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二人走到了一起。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315)
五体——筋脉肉皮骨
中医的“五体”可以理解为人体形体的五个层次和部位,指的是筋、脉、肉、皮、骨。
《灵枢·经脉》中“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说明了筋、脉、肉、皮、骨各自的功能。
骨骼是人体的支干。脉(广义指经脉、经络,狭义上指血管)用于营养全身。筋(广义上指经筋,为了便于理解也可与解剖上的筋膜、韧带、肌腱等对应)可以连串骨骼使身体强健。
肌肉就像墙壁起保护内脏的作用。皮肤致密,毛发附着在皮肤上,也是起到屏障保护作用。筋、脉、肉、皮、骨各自配合组成了完整而健康的人体,使人可以完成各种动作与活动。
因此出现疾病或不适时,需要分析疾病的部位在哪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疾病适合不同的治疗方法。
小针刀擅长治疗肌骨疾病,通过松解筋膜、肌肉,调整力线,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并不直接作用于骨骼,在中医的辨证体系里更擅长治疗“筋”这一层次的疾病。
焯水
草酸高的菜
包括:菠菜、苋菜、马齿苋、鲜笋、茭白、苦瓜和其它口感苦涩的菜。
过多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甚至增加结石风险;而对于肠胃不太好的人,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不适。而这些蔬菜焯水后草酸可降低30%-87%。
亚硝酸盐高的菜
包括:香椿、西芹、茭白、马齿苋等。
像香椿中有硝酸盐,也有亚硝酸盐,虽然并未达到让人中毒的水平,但对于年纪大的人而言,消化能力、代谢能力都相对较弱,若吃多了,很容易引起不适。而且亚硝酸盐可能在胃中形成致癌物,摄入过多还会增加癌症风险。
所以最好吃之前都焯烫1分钟,另外,这类蔬菜最好不要存放过久,放得越久,亚硝酸盐越多,记得吃新鲜的。
“生吃有毒”的菜
包括豆角、鲜黄花菜、四季豆、扁豆等。
豆类含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在没有熟透的情况下,误食后可引发呕吐、恶心、头晕心慌等中毒现象。
建议烹饪豆角前先焯水,且注意豆角两头、茎部含有的有毒物质最多,所以处理时最好都去掉。
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经过肠胃吸收后可能形成有毒的二秋水仙碱,吃多了也易中毒。
因此最好选择干黄花菜食用,若想吃新鲜黄花菜,吃前将黄花菜的花蕊摘掉,再焯水十几秒,然后放入冷水中浸泡1小时以上,则可降低毒性。
担心农药残留的菜
如菜花、西兰花等蔬菜,不易清洗,可能会有灰尘、寄生虫、农药残留物质。
而农药在沸水中的溶解性高,焯水可以去除一部分蔬菜上喷洒的有机磷农药,同时沸水也可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吃得更放心。
有异味的食物
很多蔬菜自身都有特殊的气味,如苦瓜的苦味、蘑菇的土腥味、笋的酸涩味,而这一类蔬菜经过焯水,可以有效减轻这些特殊气味;
另外像肉类焯水后,不仅能去除血污,也能减少腥膻的气味,口感更好。
不同食材的焯水方法也不同:
冷水锅焯水
是指将食物和冷水一同入锅,水烧开,或至半熟状态捞出。
此法适合苦涩味较重的根茎类蔬菜,如竹笋、萝卜等,能缩短烹饪时间,减少苦涩味;
还有像猪肉、羊肉、牛肉等肉类食材也要冷水。因为沸水下锅,蛋白质会在遇热的瞬间凝固,导致杂质难以排出,还会影响口感。
沸水锅焯水
将水烧沸,把食物放入,及时翻动,及早捞出,可以帮助保持原料的色、脆、嫩。
此法适合体积小,水分多的蔬菜,如:油菜、菠菜、豆芽、芹菜、西兰花等,能减少可溶性维生素的流失,焯水时可以加点食用盐,帮助保持菜色的翠绿;此外,也适合海鲜等血污较少、异味较淡的肉类。
事物都有两面性,食材焯水也是同样道理,在焯烫过程中难免会导致部分营养流失,特别是一些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而且高温会加速维生素C等一些不耐热营养元素的分解和氧化。
减少焯水的这些弊端:
避免时间过长
焯水讲究“宽水旺火、快进快出”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蔬菜颜色稍有变化便可以捞出来;肉类焯5分钟左右;海鲜沸水焯1~2分钟即可。
水加适量
锅内的加水量不宜过多,以淹没原料为度。
尽量不切小块
焯水时能整棵焯的就不要切,能大块的就不要切小块,有助于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焯蔬菜加点油或盐
焯烫蔬菜时,其中的水溶性营养成分,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会流失到水里。但如果在沸水中加点盐,蔬菜就处在细胞内外浓度相对平衡的环境中,其可溶性成分扩散到水中的速度会减慢。不过加盐切记不能太多,大半锅水加小半勺即可。
此外,还可以在沸水中加两滴油,其会在蔬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有助蔬菜保持鲜亮。
动物类原料焯水后应立即烹制
畜禽肉经焯水处理后,内部含有较多的热量,组织细胞处于扩张分裂状态,此时马上进行烹制,更容易熟烂,也可以缩短烹调时间,并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若焯水后不立即烹制,这类原料便会因受冷表层收缩,造成“回生”现象,容易导致成菜效果不理想。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