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 链(附录:漫谈中药保健(247))(1 / 2)

缆镇语录 沈志伟 3289 字 8个月前

脱链

今天,只看到一件事:脱链;只见到一个人:他。

往县城的路,只有16里,他的链条脱了整整35次,不是三次,也不是五次。

第一次,大桥边,脱了。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不出15米,又脱。他又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这下子多了些,30米,又脱,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四次,他下车后,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修理铺,尔后叹了一口气,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五次,我又看到了,真切地。

第六次,我感到那人真傻。

第七次,我也傻起来,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

。。。。。。

第三十二次,我还是跟,傻乎乎的我。

一直到第三十五次,他到了家,我却过了站。我家不在城内。

回家,把这傻事告诉妻。

妻为之动容:撥我有时简直不如一链条!斳

什么?

我一时不明白。

忽然,妻笑吟吟,神色同那35次脱链人一样。

我大悟,飞奔出门,跨上车直走,妻追!

撥发什么疯?斳

撥找那人去,他妈的,这小子35次脱链为什么不嫌烦,好好去问问。斳

比较有意思的是“终始”与“死生”这两个词,值得专门提出来说一说,我们现在比较习惯说的是“始终”和“生死”,可为什么上古之人却和我们完全相反呢?其实,这个区别里蕴含了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宗教问题,我们就站在宗教的角度简单探讨一下吧——

一个人的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于当下占大多数的唯物主义者而言,这当然是个简单的问题,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嘛;而许多的知识分子可能会从胎儿的各器官形成开始算起;而我们民间所谓的“虚岁”也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认为父精母血相融的那刻生命就已存在;而在宗教人士,特别是具有“轮回观”的修佛者看来,新生命开始于上一轮生命的结束之时,因为,冥冥中似乎有一本《功过簿》,人前世的所有行为一一记录在案,死亡,首先面临的是一次审判(基督教则是最后的审判),赏罚分明,各自对应天人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你今生能够投胎成为什么,是人是畜牲是饿鬼,都是这时就决定了的,当然,这才是新生命的开始。也就是说,生命开始于审判,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带着“原罪”而来的,如何能够不在今生修行精进呢!在这一点上,倒是与基督教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别看只是这微小的区别,但是,却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唯物主义者由生至死只意味着物质(肉身)的生长消亡,因此心中毫无敬畏,无敬畏则无底线,因此无穷放任欲望的膨胀与实现,以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行为准则,故往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唯物主义教育是罪孽深重的!而有宗教信仰的人,自知身负原罪,今生本为赎罪、消业、精进而活,故此处处警醒自己,与人为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身边人,无论他是信仰哪种宗教,只要是真信仰,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心善。

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生命的开始,源于死亡。

现在再来揣摩孔子的“未知死焉知生”以及西哲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是否另有一番新的理解了?!

苛疾是另一个需要解释的词汇,目前看来,古今医家都解释为重疾,如王冰直接批注为:“苛,重也”。这个解释似有道理,我也并不完全反对(事实上,王冰的批注是错误的,“苛”的引申义应该是“小、细微”,“苛捐杂税”的意思是各种捐税分得很细,因此杂、多,“苛政猛于虎”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但是,还是想对其做出进一步解释:“苛”字的本义是小草(苛,小草也。——《说文》),大家想想看,小草的特点是什么?广袤的黄土地上,哪怕只有一丛小草,都是最醒目的风景,而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那么,在人体上呢,小草会是什么?皮肤病!醒目,以及顽固,就是它的特点。所以,“苛”字的引申义,就是皮肤病(疾痛苛痒。——《礼记·内则》)。所以,在这句话里,苛疾应该是特指皮肤病,当然,是泛指所有发生在皮肤表面的一切疾病,小如疥疮,大如毒疮,以及西医至今无法解决的带状疱疹(民间称缠腰蛇)等等。

联系一下上面刚刚说到的“灾害”一词,大家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不遵从天道,容易招致醒目而顽固的皮肤病呢?反正,我首先想到的是:业障病。

如果,真有一个超越一切的天道存在,还有一本事无巨细的《功过簿》,那么,有人的德性有亏,但又罪不至死,用什么方式提醒他呢,让你暂时代理一下天道,你会选择什么?我的选择就是皮肤病,一则警醒你,二则提醒与你交往的人,三则也可以羞辱你(在民间,白癜风就被称为“不要脸”),四则它的发展相对缓慢,留出时间让你改过,五则别看皮肤病事小,但其实非常难治,也就是说,它可能根本不是被别人治好的,而是你需要自己治疗自己,即改过!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247)

脾胃“最怕”6类食物,再馋也不要多吃!会吃会动,帮你健脾养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更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也就是说,一个人健康与否,与脾胃的好坏关系密切;脾胃一旦受损,不仅机体吸收不了营养,还会累及其它脏腑,导致多病减寿——小到头晕耳鸣、大到肿瘤,都可能与它有关。

然而“十人九胃病”,现代人普遍存在脾胃不好的情况;更令人担心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脾胃出了问题,没有及时调理,硬生生将其拖成了大病!

