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的文武官员,只要你够品级的,手上都接到了皇父摄政王发出的一道旨意,大概其意思就是说,把你们知道的那个南蛮子李守汉的情形都给朕写成文字报上来!不拘泥形式,有内容就行!
至于说那些品级不够的,也从自己的上司那里听到了上级精神,不由得打起了主意,谁让摄政王的旨意里有这样的话,但有可用之处,朕当不吝封赏!
于是,大批有的没的,亲眼见过的,听朋友同学说的,从村头厕所隔壁传来的,道听途说的各种信息,像沙尘暴一样飞奔北京城,飞奔内阁。
内阁的执事们手忙脚乱的收集整理这些信息,不免一遍收拾一遍心中咒骂那个此时在暖阁内得意洋洋品茶的冯某人。“若不是你这个奸佞兔儿爷,咱们何必忙成这样?!”
不错,就是冯铨的一番话引起的。
“陛下,臣乞陛下命人取来皇舆一览图来,容臣为陛下解说。”
养心殿内,太监们将摆设清开,把硕大无匹的皇舆一览图摊开在地上,让多尔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臣从前明崇祯十一年李守汉上奏朝廷的实力当中了解到,彼时此人已经控制了广东、广西全境,福建,云南各一部,将势力扩展到了内地。至于说三宣六慰旧地和旧港宣慰使司早在这之前便已经被他拿下。”
口中一面说,手上不闲着,用金黄色的小米在地图上撒着,权当是填充了颜色。
“这边厢便是南中,前明永乐、宣德年间的所谓三宣六慰、暹罗、安南等处便是。如今已经尽数成了李家的疆域。陛下,这里沃野万里,气候湿热温润,最是适合种植水稻。李守汉自出世领兵以来,兵事、农桑、工场、商贸,四件事便抓得很紧。每每兵马征讨下一块地域,立刻便将他在老巢河静那套农田水利章程推广到这里,不消数年,荆棘之地便成了稻米飘香所在。有了农田便有移民,有移民便要吃饭穿衣。耕种便要农具,这些需要便是他的那些工场的财源。工场多了,这生产出来的东西便自己消受不了,于是,南中的商队便走遍天下。”
“冯先生这话说得极是。本王在辽东时便对南中商品种类之多,价格之低廉叹为观止,只可惜,李守汉不肯出售粮食与我大清。不然,先帝的锦州广宁之战也不会打得那般艰难。”多尔衮不曾开口,听着弟弟多铎的话,也是微微点头表示同意。其实,在他们兄弟看来,当年黄太吉的仗打得再艰难三分才好呢!若不是李沛霖给黄太吉间接的送去了大批的粮食,只怕黄太吉就算是打下了广宁,也是自身元气大伤。
“豫亲王既然说到了粮食,那咱们便说说南中的粮食。臣有同窗当年在两广为官,曾经到南中游历过,当然,也是李守汉执掌两广军务之初,为了震慑官吏,收拢人心,炫耀实力的举动。臣这同年耕读传家,对于农桑之事颇为熟稔。他到了南中腹地,对于那些繁华富丽的所在印象不深,但是,对于各处的水稻种植倒是十分留意。据他在书信之中与臣所说,南中种植水稻,采取育秧法。秧田并不像以前那样往田里撒种,而是先把塘泥捏成稀糊,倒进早就排在田里的育秧盘里,然后撒上稻种,用扫把小心的扫,确保每一粒种子都埋入稀泥之中,然后再插上竹条,盖上稻草编成的帘子。竹条两端都插进田里,呈拱形,用于保温。这草帘子不跟育秧盘直接接触,制造出一个拱形的空间,让秧苗在里面生长。这一点,有点像丰台的菜农、花农搞的暖洞子。”
“嘶!”
在场的人们仿佛是集体牙疼一样,抽了一口冷气。从多尔衮以下,到陈板大,都吃过见过丰台的农民用暖洞子培植出的蔬菜,比如是三九天的黄瓜,腊月里的花卉,不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个个都是价值不菲之物。没办法,保持温度是个花钱的过程。可如果要是将水稻秧苗也用这样的法子来培育,那么,花费的钱粮可就不是一星半点儿了。
“海内皆说梁国公富庶,却不想豪富到了如此地步。这比石崇用蜡烛煮饭还要奢侈,便是要重视农桑,也不至于如此吧?!”洪承畴喃喃自语。
“投入的人力物力固然巨大,”冯铨其实也不知道水稻育秧到底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但是,这个时候必须要顺着大家的思路去说,这是官场惯例了。
“但是,收入更是令人咋舌。臣同年曾经向随行的南中官员询问,这种做法,可以增产几许。南中官员对曰,在主公治下,大抵每亩水田一年下来,包括各种肥料、良种、农药、工具、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等诸多因素在内,年产可在十石稻谷上下。陛下,这是平均值,高产田不在此列。采取水稻育秧技术之后,每亩田可以增加一成半,也就是至少一石!这还不算他们在这段时间搞什么稻田轮作、间作所出产的菜油等物。”
一石米?!听着数量并不大,但是,在场的人们都很清楚南中的耕地数量。按照晋商传来的信息,在南中,动辄便是一望千里的粮田,村庄、乡镇、县州府城星星点点的错落在粮田之中。“怕不是有亿万亩粮田?”
