清不过是一个酿酒的人,虽然以前在襄阳府带过兵,但是并没有什么大志向。他对奴才说,最近之所以酿酒酿的少,只是因为心神不宁,所以才有所延误。”
赵构问道:“哦,是什么事呢?”
王公公于是就将韩元清与秦朗谈论陕西危急的事情,并且还上了一道折子陈述意见前前后后说了一遍,并且还添油加醋、绘声绘色了一番,将韩元清与秦朗推向了爱国忧民的形象上来。最后,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本来韩元清也是一时脑热,想为圣上排忧解难。可是后来,又听人说,他不过是一个小小判官竟敢议论朝政,所以让其很是担心,生怕那些意见会触怒了圣上,因此整日心神不宁。”
赵构现在一听到陕西的事情就心烦,他叹了一口气,闷声闷气的喝了一杯。不过一杯酒下肚,他忽然又醒悟了过来,这韩元清央求秦朗上奏的折子是解决问题的意见,既然是解决问题,自己干嘛要心烦呢?
于是他立刻坐直了身子,问道:“那折子现在何处?”
王公公连忙向一旁服侍赵构的小太监使了一个眼神,那小太监马上应了道:“折子应该就在书桌上。奴才去拿?”
赵构挥了挥手,说道:“去吧去吧,拿给朕看看。”
很快,小太监就在书桌上翻到了秦朗的折子,然后匆匆的跑了回来,双手呈递给了赵构。赵构接过折子,打开来细细看了一遍,只见秦朗完全是按照韩元清的话,详详细细的陈述了攻打襄阳府的利害。不过他此刻一听到打仗便是头疼,自己可一直不想再打了,哪怕只图一个安稳的小日子就知足了。
赵构越看下去越不仔细了,最后见秦朗恳请保举韩元清出任光化军团练使,北上去收复襄阳府。看到这里,他忍不住乐了起来,说道:“这秦郎是老糊涂了吧?保举韩元清出任光化军团练使,还北上收复襄阳府?他哪里来的兵去收复呀?可笑!”
王公公见了,连忙劝慰的说道:“其实,韩元清也是一片赤诚之心,至于这保举之事,怕是秦老相公一时激动,对韩元清提出的意见很是赞同,所以才说出来。说到底,也不过是韩元清愿意为国捐躯呀。”
赵构笑了笑,将折子丢给了小太监,说道:“朕知道了。你下个月去办酒的时候,便去告诉韩元清,让他专心酿酒便是,毋须多虑,朕不会责怪他什么乱议朝政的。”
王公公见圣上应答了下来,立刻就宽心了,不管怎么说自己总算是帮韩元清把事情办妥了。于是他点头答道:“奴才记得了。”
--
秦朗递给圣上的折子就这样石沉大海了,在接下来的七、八天里便一点消息都没有。不过朝廷里面有人传出话来,宰相赵鼎新对于主战的意见是很坚定的,尤其是在看过秦朗的折子之后,对韩元清所提出的意见很是认同。
不过宰相认同但是圣上不认同,这等于是废话了。
这几日,杨文兴和高宠都显得有些着急,从折子递上去,到今天已经快十多天的时间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怎么可能不感到担心呢?他们为了这件事,来找韩元清抱怨了好几次,说官家是不是不高兴,对这意见看不上眼呀。
韩元清面对杨文兴和高宠的反应,则显得很淡然,其实他早就料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毕竟他不过是一个酿酒的小判官,无权无势,更无名声,谁会在乎一个无名小卒要去报国捐躯呢?出现这样石沉大海的结果,这表示王公公还是帮了忙了,否则只怕可不会这么简单。
他现在依然在等,等待着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岳飞从江州上奏到朝廷的折子。
如今岳飞已经是响彻大江南北了,虽然在南宋他还是一个刚刚燃起的新星,但是赵构目前对待岳飞的态度,可以说最是蜜月期。赵构目前对岳飞清正廉明是非常佩服的,并没有到达后来那种忌惮的程度。
再加上朝中有宰相赵鼎新的全力支持主战,一旦岳飞的折子递过来了,赵构自然会相当重视。
等到赵构看完岳飞折子,就会觉得与前不久另外一个折子很相似,而通过这个很相似的折子,就能从新想到韩元清这个人了。对于赵构来说,他现在信任岳飞,但是潜意识里却不信任武将,这是一个矛盾的心理。到时候,赵构觉得韩元清不过是一个酿酒的判官,此人必定不会有什么威胁,一定便会将韩元清调到岳飞身边。虽然这个举动算不得是监视,只能说是埋下一个伏笔,如果事情发生了不能是朝廷掌握的地步,就可以把这个伏笔提出来挡住岳飞。
韩元清正是因为了解赵构的心理,所以才会有把握。每当杨文兴和高宠来抱怨的时候,他便微微的笑了笑,只让他们稍安勿躁,事情还没有到这种不幸的地步。
这几日,秦朗也觉得有些百无聊赖,他向来都不写折子,可是这次好不容易写了一个折子,递过去之后竟然没有回应。直叫他感到郁闷不已,甚至怀疑是不是折子触怒了朝中主和派,因此被拦了下来。当然,如是这样倒是罢了,最担心的结果还是这折子触怒了圣上,那可就是大事了。
他原本想去找韩元清谈谈这件事,可是回头又想到,这件显得自己太杞人忧天了。而且自己既然答应支持韩元清,那势必是要坚定立场的。
最终,他只好作罢了,将这股气憋在了心里。
--
四月底,岳飞果然从江州发来了一份奏折,他在奏折之中陈述收复襄阳府的利害关系,同时对陕西局面起到的缓和作用,都一一列举了出来。当然,他的奏折较之韩元清的意见自然是在大方阵上是相同的,不过细节上却更加详细。岳飞甚至连他作战的程序与时间都一一写了出来,希望官家能准许调动岳家军北上。
这份奏折在送到宰相赵鼎新手里之后,赵鼎新立刻就想起了十几天前秦朗上奏的那份折子。因为秦朗是十数年来一直不过问朝政,突然来了一道奏折,自然是让人记忆犹新的。他认为秦朗奏折的意见与岳飞竟然不谋而合,看来这次主张以襄阳府入手缓解陕西战况的策略,确实是值得一试的。
当即,在一次早朝之上,赵鼎新为了不让岳飞的折子落空,便亲自在议事的时候将折子呈递了上去。
赵构现在对文官是很放心的,虽然他觉得赵鼎新的主战思想有些太过分,不过眼下江南上下都不战而退感到不满,无论是平头老百姓还是士绅官僚都是如此。因此,他现在也只能顺应这个趋势,接受赵鼎新的政见。
当赵鼎新呈上了岳飞的折子,赵构还是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不过他看到一半的时候,立刻就觉得眼熟了,这策略似乎自己早已经看过了?他向赵鼎新问了道:“岳爱卿这折子,以前可有呈递过?”
赵鼎新立刻说道:“岳元帅近一个月便只上了这一道折子,不曾另外有上奏过。”
赵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有些疑惑的说道:“可是,朕怎么觉得,这折子好像以前有阅过,上面提到以襄阳府来缓解陕西的方案,朕脑海里明明是有印象的。”
给读者的话:
努力努力!9月1日开始,日更三章!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