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笑吟吟看着三位阁老,“怎么样,你们还以为我拜师是个笑话吗?抚远伯的学问见识,够不够当师父?”
霍韬憨憨笑道:“岂止是够了,简直是绰绰有余!元辅,你能不能问问抚远伯,要是他愿意,我想拜在抚远伯门下!”
“还有我!”
“也算上我!”
翟銮和李时都嚷嚷起来,张璁翻了翻白眼,想什么呢!我也不过是二师兄而已,你们现在啊,最多当个徒孙吧!
“三位阁老,咱们还是先聊聊我师的这番解读,你们有什么想法?”
依旧是霍韬,他感慨叹道:“抚远伯所讲,我们明明怀抱珠玉,却捧着顽石当圭臬,实在是不应该啊!”
珠玉自然是指大一统了。
大明帝国在经过了朱元璋和朱棣的两代经营之后,手脚已经伸到了草原,也掌控西域和安南,论起实际控制面积,绝对不比唐朝小,而且七下西洋,带来的数十个藩国朝贡,规模也是历代之最。
所以汉唐之后,也就是咱朱明王朝了。
而遗憾的是,大明长期以来,都缺少推陈出新,缺少一套拿得出手的新知识体系……结果就被程朱理学给局限住了。
在这套思想的主导下……对外步步退让,对内以休养生息为名,纵容士绅官吏,盘剥百姓,压榨黎民……结果就是太祖和太宗两朝,成天折腾,不是打架,就是在准备打架。
朱元璋前后九次北伐蒙古,朱棣打了五次,但是却组织了下西洋,手笔比他爹还大……按理说这是绝对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可是这两朝,国库充盈,并没有成天缺钱,而且民生也算可以,至少没有弄得遍地流民,卖儿卖女。
休养生息,注重民生……结果却是越修养,老百姓越困窘,越是注重民生,民生就越是艰难!
这些矛盾的局面该怎么解决?
是继续修德敬天,还是贵乎本心……这是阳明公和朱熹跨越几百年的争论……而在这个关头,一个猛男天降。
他告诉大家,争论什么啊!
我们是大一统的王朝。
根本不需要纠结什么正统,更不需要拿两宋的那一套画地为牢……咱们该拿出全新的东西,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不过是国政,还是学术……这是全新的时期,该拿出些新东西了。
“元辅,仆以为抚远伯提出警告非常有道理,我们丢了交趾,丢了河套,哈密等地也不在掌控之中,若不是抚远伯恢复了大宁都司,我们几乎要变成第二个赵宋了,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霍韬忧心道。
李时咳嗽了一声,“霍阁老,这话固然是对的,可你打算对外用兵,把这些地方都拿回来不成?可现在国朝却兵少将,粮饷匮乏,万一打败了,又该如何收场啊?”
这时候翟銮突然开口了,“不是还有清丈吗!”
“清丈?”李时低呼!
“没错,就是清丈!”翟銮笑道:“元辅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断大声疾呼,为的是什么?一旦清丈之后,田赋财税就会增加,最重要的是许多年轻人,壮劳力就会空闲出来……有了钱,有了人,就能练兵,养兵……有了兵,就能对外作战,把这些土地都拿回来!”
李时悚然一惊,豁然开朗。
眼前的迷雾终于散开了,他也有了思路。
“对啊,原来这些年就走在这条路上,只是不自知罢了!”他忍不住对张璁道:“元辅深谋远虑,我等愧不能及啊!”
张璁哈哈一笑,“李阁老,你可夸错人了。要说起来,我师才是真正深谋远虑的那一位……他老人家支持清丈,又编练兵马,光复大宁,等于给咱们做出了榜样。如今他又放下官爵,一心教化门徒,是给咱们这些人铺路,提供便利。而日后师父培养出来的人才,又会沿着咱们的这条路走下去,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人亡政息了。”
“刚刚不还说,大元朝算不算正统?元朝有那么大的面积,那么强的国势……要我说啊,这事情也不麻烦……只要咱们拿出志气,开疆拓土,打出一个比大元朝还辽阔的疆域,文治武功,都走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前面,那时候人们就不会拿大元朝为难咱们了……说到底,富国强兵,积极进取,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好!”
“说的太好了!”
三位阁老频频点头,表示发自肺腑的赞同……其实事情就是这样,成为上位者之后,不是喊打喊杀,。而是如何说服更多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就拿王岳来说,他说服了张孚敬,而张孚敬又进一步说服了三位阁老……内阁统一了意见,这些想法就会不断传递下去,成为大明朝官僚体系的集体意志,而后转化为国策。
过去王岳的任何冲撞,都只能砍掉火车的一节,而其他节车厢,则是会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往前奔驰,并不会停下来。
这一次的情况却是很不一样。
王岳从思想着手,张璁在内阁凝聚共识。
等于重新铺好了轨道……这样一来,火车会驶向何方,就能够预期了……
一句话,他改变了大明!
这不是王岳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阳明公的厉害,更非张璁的手段高明……而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总之,大明开始从上到下,进行彻底的蜕变。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