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您不怕杨导找过来拼命?(1 / 2)

顾北为什么特意点出三小姐探春这个非核心人物,自然也是有目的的。

前面提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这三个男女主只是为了铺垫,刚刚众人的反应,他也都看在眼里。

为的就是最后放出探春这个大杀器。

宝黛钗的结局,在红学界虽然依旧存在争议,但是,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顾北说的再多,也没什么新鲜。

反倒是探春这个曹公笔下着墨甚多的大配,关于她的结局,当下还没有个最终的定论,但前世,顾北曾看过周陵的《百家讲坛》。

当时,周陵特意拿出了一期来讲贾探春,关于她的结局,得到了红学界的普遍认可。

顾北此刻将周陵关于探春的研究结果抛出来,倒是没想过一鸣惊人,只不过,年轻人气盛。

来一趟,总不能灰溜溜的走人。

“其实探春这个人物,结局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远嫁,但究竟嫁给了谁,学术界分成两派。”

这个时候,屋里的一位老先生开了口,说着竖起了一根手指。

“其中一派认为是嫁给了海外藩王,宝玉过生日,姊妹们抽花签,探春抽到的是‘必得贵婿’,众姊妹打趣说‘我们家已有了皇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再到后面南安太妃来访,贾府的几位姑娘,唯独安排了探春相见,都暗示了探春将要远嫁海外。”

“另一派是沿海官员的儿子,就像你刚才说的,管媒婆来提亲,不可能提一嘴,后面就没了,所以也可能是粤海将军邬家。”

顾北听着也是连连点头,这些内容,都是很多红学前辈多年研究出来的结果,他不过是占了重生的优势。

前世的《红楼梦》,对于探春的安排,最终还是远嫁海外藩王,还在前面铺垫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国朝在南疆打了败仗,南安郡王身为主帅被俘,为了和谈,赎回南安郡王,王妃便到了贾府,认下探春为义女,让她以郡主的身份出嫁和亲。

这算是比较合理的安排,但并不完美。

首先一点,海外藩王难道当真称得上贵婿?

《红楼梦》后续情节的缺失,造成的最大难点就是收束不明。

两条线都有道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周陵最后总结道:“我们综合了多位专家的意见,决定采用远嫁海外藩王这条线,朝廷战败,不得不和亲,南安太妃便认了探春为义女,嫁与藩王为妻。”

“那为什么不能把两条线合起来呢?”

“合起来?”

周陵听得一愣,全然不知道,顾北所说的“合起来”,正是他后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

“我的意思是,探春本来有个好姻缘,也确实应该嫁的贵婿,但是却没成,然后才被南安太妃认了义女,远嫁海外藩王和亲。”

周陵闻言,猛地站了起来,仿佛眼前层层的迷雾,突然照射进了阳光。

合起来!

对啊!

合起来就是了。

为什么非要拘泥于其中一种结局呢。

再看向顾北的眼神充满了赞叹:“到底是年轻人,思维就是活跃。”

刚刚那位说话的老先生也是沉思良久,道:“不错,确实新颖,呵呵,果然是老了啊,困于桎梏,不敢越藩篱半步,好,好啊,初生牛犊不怕虎,合起来,这样才好。”

周陵接着又道:“小顾这个想法非常好,咱们照着这思路往下捋,前文的一些伏笔暗线就都能对上了。”

一帮人立刻展开了讨论,顾北这个扔炸弹的,反倒是成了观众。

关于探春的结局,其实曹公笔下已经有了很多的暗线。

最明显的就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段,探春抽的花签,先是“必得贵婿”,后面众人又打趣说“王妃”。

按照顾北说的合在一起重新分析,其实说的就是两回事。

远嫁海外,甭管是嫁给番邦的一个王子,还是国王,即便是王妃,但能称得上是贵婿吗?

所以贵婿应该是指粤海将军邬家的儿子

后面说的王妃,才是最后归宿。

还有《红楼梦曲·分骨肉》里也隐藏着探春的结局,起首曰: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明写水路三千,可谓是字字血、声声泪,分明是探春与家人永诀的口吻。

姻缘尽毁,造化弄人,最后只能任人摆布。

再有,原文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之七“青冢怀古”,就是以王昭君出塞比附探春远嫁。

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只有探春的遭际和王昭君最接近。

由此种种,已能充分证明探春将来远嫁海外作王妃,就是她最终的归宿。

除《红楼梦》本身证据外,还有一条佐证,舒坤《批本随园诗话》中有记载:乾隆五十五、六年间,见有钞本《红楼梦》一书,书中内有皇后,外有王妃……”

这段记载,也是探春远嫁海外当王妃的有力佐证。

但是,结局堪怜,却不生悲。

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并不相合。

所以,探春原本应该有一段好姻缘,也应得一位真正的贵婿,只是阴差阳错,最后被南安太妃认了义女,远嫁海外,正如南柯一梦,空空一场。

“这就对上了。”

周陵喜不自胜,作为后四十回的编剧,每一位人物的结局,他都要绞尽脑汁,尽可能安排得合理,符合曹公本意。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