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得知沈家人要上京,就亲自给沈清等人送来了路引。
沈清早在年头里就安排好山西的事务了。
如今她的酒坊和养殖场还归牛大管理,沈清已经教会牛大许多酿酒的方子,明年初,大伯大娘就能除服了,届时再让大伯到酒坊里做事,等牛大把大伯教会了,再让他上京去,大娘到时候可以去帮沈桃的忙。
另外她还把范忠也请来做事了,让其当她山西的大掌柜,工钱给的不多,年薪二百两银子,但她给了范忠山西鸣人堂的两分股,只要经营不出差错,一年分红也能得几千两银子。
就连沈坚的学业她都安排好了,太原县有个书院名‘一隅’,名气在山西还挺大的,其山长是位不仕的进士,跟陆家有些渊源,是陆观堂兄的好友,陆观跟一隅书院的山长去了信,沈坚三月时便去了一隅书院念书了。
至于沈仲举、沈茂学,则和马良翰一起去了太原府学,三人打算参加今年八月份的乡试,中或不中,全当下场试试水。
毕竟今年若不参考,下一场乡试便要等三年。
沈信中得知沈清等人要走,还摆了两桌席面邀请沈清和陆家人吃饭,算是给他们饯行,就连沈福和周氏也来了。
沈进走得急,沈信中都没赶得及为沈进饯行,沈清等人走他说啥也要跟人好好告下别。
族长家堂屋里。
酒桌上,喝红了脸的沈信中拉着陆观洒了几滴眼泪:“老兄,我是真舍不得你走。”
女桌坐着的周氏见族长哭了,也忍不住红了眼,拉住一旁沈清的手。
别说,这小丫头要去京城,一走不知是几年,她也真舍不得。
那边陆观拍了拍沈信中的手,眼含笑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沈信中闻言一怔,旋即破涕为笑:“还是您胸襟开阔,弟自愧不如。”
他又跟陆观饮了一杯酒,接着拍了拍一旁沈策的肩膀,看了看对面桌的沈清:“阿策,阿清,往后在京中,万事小心,若有啥不如意的,咱就回家来,啊?”
如今王升虽是新皇跟前的红人,但沈信中还是担忧京中不好混,毕竟王升不过举人出身,官场上未有经营,在京中那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到底势单力薄了些。
沈策点头应了声。
沈清却是淡然笑笑:“堂爷,我不怕,等我混出息了再回来。”
大舅不怕,萧恒不怕,她也不会怕。
她心中有一条道,只会往目的地走,谁也阻拦不住她。
沈信中又怔了怔,旋即‘哈哈哈’大笑了起来,眼泪都被他又笑了出来。
都说他沈家是祖坟冒青烟了,他看不是他沈家祖坟冒青烟了,而是他沈家出了个沈清。
这小丫头不仅是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还胆识过人啊。
半响他才止住笑,含泪点头:“好,那堂爷便等你混出息。”
……
第二日一大早,沈清等人便出发了。
沈清为了给山西各地送货,特意组了一支骡车队,她特意调来十辆骡车拉行李,又让孤灯、郑三、陶五、包六和石大赶了三辆马车。
这趟上京她还多带了两人,一个叫高伍,一个叫李牧。
李牧这小子年纪不大,才满十八岁,却是个销售的人才,在她平遥县的分店干过两个月,硬是把平遥的业务提高两三成,后来她便让这小子专门给售货员培训了,这趟带他上京也是为了以后开分店让他去培训。
至于高伍,是因做事认真负责,且有上进心,到时候她在京郊开工坊可以让他帮忙管理。
路上一点也不无聊,沈清带了好些话本子,周氏和石大也帮她准备了好些零食,有卤鸡爪、卤鸭爪、卤花生、酱肘子、五香牛肉、五香鹅肉、盐水蚕豆、炒各种豆子,还有不少蜜饯、糕点。
晚上到了县城就住客栈,在乡野便借宿农家,一路吃吃喝喝聊聊天,几人花了近半月才赶到八百余里远的河南荥泽。
荥泽有个码头,虽不大,但因距山西近,还是有不少人在此地上下船,如果要到开封的大码头,还得多赶一二百里路。
孤灯早已先行一步打点好了,包了一艘最好的客船。
说是最好的,船身也就六丈多,好在船上下二层,有十余间舱,客房共有八间,就是都挺小的。
行礼上了船后,沈清便让车队返程了,她、沈策和陆佩华都单独住了一间房,陆观和董老夫人一间房,孤灯、郑三、陶五、包六、石大、高伍和李牧分四间。
十天后,沈清在船上晃得都快吐了,总算到了京。
京城不愧是繁华之地,码头船舶密密麻麻地拥挤在一起,好不容易靠了岸,脸色惨白的沈清由陆佩华扶着下了船。
陆观的脸色也不太好,在后头由董老夫人和精神头还不错的沈策扶着。
“你还能挺得住吧?”陆佩华担忧道。
“挺得住。”沈清吃力地回了声。
待脚踏到实地,她竟觉得这地也在晃悠,旋即抬眼扫了扫人来人往的码头,只觉人声嘈杂喧闹,头更加晕了。
还没打量完,突然耳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阿清。”
旋即她的另一条胳膊也被一只大手扶住。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