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体重需把握两点】
①一是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控制在18.4~24.9以内;
②二是注意体脂率,男性体脂含量应小于体重的25%,女性则为小于30%。
2、怕“静”
这里的“静”是指久坐、运动少。
软骨的正常营养代谢有赖于适当的运动——在我们运动时,身体反复挤压软骨,促使软骨像海绵一样反复一挤一吸关节滑液,在这过程中软骨的代谢废物会排出,同时又吸收了滑液中的养分和氧气。而长时间久坐不动,软骨容易逐渐变得薄、脆,丧失了韧性,不耐磨、不抗压。
再加上,长期久坐会导致肌肉僵硬或无力,从而失去了肌肉保护关节的作用,更易受伤。
3、怕“磨”
运动能使得肌肉、骨骼更加结实,但是交叉韧带、半月板、椎间盘却要省着用,一旦磨损过度,就无法恢复了。
不过,省着用并不是盲目减少运动,而是尽量避免反复蹲起、爬楼梯、登山、跪着走等加重膝关节磨损的动作,更推荐游泳、走路等运动方式,对膝关节的负担较轻。
4、怕“冷”
腿上有很多跟气温有明显关系的感受器,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而关节受凉会导致周围肌肉收缩、关节僵硬、滑液分泌减少、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代谢产物易在局部积聚,更易发炎受损。
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该穿秋裤的时候还是要穿,必要时可戴上护膝~
5、怕“咸”
像喜欢吃腊肉、咸菜、咸鱼等高盐饮食的人群,关节的健康度也容易打折。
因为饮食中盐的摄入量是钙排出量多少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即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钙的排出量也越多,代表钙的吸收越差,骨关节恰好又是非常需要补充钙以增加其强度的组织。
建议每天吃盐量尽量控制在5克以内。
6、怕“鞋”
不合适的鞋不仅仅是磨脚这么简单:
①尖头鞋的前脚掌较窄,走路时力量分布不均匀,对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都有影响;
②硬底鞋对压力的缓解较弱,无法有效缓解地面与脚的冲击力,易引起脚跟、膝关节受损;
③穿拖鞋走路时身体前倾,脚不稳,对膝关节和关节软骨损害很大;
④穿高跟鞋时,走路不稳,会带动踝关节晃动导致崴脚,危害膝关节健康,也会出现疲劳骨。
注意:选择鞋子时,前底应柔软,有一定的厚度;鞋码比脚大0.5-1cm;带有2-3cm的后跟,走路较稳当。
二、你的关节还好吗?2招自测风险
骨关节属于消耗品,40岁以上人群尤其要注意,试着做下面两个动作,自测是否有骨关节炎及其严重程度:
1、两个自测动作
【1】两腿分开一点站稳,慢慢下蹲,看看自己最多可以蹲到多少?
如果蹲到一半蹲不下去,或者蹲下去很难再站起来,且非常腰疼,那么多半是骨关节炎所致,而且已发展至活动受限。
【2】在家坐在椅子上,分别把两条腿抬起绷紧,观察膝盖后方腿内侧的肌肉——股内侧肌,是否发生萎缩凹陷,膝盖是否有偏移情况。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您要注意,骨关节炎已经盯上您了!
若是怀疑自己有骨关节炎,一定要及时就诊,千万别拖!
三、3件事,帮你延长关节使用寿命
想要人老关节不老,除了要避免上述的“危险因子”,日常还要做好这三件事:
1、补充营养素,给骨骼“添砖加瓦”
①钙:人在35岁后,骨钙量就会不断流失,而缺钙会加大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日常可常吃牛奶、豆腐、芥菜、干海带、芝麻等含钙量较高的食物。
②维生素D:相当于钙质的搬运工,能把钙质搬进骨骼。晒太阳是补充维D最简单的方法,建议每周2次,在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3点左右,晒5~30分钟。
③氨糖:氨糖是修复软骨的材料,能补充软骨基质,使其保持弹性;还能催生并补充关节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摩擦。螃蟹和贝壳中含有氨糖,但含量较少,更建议遵医嘱使用氨糖补充剂。
2、锻炼股四头肌,加强骨骼保护
股四头肌是人体的“天然护膝”,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防止软骨磨损,保护膝关节健康。日常可坐在高度合适的椅子上,多做平抬腿动作,有能力的还可以在脚踝处适当负重。
具体方法:坐在椅子上,保持膝关节在座椅范围之外。一条腿自然着地,另一条腿用力绷直,缓缓抬起,与身体形成90°直角,在空中保持30秒左右,然后慢慢放下,换另一条腿,交替进行。/apk/
3、熏洗膝关节,活血通络
熏洗就是指用湿透的药包热敷膝关节,这个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附近肌肉痉挛。
尤其最近天气越来越冷,经常熏洗能帮助改善秋冬膝盖怕冷的情况,起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甚至对于早期膝关节炎也具有一定的好处。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