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军事工作组对这两个计划进行讨论和评估,首先否定了第一个计划,因为沈阳战场确实不可能抽调出一个军来增援鸭绿江战场;另外大多数人都反对将朝鲜半岛也列为这次战争的目标,毕竟华东政府的资源有限,尽管现在还有相当的余力,但毕竞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另外还预留一部份资源以应对突发事件。而且日本现在占据朝鲜半岛已有10余年,但在朝鲜的布置可以上逆到1882年,巳经在朝鲜经营了20余年,早己培养了一批带路党,因此真要将朝鲜半岛列为目标,到并不容易达到目地。
其次是朝鲜半岛毕竟只是日本的殖民地,而并非日本的本土,因此人民军进攻朝鲜半岛也未必就能迫使日本在谈判中让步,接受赔偿条件。丙最后朝鲜半岛虽然在东亚的地缘政府中十分重要,但也不是没有朝鲜半岛就不行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华东政府自身的实力,如果华东政府能借这次战争完成地区堀起,那么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将朝鲜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一个计划被否定,那么第二个计划也就成办工作组的首选,而且这个计划也确实更务实一些,尽管不能全歼或重创日军,但只要给日军足够的杀伤,让日军无力再发动新的进攻也就足够了。而将海军陆战队调回去当然不是什么问题。
但仅仅只是保住鸭绿江防线是不够的,人民军还需要为华东政府后面和日本的谈判制造新的筹码才行,不过这时海军部长尚晋峰到是又提出了一个建议,就出动海军,对日本沿海的重要城市、港口进行炮击,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在日本本土进行登陆作战,目标到不是占领日本的地方,而是破坏日本本土。
日本是一个岛国,主要的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全在沿海的地带,而且现在日本海军几乎己经全军覆没了,可以说人民军海军完全没有威胁,可以围着日本本土四岛打,这样当然可以给日本造成巨大压力,自然也成为华东政府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
这个建议也得到其他人的赞同,这也确实是华东政府目前最好的办法了,于是工作组也正式确定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并且交军委制定详细的作战方案。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美国、德国的军事观察团均己经到达青岛,而华东政府也己安排两国的军事观察员分别赴沈阳、鸭绿江两个战场进行观摩,因为这时远东战区的战斗基本结束,因此华东政府没有考虑安排他们去远东战区,不过德国军事观察团的团长奥斯卡?冯?胡蒂尔却向华东政府提出,希望能派一个小组去远东战区观摩。
尽管军事观察团的政治意义要大于军事意义,但德国毕竟是一个崇尚军事的国家,由其是这次的远东战争,华东政府以一敌二,击败俄国、日本两个国家,尽管有以逸待劳的投机因素,不过华东政府的战略战术运用,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德国观察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职业军人,职业的本性自然令他们都对这场战争相当感兴趣。
由其是德国观察团听了华东政府对战争过程的介绍之后,对人民军的突袭海参崴之役由为关注,认为这场突袭战不仅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而且就这一战本身来说,也是一场大胆冒险、而又战术创新的战斗,值得德国认真研究,因此希望对这一场战争进行详细的了解,尽管远东战区的战争基本结束了,但德国观察团还是坚持要派一个小组去海参崴,主要是实地考察战场情况,这样可以对这场战争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德国人严谨、认真的作风在这时也充份体现出来。
而对于德国观察团这样坚持,华东政府也没有再推托,毕竟这也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而且几乎每天都有船只驶往海参崴,塞几个人进去并不困难。于是胡蒂尔也从观察团成员中选出了8个人,由自己的表弟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上校带队,奔赴海参崴。
其实拿到这次德国观察团名单,夏博海、秦铮、肖建军、尚晋峰、诸亚平等人都很惊奇,因为这份名单可以算是将星璀璨,当然是指在未来。如观察团的团长胡蒂尔和他的表弟鲁登道夫,这两个人在旧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德军中的著名将领,前者最著名的是开创了为突破堑壕防守,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胡蒂尔战术”,也称为“渗透战术”或“暴风突击”战术。简单的说就是集中少量精锐士兵组成突击部队,并配备能够单兵携带,火力较强的武器,在战场上寻找敌军的薄弱环节,并展开迅速的攻击;在突破阵地之后,并不停止而是继续向前进攻,扩大战果,将向左右展开,清理战场的任务交给后面的普通士兵。