好端端的,脾胃怎么就出问题了呢?到底哪些症状可能提示脾胃不好?日常又该如何调养呢?

一、6类食物易伤脾胃

千万别乱吃!

其实脾胃出问题,很多时候是吃出来的。口味偏好、贪嘴犯馋,或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吃了太多脾胃不喜欢的东西……如此日积月累,嘴巴是满足了,但脾胃却受伤了。

因此要想养好脾胃,生活中需要做到“饮食有节”——即饮食节制,任何食物都不要吃得太多,尤其是某些易伤脾胃的食物,再好吃也要克制,比如我们常讲的“生冷黏滞、肥甘厚味”:

1、“生冷”的食物

“生”的食物是指未经加热烹饪的食物,比如鱼生、生腌、刺身、沙拉、凉拌菜、加了生海鲜的寿司等;“冷”的食物是指温度低于体温的食物,比如凉茶、冰可乐、冰啤酒、冰淇淋等。

中医认为“寒凉伤脾”,这类食物入口温度偏低,吃得过多会导致脾胃阳气受损、寒湿内聚,影响其正常的运化功能,继而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佳等症状;而且生食相比热食而言更难消化,可能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建议】:吃海鲜类生食,可以配上芥末、紫苏、姜、热黄酒等辛温发散等食材平衡寒性;吃凉拌菜时,最好先将蔬菜用热水焯一下再拌;如果脾胃真的很差,特别是一吃就有不适症状的,则不建议吃生冷的食物。

2、“黏”的食物

“黏”的食物,是指粽子、汤圆、八宝饭、驴打滚等主要以糯米、黄黏米为原料的黏性食物,以及阿胶、鹿胶、海参、花胶等性质黏腻的滋补之物。

这类食物本身就较难消化,食用过多可能导致腹痛腹胀、打嗝放屁、舌苔变厚、痰多黏腻等症状;而脾胃不好的人往往有虚不受补的情况,滋补之物吃多了还可能加重病情。

【建议】:脾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这些黏性的、过于滋补的食物;如果真的身体虚弱,需要滋补,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搭配健脾胃的食材食用。

3、“滞”的食物

“滞”的食物,是指容易引起滞气的食物,比如红薯、芋头、土豆、栗子、粗粮、杂豆、荞面等。/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4、看鼻头

鼻头是脾主的位置,能反映脾的健康状况。健康人的鼻头应该是明亮、润泽而含蓄的淡黄色;如果鼻头发红说明脾胃有湿热,发白则说明脾胃不足。

5、看面色

脾胃虚弱、气血不畅,面色就会萎黄无光泽,仿佛发锈一样。

此外,脾胃不好还可能出现肌肉松弛、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痞满、大便糖稀等症状,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三、会吃会动,脾胃健康人长寿!

对于脾胃不好的人群来说,除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还可以通过食疗和按摩的方式,来调理常见的脾胃不适问题。快跟着可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常喝一碗“健脾养胃粥”

中医名家陈勇教授,曾在节目中和大家介绍了自己常喝的健脾养胃粥,这碗粥是由两个经典名方——四君子汤和参苓白术散化裁而来,药中有方,口感也比较好。

【材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麦芽、稻芽、薏苡仁各5克(以上为一家三口的量,可以根据实际人数增减)、大米、山药、红枣、莲子。

【做法】:把药材装入布袋中,和大米等一起煮成粥,最好用高压锅煮40分钟左右,普通锅可以延长时间,把食材煮至软烂。红枣入锅前切成两半,去掉枣核更安全。

这碗粥补气健脾、和胃消食的功效较好,适合年老体弱、饮食不佳、身形消瘦或术后放化疗的人群等;儿童、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内火重的人则不适合吃。食用前可咨询医师。

2、常吃一碗“八仙糊糊”

92岁高龄的盛瑞玲奶奶,神采奕奕,身姿挺拔如松,身体基础指标也非常好。她每天早上都要喝一碗“八仙糊糊”,所用到的食材主归脾胃经,有健脾补胃的作用。

包括:黄豆、黑豆、红豆、紫米、花生等8种食材,其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更是对应了中医五行,而且花生被称为“长生果”,可以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

那么,这碗“八仙糊糊”究竟包含了哪8种食材,又该怎么做、怎么吃呢?看视频了解一下吧~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