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广蹙了下眉:“父皇会不会同意?”
他和老大的婚事,早在父皇封地时就定下了,两人娶得都是父皇手下老将的女儿。
父皇登基后,给老三和两位公主挑的王妃、驸马,都是小官家子女,似乎在防着外戚干预朝政。
王升如今可是能左右朝堂的人,他觉得父皇不会让五弟娶王升的女儿。
曹彬蹙了下眉,道:“不如殿下让贵妃试试看?”
萧广看了曹彬一眼。
他外公打仗勇猛至极,就是没什么谋略,说难听点就是个大老粗,他娘也随了外公,让他娘想办法,他还怕坏了事。
他心中有些烦躁。
原本他的老师是徐阁老,徐敏丘在时,还能帮他出谋划策,可徐敏丘上个月被王升给搞走督办迁都工程了。
父皇新派给他的侍讲学士,是兵部尚书陆劝。
那陆劝可是亲太子的人,平日只教他学问,余事概不管他。
他府上养的几个清客,文章倒是做得不错,可论起政事来全是井蛙之见。
怎么要找个像样的人才,就这么难呢!
“算了,还是等我去信问问徐阁老再说。”萧广没好气道。
接着又说:“外公,你再帮寻寻哪里有可用的人才,最好能找到一个不逊于王升的,不惜重金!”
曹彬“嗯”了声。
半会,又迟疑道:“不逊于王升的,这恐怕有点难?”
王升那个老奸巨猾的狗贼,浑身上下全是心眼子,就连徐敏丘都被他搞走了,这样的奸贼他要上哪找?
萧广烦躁摆摆手:“那至少也要找个比得上徐敏丘的!”
曹彬:“……哎。”
……
芙蓉水榭。
“姑娘,账本全在这儿了。”钱荣将账本放在书房长案上。
昨儿伯爷便交代了,往后家里的事归姑娘管。
他也不知道姑娘这么小,能不能管得明白。
沈清随意翻开看看。
家里的账本不多,就一份去年的收支明细,一份今年的,另还有库房的账本。
她直接翻到去年的总账,还有今年的月账看看,就对家里收支大致有数了。
大哥每年的俸禄有一千二百石米,去年大哥虽回老家了,但俸禄也发了。
因这两年国内的粮食不太充裕,俸禄只有两成是大米,也就是本色,其余八成都是折了银子的。
这两年京内一石米能值当一两多银子,但因为朝廷抠,一石米只折算七钱银子。
倒是去年大哥的两个庄子收成有不少。
三百余亩的上等水田,租子收五成,一共收上来有四百余石大米。
另外一个山庄,除了有百余亩的耕田,还有八百余亩的果林,果林种的大半都是柿子树,还有小半林子种了枇杷和杨梅树。
山庄的果树都栽种好些年了,如今已到了盛产期,大哥这个山庄可谓捡了大便宜。
佃户们还在果林放养着鸡、鸭、鹅、羊、猪和獐子。
山庄是耕田不收租,均分给佃户们种粮菜吃了,果林产的果子收五成租,另外一亩果林要交两只鸡、两只鸭、两只鹅,每十亩再交两只羊、两只野猪和两只獐子,冬季还要交些柴炭。
果子和家禽家畜大多都是就地卖银子了,去年光是山庄的租子就有近两千两银子,还送了不少肉来给家里下人过年用。
家里养了六十下人,一年工钱支出四五百两,菜钱、油盐酱醋、柴炭灯烛、衣料鞋子、针线棉花、纸墨笔砚钱等,一年要支出六七百两,算上养马匹,修缮园子、种花草,又是几百两银子的支出,这还是家里没主子的时候。
就说她第一天上京那两桌菜,就使出去近十两银子。
大哥每年的收入,大概勉强够家里日常开销,再多点人情来往的花销,便不够用了。
沈清又看了看公库的账本,去年大哥不在京,没什么赏赐,公库里除了米粮杂物,就一些绢布和一些替换下来的旧家具,另外账房那儿还有一千多两银子和几百贯钱。
她把账本交给钱荣:“这些账本还是你管着,家里花用你自个看着决定,每月给我看下总账就行。一会儿我让人抬两千两银子和一千贯钱入账房,家里下人的菜钱,每月多拨三十贯钱,让大家伙吃好些的。大家伙的工钱也涨一张,你和杜账房、虞飞的,涨一两,管事的,涨五百钱,其他人涨三百钱,那几个小毛头小丫头们,还有你们的老爹老娘,也一月补贴三百钱,吃穿用度都跟其他人一样,另外我带来的人,孤灯一月给开五两银子,其余人皆是三两。”
她事情那么多,哪有功夫管这些琐碎事,管家可不就是管这些的,她能对家里的钱有个数就行了。
孤灯等人已经把兑换的银钱拉了回来,她换了有三千两银子的铜钱,大小铜钱都有,做家用方便。
家里下人的工钱太低了,钱管家一月才二两银子,账房和大哥身边的虞飞,是一两银子一千文钱,其他管事、车夫、近主子身边侍奉的大丫鬟、小厮和妈妈,是一两银子或一千钱,其余人则是五百钱,十岁以下和年龄太大干不动活的没有工钱,都是这些下人的父母和子女。
钱荣微怔,旋即红着眼点头:“是。”
他们在主子家吃用,原本就花不到什么银钱,只要不乱花,工钱都能存下大半。
他们这些家奴,身契都在主子手里,人生都没啥大指望,他们存着银钱,还不是为了养老和生儿育女,让他动容的是,姑娘还惦记着他们干不了活的爹娘和子女。
沈清又说:“一会儿帮我准备个帖子,我明儿要去郑侯家拜访。”
钱荣:“是,可需要备什么礼?”
这第一次上门拜访,帖要到,礼也要到的,不过也无需备多贵重的礼就是了,不然还有贿赂的嫌疑,毕竟伯爷比侯门低。
沈清:“让人到账房支二十两银子,买些好酒好茶备着吧。”
钱荣想起什么,又问:“那下月初三,李家的曾老姨奶奶过寿,伯爷、二爷和姑娘去吗?”
沈清:“去。”
钱荣:“那要备些什么贺礼?”
沈清随意道:“就随三百两银子好了。”
这人情来往,直接送金银虽俗,却是从古至今的传统,再大户的人家也免不了俗,懒得想送什么礼的时候,直接送钱总不会出差错的。
以沈家和李家没什么交情的关系,给一妾室祝寿送三百两银子都算看得起李家了。
钱荣顿了顿,才道:“是。”
接着他又问:“那九月份王家表大爷的婚礼要备什么礼?”
沈清依旧是随意的态度:“公账出一千两银子,算大哥的,我和二哥再一人添四百两,从我私账出。”
钱荣:“……是。”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