在一战后期德国发起的“春季攻势”中,德国使用这一战术,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只是由于那时德国的国力不足,战术上的成功也改变不了大局,不过“胡蒂尔战术”却因此而功成名就。在二战时期,德国著名的闪电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胡蒂尔战术”的思路。
当然“胡蒂尔战术”其实并不是胡蒂尔一人创立,而是由德军的多位军官集体研究的结果,只不过胡蒂尔是一战中将这一战术运用最成功的人,而他的表弟鲁登道夫对这一战术的创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过鲁登道夫虽然没有在这一战术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的个人光彩远比表兄更为耀眼,在开战之前,他只是一个少将,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不仅荣升上将,而且还担任了德国军方最高的职务—总参谋长。尽管德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鲁登道夫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组织能力和战术手腕,是一战中最好的陆军指挥官。
在旧时空里,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定义为是新老帝国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因此历史对参战的各方评价都不高,但从纯军事的角度看,胡蒂尔和鲁登道夫无疑都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军人,两人的作战思想、战术理念也都值得后世认真研究学习。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德国军事观察团的成员还有华东政府的老朋友海因里希亲王,他是观察团的副团长,也是海军部份的负责人,当然是挂名,亲王的主要任务是和华东政府进行政治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因为德国己有和华东政府结盟以对付俄国的思路,因此亲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试探了解华东政府的态度。而海军人员的实际负责人是莱菌哈特*舍尔,他己是第二次来中国,上次是作为德国为华东政府建造军舰的德方负责人来到青岛,并且参加了爪哇海战,这次也是舍尔主要申请,并且得到了德国的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的支持。海军的人员被分派到几艘巡洋舰上,参加封锁对马海峡的巡航,而舍尔暂时留在青岛,参加人民军海军的舰长交流班,并了解对马海战的详细过程。
相比于德国观察团的星光灿烂,美国的军事观察团的星光就要暗淡得多了,除带队的是约翰?约瑟夫?潘兴准将之外,基本没有多少穿越者认识的名字。这主要是因为旧时空里美国是在一战末期才参战,因此在一战中并有出现多少名将,而美国的知名将领基本都是在二战时出现的,现在这批人都还是低级军官,都没有入选观察团。
潘兴是极少在一战中出名的美国将军,而且他也是刚刚才提升为准将的,在此之前他是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在日俄战争开始之后,任日俄战争的军事观察员,并在奉天会战之后,返回美国向罗斯福总统报告战争的详细情况,深得罗斯福的赏识,并利用总统的权力,将潘兴由上尉直接提升为准将。
不过潘兴离开远东战场没多久,战局就发生了逆转,潘兴所收集的资料全部作废了,不过罗斯福总统认为潘兴在亚洲任职的时间长,而且又当过军事观察员,因此这次组建军事观察团,才任命潘兴为团长带队,再到远东观摩战争,并且了解华东政府的态度,毕竟罗斯福总统己纷向交战的三方都发出了调停的信号。
当然也有穿越者从美国军事观察团中找到了知道的名字,就是海军的负责人罗布利*D*埃文斯准将,这个人的出名到不是参加过什么战斗,而是旧时空里,他担任了美国组织的进行环球航行的大白舰队司令。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了。
美国军事观察团到是比德国人低调得多,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要求,基本是尊从华东政府的安排,毕竟美国的关注主要是在政治层面上而不是军事层面。
只是两国的军事观察团到达青岛时,战争基本接近尾声了,可以让他们观摩的战争确实不多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