“若是这些田土,每亩都能增产一石,那便是至少有数千万石。这数千万石粮食,不消说全部运到中原,便是有两成运到,梁国公的军粮便是躺着吃,也吃不完!”多年来每次在与明军主力展开大战时,清军上层都会为军粮供应问题发愁,所以,对于粮食问题,多尔衮异常的敏感。
“陛下,您熟知魏晋三国之事,须知,当年诸葛丞相可谓百战百胜,却为何面对司马懿却是始终不能打开北上道路?”
“这还不简单!天亡汉室!”多铎又放了一炮。
多尔衮横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只是示意冯铨继续。
“陛下,天下九州,曹魏已经占据了六州,余下的则是由孙刘两家分据。蜀汉所占据的汉中、巴蜀,粮食人口远不如曹魏多,又有剑阁、蜀道天险,粮食转运困难,所以,司马懿便是坚守不出,每每用粮食兵丁,耗也耗到了蜀汉兵马粮尽退兵。这。。。。”
这个情景,顿时让多尔衮心中那个隐忧彻底暴露了出来!他顿时如同拨开云雾一般,“怪不得朕每每听到前线的捷报却怎么样也高兴不起来!原因就在于此!”
怪不得方才冯铨说眼下的局势就和诸葛亮六出祁山时一样,李守汉完全可以用粮食物资来消耗,耗得大清油尽灯枯,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冯先生,粮饷等物,梁国公自然不缺,然兵马战阵所需物资种类繁杂,又岂能是以粮草一言蔽之?”洪承畴将问题具体到了军用物资,特别是作战物资上来。
“对对对!什么火药,盔甲,钢铁等。。。”话已出口,多铎突然发现自己说错了,南中的钢铁产量之多,质量之精,价格之低,已经让北方的冶铁场吃够了苦头。便是他自己,也是费尽心思的给部下的巴牙喇兵和家奴四处搜罗南中的甲胄器械。
冯铨也不多说,将目光投向了陈板大,“陈大人,我大清八旗甲仗军械,多出自您手,我想请问一句,我大清造火药,大抵工序是什么,费用几何?”
“这个?”事关军中机密,陈板大自然不会随便说出来。他踌躇了一小会儿,正在措辞该如何答复冯铨的问话,但是,冯铨却已经自己自问自答了。
“火药造价昂贵这是世人皆知之事。所谓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硝,无论是何种火药,都要占据大头。依照前明《神器谱》、《武备志》、《天工开物》诸册中的提硝法,很多地方都是将田间硝土挖来,进行提纯,需要加入大量的灰水、明胶、鸡蛋清、萝卜等物,才能吸附与去除内中的杂质。陈大人,不知道我大清是不是也这般操作?”
“正是。”
“可是南中却另辟蹊径。据说有硝土田,专门用来生产硝,所产硝十分精纯。但是却是军国利器,外人不得窥见。另外,据臣听闻,海外颇有些岛屿,天生便出产硝石、硫磺等物,十分精纯。梁国公有此两个来路,硝石的成本便是极低。至于说硫磺,倭国日本,每每便以山间所出之硫磺作为压舱物,用来与南中进行贸易。一石硫磺,换一石白米。倭人对此事趋之若鹜。在彼看来,山间俯拾皆是之物,只需动动锄头便能换来上好白米,如何不欢喜?”
“再就是木炭。内地造火药,大多数都是用柳木炭。不论是兵部还是内廷各局厂都是如此。如今正值用兵之际,火药消耗巨大,每每将柳木炭价格抬高。”
“冯老先儿,你便不用说咱们大清这边了,只管说说梁国公如何操办的。”多铎有些不耐烦了。他只想知道为什么对面的火药可以不要钱似的随意发射,这里面的奥妙,冯铨已经说了三分之二了,这最后一点,让他心痒难熬。
“王爷,我们用柳木炭,人家用玉米秫秸。这便是其中的差距所在了!”冯铨这个时候自然不敢卖关子了,立刻直奔主题。
“玉米秫秸?”
洪承畴皱起了眉头,“臣在家乡时也曾见过农人种植此物,用来在山坡荒地上聊以补充,但是却不想还有这样的用处。”
“洪大人,您却有所不知,除了水稻之外,这玉米在南中也是大行其道,往往山间百姓种植。梁国公命人将给价秫秸收购来,用来加工成炭,配制成火药。这玉米一季下来,便是漫山遍野,这秫秸的成本又岂是柳树所能比拟的?所以,硝石、硫磺、炭,三样主料都来源低廉,自然南军可以任意挥霍了。”
“娘的!驴球子的!当年卖给咱们一桶火药两个银元,咱们还觉得便宜得很,现在看来,这群南蛮不晓得在这里面赚了多少!”
