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洲先生,亭林先生,船山先生,舜水先生,三好兄,复甫兄,在座诸君,你们觉得,这朱三太子是何等样人?他逃得对不对?这天下,又应该依靠谁?”
斯时斯刻,月明星稀,寒风呼啸,金陵外城,莫愁湖畔,英王府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到南京,人称莫愁先生的李中山,一身儒袍,踞坐席上。问出的却是这么一番话。
朱三太子“北狩”的事儿,当然瞒不过这位莫愁先生了——那个保着朱慈炯跑路的刘硕川可是莫愁先生亲手“绑”入复明事业的,而朱三太子的宠妃杨紫云则是杨小环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位未来的大明垂拱之君的一举一动,莫愁先生当然是一清二楚的。
至于耿精忠造反的事儿,他猜也能猜到。
现在吴三桂已经当了大周天子,不再尊奉朱三太子为主上。大清国又发生了内乱......无论是康熙、福全还是顺治,估计都已经断了一统天下的念想,能维持个三分天下就不错了。而大明这边,因为有个被困在安庆、九江、南昌等处的大清江西大营还凭借着安庆和九江的险要地形在顽抗,所以李辅臣、李中孝的力量暂时被牵制,南京这边看着就比较虚。
与此同时,耿精忠又招降了岳乐、李之芳、范承谟等清臣,再加上福建到南京的道路被打通后从福州开来的原任福建巡抚,现任的福建观察使刘秉政率领的军队也开到了南京。这使得耿精忠的实力一下就膨胀了好几倍,他在南京的军队已经增加到了好几万。
至少从纸面上看,耿精忠在南京的实力已经远远压倒了三大中堂。而且北王刘进忠又是耿精忠的旧部,现在虽然封了個王,但依旧以耿精忠的故旧自居。他的王妃尚淑英更是耿精忠的心腹尚之信的妹子,所以对耿精忠而言,刘进忠毫无疑问也是他的人。
这么一算......现在无疑就是耿精忠造反的最佳时机了!
所以莫愁先生李中山掐指一算就知道了!
不过朱三太子在获悉耿精忠即将造反的消息后,他的反应却是让李中山稍稍有点意外......他本来认为这位明献帝还有可能登高一呼,毕竟南京城内还有十几万半武装的国人、国士。可没想到,这位崇祯皇帝的儿子居然很干脆的来了一个坐船北狩,让刘硕川为他准备了一条快船,好让他在耿精忠发难之前悄悄溜出南京。
这个机灵劲儿也真没谁了!这是个天才啊!
而得到刘硕川派人送来的“定王北狩”的消息后,李中山也不急着去追未来的大明皇上,而是召集了正在他的莫愁湖王府中做客的大儒和留守应天的卢三好卢中堂,还有和他一样悄悄潜回南京的陈永华,一起来讨论这事儿......得讨论一下这个君王死社稷好呢,还是君王万里遁好呢?
李中山问出这句话后,在座诸人,则都是一副平静而且淡然的表情......人家本来就是傀儡嘛!你还能指望一傀儡搞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吗?他都不知道南京城内的练军和民军数量多少,战力几何,到底听谁的话?
他啥都不知道,不跑更待何时?
当然了,他也不知道自己跑不了......他想北狩就北狩?怎么可能?他这个献帝下面都是比耿精忠还要坏的大明忠臣啊!
一个个都“坏忠、坏忠”的,能让他跑了?
黄宗羲看看左右,他和李中山的共同语言最多,两个人一老一小,都不是好人,所以特别谈得来。这次南京事变的指导方针,就是他和李中山在安庆城外商量决定的。所以此刻他得先开口,引导其他“坏忠臣”的思想,当下就看着李中山笑道:“三太子,庙堂之上的泥塑木偶而已。生来就有享受富贵的福分,却又历经艰险,早就看开看淡了,还有什么说的?文治武功谈不上也不需要,勇气胆略要来非但无用而且有害。他只管安享荣华即可,军国大事,自有我等原臣处置......如此而已!”
