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宏伟回到位于县城的家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
韶家所在的县府家属宿舍,位于县政府后身,与县府隔街相望。
五栋七层红砖洋灰楼组成的小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九十年代房改后,在县文化馆工作的父亲韶盛荣,为迎娶母亲张金花在此购置了一个两室一厅的二手房。
韶宏伟在县一中上初中的时候,类似的建筑,还是县里的主要风景。
不远处多座拔地而起的高层居民小区,是近十年来的杰作。
由于韶宏伟回来的晚,本来不大的小区院子里,已经没有空余的车位。只好把车子停在外围的马路边。
这个时间,类似的传统小区,风景都是一样的。
仲秋的夜晚,气候宜人,人们多不愿意饭后呆在家里。
三三两两的人,有的外出散步,有的在庭院里一边与左邻右舍说着闲话,一边遛娃、遛狗。
靠近东侧的小广场,健身器械上满是消食健身的老人。
庭院里,荡漾着大小孩童们奔跑打闹的嬉笑声。
韶宏伟一边走,一边与相熟的邻居打着招呼。
有两个县府的同事,见了他,似乎愣了一下,想和他说点什么。见韶宏伟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就算了。
韶宏伟知道他们想聊什么。
无非是善意地打听一下关于自己的处分到底是怎么回事,顺便抱怨一下处分的不公,亦或表示一下廉价的同情。
对这种毫无意义的闲聊,韶宏伟觉得无趣,也不需要。
虽然庭院里的人,不再像当年自己做韩书记大秘时,对他那么热情和尊敬,但韶宏伟觉得这很正常。
他记得韩书记在时,经常告诫他的那句话:势利是人的本性,如果有人不势利,就离圣人不远了。
但很显然,现在这世道,圣人早就不吃香了。
物欲横流,一切都看孔方兄。
即使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可看着网络上活得比自己还滋润的人遍地都是,人们哪有心思听你瞎扯什么情操和道德。
正因为此,见怪不怪的韶宏伟,正值被处分的落魄时节,自然更加快了脚步。
一进楼道,就听见从三楼韶家的门缝里,流淌出悠扬的二胡声。
韶宏伟听了几个音符,就知道那是父亲喜欢的二胡名曲之一《良宵》。
每当节日或者遇到高兴的时候,韶盛荣都会拉上此曲。
曲子里的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时而流畅、浑厚如歌,时而明亮,激情有力,时而昂扬、华彩多姿的曲调,最适合传递欢乐的情绪。
刚才在镇政府边上的打字复印社,韶宏伟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母亲晚饭回家吃。
似乎已经准备开饭的张金花,一听这个消息,欢快地叫道:
“老头子,先不用往外端了,儿子说回来吃晚饭,快把冰箱里的排骨拿出来。”
显然,两人本已做好了两人的饭菜,听说儿子要回来,必须重新考虑晚餐的菜单了。
门洞里的韶宏伟微微一笑。知道这曲子,一定是父亲得知自己回来,兴之所至而奏。
做为县文化馆的副馆长,经常组织群众性文艺活动,带着文艺团休去外县、市交流,又常到各乡镇和社区表演。除了这些本职工作,韶盛荣在民族器乐、民歌、山歌等民间艺术上,造诣颇深。
尤其是拉的一手好二胡,曾经在东河省的汇报演出中,拿过一等奖。这也是他得以成为副馆长的资本。
有了这一绝活,隔三差五,韶盛荣情绪上来了,都会在家里来上一曲。
所以,韶家家庭的艺术气氛和业余生活,质量还是相当高的。
在韶宏伟很小的时候,韶盛荣就开始培养他在器乐方面的兴趣,希望孩子能在音乐方面有所发展。但韶宏伟小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往往学上几天就腻歪了,不肯用功。
韶盛荣见儿子不是那块料,也不再勉强。
耳濡目染,韶宏伟对音乐倒有了几分鉴赏能力。包括在他的车里,经常车一开动,就开始萦绕着旋律。
伴着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韶宏伟拾阶而上。
到了自家门口,一股浓浓的葱花炝锅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香味是韶家特有的,与别人家的不一样。
韶宏伟从上小学起,就喜欢一进家门时的这种味道。那往往意味着一顿丰盛的晚餐。
当然,很多时候,韶宏伟是在放了学之后,还在院子里贪玩,几次呼唤未果,最后被母亲拎着耳朵牵进门的。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