至于说南中的生铁、钢铁、兵器甲仗产量,自然就不用冯铨说了。在场的这些人,多尔衮兄弟,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和陈板大等人,或是生长于军中出入于战阵,或是久历兵事,或是本身就从事钢铁冶炼兵器制造,对南中在这个领域的成就颇为熟悉。
“朕手中若是有梁国公一半的钢铁粮食,这天下早就是我大清的了!”
多尔衮在心中咆哮了一声。
“可若是在大清境内大肆开采煤窑开挖铁矿,是否扰民?是否有奸小聚集行不轨之事的隐患?”宁完我发声了,他是不太愿意大肆开采冶炼的。书中代言,他是八旗满洲高层当中红蓝花党的代言人,主张凡是能买的,那就想办法买,军情紧急,买到了就能立刻用。为了筹措购买物资的费用,自然是能卖的都赶紧卖,只要打了胜仗,财货自然有的是。
宁完我的话,也得到了多铎的赞许,“就是!若是咱们允许开矿,到那时,各地方汉人可以名正言顺的数千人数万人聚集到一处,再以兵法编制起来,不要说咱们在开出矿产来,冶炼出钢铁来之前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有这些人和钱粮,本王还不如去平定南方的乱贼。何必开矿设场冶炼钢铁?一旦有人趁机倡乱,咱们可是得不偿失。”
多铎的话,也代表了一大批清军高层的态度,开矿山、开高炉冶炼钢铁,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大量的投入。当真有人要利用这个机会在清军腹地搞点什么事情出来,他们当真是不好处理。
要知道,老朱家的江山可就是从石人一只眼的治河工程上来的。倘若这些狂徒作乱,清军要投入多少兵力消耗多少钱粮去平定?若是他们与梁国公里应外合互相呼应,那咱们八旗的麻烦可就大了!
“奴才等附议!开矿山设工场之事,还是要从长计议,至少要等到战事稍稍平缓了再行开办。”
面对着眼前数位心腹大臣的意见,多尔衮将视线投入到了没有说话的两个人身上,一个冯铨,他还准备继续剖析南北两家的态势。而另一个则是多尔衮倚重的心腹,陈板大。不用他说,多尔衮心中早已了然,这个家伙肯定是主张多开矿山多办工场的。
“冯先生,您不妨说说您的看法。十五弟,诸臣工,暂且稍稍歇息一二,听听冯先生的。”一席之间,冯铨在多尔衮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到了和洪承畴范文程等人比肩的地步。
多尔衮示意在一旁侍候的侍卫传话下去,给各位大人先生们换来滚热的茶水,让大家稍事休息一会。借着这个空儿,冯铨也小步走到正要外出传旨的侍卫面前,含笑开口。
“这位大人,下官烦请您一件事。”
当值侍卫都是在多尔衮身边多年的心腹包衣,最是眉眼通透灵性不过,知道眼前这位冯先生此刻起便是自家主子眼中的红人,这样的人物当然要好生伺候了。
“冯先生,您这样说话便是折煞奴才们的草料了。您有什么事只管吩咐便是,可是想要用些什么点心,或是有别的什么差遣?奴才定然给您办妥当。”
“摄政王面前,咱们怎么敢造次如何敢妄自尊大?这样,您到外面寻一下我的长随,把下官的皮护书拿进来,那里面有些东西是要给摄政王看的。”
既然是要给主子看的,侍卫更是不敢怠慢。一路小跑的将冯铨的皮护书取了交到他手中。
“陛下请看。”冯铨将几张印刷的花花绿绿的纸张双手捧起,举过头顶。
“这是何物?莫非冯先生从梁国公处刺探了什么机密大事来不成?”多尔衮顺口开了一句玩笑,顿时在殿内引起了一阵轻笑。
“陛下面前,不敢妄言。虽然不是什么机密军情,但也可以做管中一窥,求得全貌。”冯铨却是一本正经。
冯铨这话,却是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好奇心。等多尔衮将那几页纸看完,一脸迷惑的抬起头来,“冯先生,你给朕看这个,是何意?”口中说着,手一扬,将那几张纸递给了多铎,他都忘记了多铎并不识字了。倒是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在一旁窥见,似乎是江西袁州府某地发现了煤矿和铁矿,已经在大将军行辕备案取得了执照。目前正在筹办,大将军允准,这个矿山和即将开办的铁场会参考河静的河静矿场等煤铁联合企业一样,在上海招募商股,每一股一百银元,目前准备在市面上招募一万股。
“这是臣的朋友半年前在上海商贸区给臣书信中寄来的。”冯铨语气平静,就好像他一点也没有买这个股票一样。“起初这招股书上的名字叫袁州矿务总局公司,后来据说梁国公听说了,就给改成了安源矿务总局公司。他这一改名不要紧,交易所里安源矿务总局的股票价格立刻涨了一成。”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