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遇到贵人,第一次吃上了四个菜!(1 / 1)

很快有人找了块门板,把老人抬到了车上。

到了县医院,医生问了一句:“刚才是谁扎的针儿?”

见医生发问,齐沙抬起头说:

“有什么问题吗?”

那医生说:“幸亏抢救及时,否则老爷子就醒不过来了。”

随行的家属和亲朋对齐沙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一番检查,询问,医生有点难以置信地看着齐沙。

“是你扎的针?”

“对!”

医生又问了一句:“你是跟哪个名医学的?这手法没有几十年的功力,不会这么精准。”

“我师父为人低调,从来不抛头露面,我是关门弟子,收了我他老人家就金盆洗手了!”

“哦!”

医生有点失望地说了一句。

检查完后,医生说没什么事了,又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开了些应急药品和日常用药便离开了。

家属去取药的空档,老爷子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又向护士要了张纸,在上面写了两行字,递给了齐。

“这是我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小伙子,你怎么称呼啊?”

“齐沙!见贤思齐的齐,沙场秋点兵的沙!”

“哎呀,好名字啊,你要是去省城,就按这个地址找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老头子我在省里还是能说上话的。”

齐沙接过纸条,看了一眼。

上面写着:“钟伯阳,156xx,省干休所6号院。”

“钟爷爷,那您一定要保重好身体,我说不定哪天真的就去拜访您了!”

“好好好,小伙子长得精神,人也机灵,那我等着你!”

告别了钟老爷子,齐沙他们才又返回了国营饭店。

已经过了饭点,吃饭的人基本上都走光了。

方瑾见他们回来了,连忙吩咐后厨把饭菜端了上来。

几个人也不经常下馆子吃饭,又实在饿得不行了,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

方瑾的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长相说不上漂亮,胜在气质出众,这个年纪能当上国营饭店的经理,要么就是家里有靠山,要么就是自己够强悍。

显然这个年代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小。

“小兄弟,刚才真的谢谢你!你知道那老爷子是谁吗?”

齐沙摇了摇头,虽然钟老爷子给他留了姓名联系方式,他猜出来肯定是个大人物,但猜出是什么来头,他可没那本事。

“省干休所打来电话,亲自安排我们饭店接待的!老爷子退休前是某军区司令!”

方瑾一边说,一边给齐沙夹菜。

“姐,你也吃!”

“我刚才吃过了,你们吃吧!”

说着她又站起来给他们倒了杯酒,自己端起来说:“来,这杯酒我代表咱们县国营饭店敬你们,感谢你们今天拔刀相助!我先干了!”

“您太客气了,举手之劳!”

王强、耗子、毛三儿人生第一次吃上了四个菜,只顾得狼吞虎咽。

他们本就是街溜子,上不得台面,哪见过这阵势啊?

还好齐沙一点也不怯场,三个人照葫芦画瓢,学着干了几杯酒,才没有露怯。

几个人心里又对齐沙暗暗多了几分敬佩。

“姐看你们是来卖菌菇的,这样吧,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你们可以到县供销社看看,他们能不能每天从你们手里进些货,剩下的你们再去自由市场上自己卖!”

“您看,俺们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您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认识的人在那吧?不如您帮我引荐一下?”

只见方瑾笑了一下,应该是被齐沙猜对了。

“你们只管去,就说是县国营饭店的经理方瑾,让你去的,过去找高社长,那是我姐夫。”

齐沙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顿饭吃得也太值了。

走的时候,硬给方瑾留了一篮子菌菇才离开。

供销社离饭店很近,几人很快就到了那里。

八十年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条腿走路,供销社除了卖些柴米油盐,还卖一些灯泡、手电筒、搪瓷盆等日杂用品,除此之外还卖洗头膏、风油精、雪花膏等。

吃的东西基本上是一些容易存放的麦乳精、核桃酥、罐头、奶粉、藕粉,这两年才有了些鸡蛋、土豆、白菜.....

进了供销社,齐沙说明来意,然后就塞了一盒阿诗玛香烟给高为民。

高为民收了香烟,也不好直接拒绝他们,很委婉地表达了他的意思,毕竟是国营单位,卖什么都需要请示上面领导,批准后才可以。

“如果有鸡蛋的话倒是可以送些过来,我们9毛钱收。”

“高大哥,鸡蛋没问题,我们还能搞到野鸭蛋,进价也就比鸡蛋贵一毛钱,您看......”

“我看这个可以,毕竟都是蛋,而且价格也差不多!那就送过来吧!”

“哎呀,高大哥,真是太谢谢您了,您真是帮了俺们的大忙了。”

这时王强也学机灵了,连忙又递过去一支阿诗玛香烟,给高社长点上了。

毕竟他的工资也就一个月89块钱,偶尔解解馋买一盒还行,天天抽他老婆不杀了他才怪。

当时一盒阿诗玛过滤嘴香烟就要3块钱,高社长平时也就抽6毛钱的石林烟,就这也需要凭票供应。

你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上。

当时还没有废弃按需分配,还得有各种粮票、肉票、布票、烟酒票......

虽然没卖掉一两菌菇,但却找到了一条卖鸡蛋鸭蛋的路子,几人也算没白跑一趟。

现在城里副食品也丰富了,吃商品粮的工资也高了些,他们手里的粮票就用不完了就会拿去换些土产。

而农村反而经常青黄不接,而且农民还要交公粮。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家里孩子多的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常看到村里的小孩子面如菜色,瘦的两排肋骨清晰可见。

这时候农民就要去城里卖粮,就得用粮票,所以城里人手中的粮票也就到了农民手里。

一来二去差价就出来了。

所以现在县里站前广场的自由市场就繁荣起来了,钱和粮票都收,这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现象。

几人在站前市场摆开阵势,就开始了叫卖。

和在镇上不同,这里的人显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强一些。

吃商品粮的人也多一些,每天萝卜、白菜、豆腐吃腻了,人们的餐桌上也急需要有新的食材补充进来。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