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的季候,尚未到原上冰雪封冻之际。
六七日后,接到消息的张名世,就从大同府,赶到了大宁城关。
几年前,张名世与马祥麟一道,被郑海珠举荐到宣大总兵赵梦麟手下。
随后,因滦河战功与朝廷经略塞外大宁镇的需要,马祥麟领回了蓟镇总兵杜松代持的川兵,张名世则一直留在宣大镇,搞火器。
这个时代,武器与战术已经出现了全球化的代际更迭,明朝也不例外。
何况还有当年戚少保经略蓟镇时留下的火器实战范例,因而,即使在骑兵与杀手队占主流的九边,火器攻防,亦颇受总兵官们的重视。
张名世这个专家型的武人,颇为争气,很快发现了北地气候与江南、云南等地的差异,会影响到铳枪的使用。
与一同带来的神机营老兵琢磨了小半年,他们改进了火门等几处装置,又给每个火器分队配备了单独的火种兵,并将不同火器的射程、破甲能力、填装时间等情形,写成纪要,呈送宣大赵总兵。
赵梦麟虽是武将,做官久了也是个人精,晓得与朝廷派来的封疆文臣搞好关系,有多重要。
他于是先把这宝贝秘籍捂严实,待帝师孙承宗赴任宣大总督时,才拿出来。
孙承宗算得大明文臣里,比较熟悉火器的,他身边的新科进士卢象升,则比他还懂。
卢象升又是最早跟着郑海珠去昭狱接出张名世的人,在京师就结下不浅的交情,此回自然将那火器秘笈,狠狠夸赞一番。
孙承宗大悦,不但上奏给朱常洛,为宣大镇多请些饷银,而且升了张名世做参将。
这个秋天,宣大镇收到郑海珠的信,要暂借张参将至塞外,研发数样新的火器,惠及大宁、宣大二镇。
孙承宗和赵梦麟欣然允准。
张名世踏足大宁地界后,精神气也颇足。
郑夫人一见面就告诉他,张大公子在北京拜了徐翰林做老师后,混文臣圈比较顺利,自然是好消息。
但更令张名世欣喜的是,朝廷对大宁镇的起用,看来是来真的。
文臣、官饷,地位仅次于太子的五皇子,以及绍兴老乡张燕客这样的缙绅财主,都到了大宁。
大明北边的防线,补起了这只缺角,对宣大镇肯定也有利。
离开大宁城关、往西去与满桂会合的路上,张名世与骑术已经凑合能赶路的郑海珠,并辔而行,走在队伍前头,稍稍避开卫兵和下僚们,开始说干货。
「夫人,这么一弄,哪天***来抢西边,大宁能顶上,山海关的杜松能援应,朝廷不至于动不动就调咱们宣大军了吧?」
郑海珠试探他:「呵呵,吃了两三年宣大的军粮,替赵总爷心疼起宣大的战兵来?」
「那肯定是个缘由,」张名世坦诚道,「吃哪家的饭,就得顾着哪家的田。不过,我担心抽调宣大军,还因为,陕西那边,不咋太平。」
「怎么讲?」郑海珠问。
「闹灾荒呗。老子去年在野狐岭,替赵总兵收编了一支马匪,就听领头的讲,陕北不少县,老百姓饿得不行,请求老爷们开仓赈粮。但县里粮仓也是空的,你道为何?原来陕西那块的田,不但要供秦王,还被分出去不少,去供河南的福王。」/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后就能领到朝廷积欠的宗禄,咳,那一传十、十传百,短短半个月,竟然有从南边泽州赶过来要参军的。有些宗室的子侄,发僵了的豆芽菜一般,咱不要,我的老天爷,那做爹爹的,好赖算是什么辅国将军或者宜宾的头衔,竟偷偷地要把自家女儿送给卢象升做小妾,换得儿子能占个兵额,把卢象升吓得哟……嘿嘿……」
张名世越说越上头,想起当初各种滑稽场景,眉飞色舞不说,用词也是渐渐失了分寸。
朱由检却没管张名世的失仪,而是仍有些不甘心地向郑海珠道:「代藩的亲王,就真的,不管这些朱家血脉么?」
郑海珠叹口气:「殿下与太子、六公主手足情深,不只因你们都是万岁爷的龙脉所出,实则更因为,你们从小相伴着长大。各地宗藩,繁衍数代乃至十数代后,一脉之下,何止千百人,彼此见都没见过,哪有什么血浓于水的说法,朝廷发不出宗禄,是朝廷的事,并非每位藩王,都能像鲁藩的贤王那样,从自家碗里抠出钱粮来,赈济那些不知隔了几辈的穷亲戚。」
朱由检再次陷入沉默。
原来,「血脉」二字,确实,没那么值钱。
弄到最后,给他老朱家这些后生一口饭吃的人,并不姓朱,而是姓郑,姓孙,姓卢,姓张,姓满……
嗯,虽然,那最后一个,除了给他们吃饭,还给他们吃鞭子。
「不对,郑师傅,孤怎么觉着,满将军,这会儿对其中一个鸳鸯阵,特别凶。那十个战兵,好像没出错哇。」
免费阅读.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