黄宗羲......老反贼了!
而且他反的还不是崇祯、弘光、顺治或是康熙,而天下间所有的皇帝、国王、沙皇、凯撒、大公、苏丹、埃米尔......他的路线就是要虚君,要把世袭的君主架空,然后让非世袭的贤臣良将来管理国家!
船山先生王夫之也是个老反贼,他在他所著的《黄书》(这书名也没谁了)中提出了“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同时他还主张君主不应独揽大权,而是应该分权于宰相、百官。虽然没有黄宗羲那么激进,但也是个理论家级别的反贼无疑!
到了他这个级别,听完黄宗羲的发言,当然就明白那位莫愁先生和梨洲先生在搞什么了?
那两位压根对“明君”、“圣君”绝了念想,就想把“虚君”的规矩立起来。从现在这个“后大明”的开国皇帝开始就搞虚君,以后世世代代都别想再做实了。
而要确保这个君他是虚的,那可就不能让一个能耐太大或胆子太大的朱家子孙爬上那把交椅......所以他们多半是借着耿精忠造反的事儿在考核朱三太子。
如果这个朱三太子表现的和他老爹崇祯一样,要君王死社稷......那就死吧!
反正朱三太子有儿子啊!
好在这个朱三太子表现得不错......逃了!真是百无一用,胆子还小!这才是“好献帝”啊!比历史上那个总是想复兴汉室的汉献帝好多了。
要搞虚君,就得他这样的!
真和朱元璋一样,谁能架空他?
王夫子虽然对这样的弱君不大满意,但如今的新大明显然是要走虚君的路线了,那就......这样吧!
“三太子本非开创之主,”王夫之思索着道,“但朝廷如果能循天下之公,以天下之禄位,公天下之贤者,倒也能还天下人一个太平之世。”
“姜斋(王夫之的号)差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平天下者,国人、国士有责谋之矣!”
说话的又是一个老反贼,就是亭林先生顾炎武!
他和王夫之、黄宗羲合成明末三先生,思想都差不多,就是要造皇上的反!
所以他们仨和莫愁先生李中山才能凑一块儿啊!
以后梨洲先生、船山先生、亭林先生、莫愁先生一准会并列为“复明四先生”的!
那个吴三桂想请王夫之出山辅佐,人家压根不去,直接溜到广东,后来又跟着黄宗羲一起到了南京。
而顾炎武一度被熊赐履拉去北京,但也不愿意捧康熙的场......道不同,不相谋!
在听说南京要开复明大会后,也溜了过来。过来以后才知道,他这算是找到“组织”了!
既然找到了“组织”,他当然能理解李中山、黄宗羲的布署——决定性的力量不应该是权臣,而应该是国人和国士!
因为权臣有可能成为君主,权臣一旦成为君主,搞不好就要“一人疑天下,天下私一人”了。
所以这个莫愁先生李中山想要的应该不是“十八子主天下”,而是成为大明第一国人和大明首席国士!
而国人、国士想要主天下,就必须拥有相应的武德!
所以这一次的耿精忠之乱,也是对南京国众武德的考验!
“莫愁先生,”须发皆白,但是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朱舜水这时候发问了,“如果应天国众难当大任,您是否要开设幕府,以大将军之名治理天下?”
大明征夷大将军李中山?李中山想到这个名号,淡淡一笑,道:“好吧,若国众可用,那我们就为国众治天下......若国众不可用,那我们就为豪强治天下吧!”
朱舜水笑道:“依老夫看,还是与国众豪强共天下吧......以天下之禄位,公天下之贤者当然是好的,但没有四方豪强出钱出力,天下就不知道属谁了?莫愁先生,能平了耿精忠,咱们可就要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
李中山笑道:“舜水先生提醒的是,等灭了耿精忠,咱们就在复明大会上好好商量一下这事儿吧!”
说着他又看了看陈永华。
陈永华道:“英王,应天市面上已经传了好几天耿精忠要反的消息了,民军也有了准备!耿精忠只要出兵,最多一天,应天城中就会有十万能战的民军!”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