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方关宁一带的战事,在三月间开始之后,便打的十分激烈,洪承畴以及祖大寿等两万余多官兵,被建奴军十几万大军包围在了宁远城之中,皇太极数次派人对城中洪承畴以及祖大寿等人劝降,但是都尽数被他们断然拒绝,于是皇太极便派出大批建奴军,对宁远城发动猛攻。
洪承畴和祖大寿等人,则在城内外拼死抵抗,城中军民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说是上下一心,死守宁远城,城中百姓集体为军方运送矢石弹『药』,照料伤员,而兵将们,则据称死守,架炮轰击城外建奴军,双方打的是异常的激烈,而且洪承畴以车营为防线,在宁远城外构筑工事,阻止建奴军攻城,这宁远城一围便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守军屡屡击退了多次建奴大军的攻击。
但是形势对于宁远城来说,却是非常不妙的,本来关宁军就缺粮少饷,虽然前段时间得到了一部分大中军提供给他们的粮秣,但是宁远城之中却并未运至多少粮食,这一个多月下来,宁远城中的军民虽然省吃俭用,但是却还是粮食吃尽,弹『药』矢石也几乎耗光,渐渐的开始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到了四月之后,宁远城中便已经杀光了所有的骡马,供兵将们吃掉,骡马杀光之后,城中军民便只能吃树皮草根,后来连树皮草根也吃完了,便吃阵亡者的尸体,后来甚至发展到了把一些老弱之人杀掉吃肉的惨剧。
而建奴军经过这些年的经营之后,攻坚能力也比早年要强了很多,特别是他们开始大批量装备红夷大炮之后,火力上已经不弱于关宁军,此次建奴军南侵,更是携来了很多门重型的红夷大炮,这些大炮在开始攻城之后,被建奴的汉军架在城外,几乎是日夜不停的轰击宁远城,双方在城内外展开了一场炮战,守军火力明显弱于建奴大军,以至于一个月下来,虽然洪承畴率军挡住了建奴军屡次进攻,但是城中兵将却也死伤惨重,宁远城的城墙更是被轰的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城内军民不得不在炮轰间歇日夜对城墙进行抢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抵抗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葬明11
可是他们盼望的援军,却一直都没有出现在宁远城外,虽然崇祯最终下决心要派兵救援宁远城,试图将洪承畴和宁远城中的官军救回山海关,可是大明可用的兵马在这个时候实在是太少了,杨国柱和唐通受命之后,在监军张若麟的率领下,于三月底之前便出了山海关,可是张若麟这个家伙,却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混帐东西,他身为关宁军监军,为人很是骄横,这两年来,没少给洪承畴找麻烦,以至于军中上下有人说,可以不知洪督臣,但是只识张监军!可见这个张若麟在军中是多么的骄横了。
此次建奴军南犯,洪承畴坐镇宁远,可是这个张监军却借故不肯留在宁远城,却跑回到了山海关,并且在山海关坐视洪承畴的兵马在宁远城被围,也不想办法予以救援,现如今朝廷下旨派杨国柱和唐通二人领兵四万,出山海关救援宁远城,张若麟便没办法,只能督军出山海关本宁远而去。
可是张若麟胆小如鼠,山海关到宁远城,也不过只有二百多里的路程,快的话,两天时间便可以抵达宁远城下,可是张若麟压着大军的速度,却始终不肯加快行军,虽然杨国柱一再请命加快速度,可是张若麟却严厉呵斥,说要小心行事,不能中了建奴的埋伏,其结果是二百多里的路,他们十天时间也没有走到不说,每天行军只有十几里最多不过三十里,张若麟便命扎营。
如此一来,驰援的突然『性』自然也就不用说了,建奴方面早早的便得到了消息,皇太极当即便令多尔衮、多铎率领三万多建奴军,绕过宁远南下,将杨国柱和唐通的援军堵在了六股河,双方在六股河一带展开了一场大战。
杨国柱率部几次试图突破建奴军,但是因为张若麟拖后腿,都未能成功,反倒是使得军心涣散,被多尔衮打的大败,而张若麟见势不好,居然率领标营后撤,唐通也不是一个敢战之辈,始终不敢和建奴军死战,张若麟一退,他也立即率部后撤,结果使得杨国柱所部后路被多铎率军截断,顿时造成了杨国柱所部的大溃,杨国柱率兵死战突围,但是最终却未能成功,杨国柱在战场上身中数箭还中了几颗铳弹,当场阵亡在了『乱』军之中。
唐通护着张若麟亡命一般的朝山海关奔逃,但是被多铎率部追上一通掩杀,也全军大溃,出山海关救援宁远的这支大明最后的可用之兵,也就此彻底瓦解。
溃兵是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的,在建奴军的掩杀之下,大批官兵被追到了海边,最终过万的官兵被赶入到了大海之中,包括张若麟在内,也没有能幸免,活活的被淹死在了大海之中,在这一段大海的海面上,大明官军浮尸成片,可是让人为之感叹的是,这些大明官兵,投降的非常少,眼看无法逃走,最终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赴海而死,虽然战败,可是他们的这种举动却还是可歌可泣。
此战下来,只有唐通带了极少数的兵将,得以逃脱返回了山海关,但是大明至此也彻底失去了救援宁远城的力量,只能坐视宁远城的陷落。
消息传到京师之后,朱由检在大殿之上沉默了很长时间,既没有大哭,也没有大骂,像是老僧入定了一般,几乎整整半天时间都没有说一句话,直至突然间剧烈咳嗽了一阵之后,吐了一口血,当即晕倒在了龙椅之上。
杨国柱兵败身死,援军大败几尽全军覆没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宣大一带的大中军左路军之中,卢象升得知杨国柱战死沙场的消息之后,顿时放声大哭了起来,卢象升和杨国柱关系处的是相当不错,当年卢象升在任宣大总督的时候,杨国柱便是他的下属,入卫的时候,杨国柱也始终跟在他的身边听命,杨国柱的忠诚卢象升是知道的,本来杨国柱完全可以选择在宣大投降大中军,这样的话,杨国柱保住『性』命是没有半点问题的,可是杨国柱最终还是回绝了卢象升的劝降,虽然放弃了宣大,但是却领兵进入到了关内,并且率部奉旨驰援宁远,他本来完全可以不奉旨前去的,可是他最终还是毅然决然的率部出关北上,最终战死在了沙场之中。
其实杨国柱应该很清楚他们此行的危险『性』,无论是从兵力上还是士气上乃至是装备上,他们对付这次南下的建奴军都没有半点优势可言,出关救援宁远,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冒险行动,一旦失败的话,根本没有逃回山海关的可能『性』,可是杨国柱最终还是选择了率部出征,踏上了这条通往地狱的道路,最终杀身成仁。
这一点不单单是卢象升很是佩服杨国柱,就连阎重喜等大中军的军将们,也同样非常敬重杨国柱这个人的为人,阎重喜当即下令在宣府镇之中,为杨国柱建起一座祠堂,并且找工匠为杨国柱塑像,供人供奉他的英灵,多年之后,这座杨国柱的祠堂,也被肖天健改称为忠烈祠,杨国柱的后人也得到了大中朝的妥善照料。
这个时候关宁的局势已经是非常危险了,虽然吴襄再次出任山海关总兵,可是这个时候山海关沿线也只剩下了不到两万官军驻防,救援宁远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了,就连守御山海关,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此时中路军李信的总参谋部派人给左路军转来了一道肖天健的圣旨,令左路军立即整兵出居庸关,沿长城沿线奔赴山海关,一旦建奴军拿下宁远城南下山海关的话,吴襄如果不进行抵抗,便令其投降,如果吴襄不投降大中军的话,便以武力提前占领山海关一线,誓死要将山海关保住,不得令建奴大军破关进入京畿之地,为大中军另外两路大军驰援争取时间和空间。
一旦明军试图阻拦,便就地击溃他们,但是左路军暂时不必考虑京师的事情,他们全部的精力都要放在山海关一线,大明的京城已经像是一个熟透的苹果,随时都可以取摘,现如今大明京师也没有实力再干出什么大事了,留着他们暂时苟延残喘一阵,待到先解决了此次叩关而入的建奴之事,才是重中之重。
阎重喜等人得到了这道命令之后,也不再多做犹豫,这个时候局势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程度,大中军其实就是在和建奴争时间和空间,就看谁来先控制住山海关一带了,至于拿下大明京师现如今反倒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
所以左路军迅速的便开始在宣府镇的延庆州集结,并且以王承平为先锋,开始进入八达岭,朝着居庸关进发,而卢象升这个监军,也主动请缨,随前锋军一起前往居庸关。
(今日特别鸣谢zzpiggy兄弟的打赏!多谢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