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素未谋面的女同志(1 / 1)

再说了,今天之后,全村的人都会知道宋希被宋家人‘嫁’到深山老林里去并且一命呜呼了。

想必宋家以后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了。

除非那个宋秀秀能把他们全都接走,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宋秀秀若真的能发达,肯定是怕这些穷亲戚拖累她,到时候绝对会断的干干净净的。

因为宋秀秀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人。

“大姐姐,东西我给你放这儿了,你们千万不要推辞,我还要去其他同学家做家访,我就先走了,以后有机会的话,我还会过来看望大姐姐的。”

宋希向婶子一家人打了招呼,就背着空背篓离开了。

如法炮制,又去给其他几个曾经帮助过原主的人,送了一背篓的东西。

宋希天快黑时才到家,一进门就迎来周义关切的目光,“饿不饿?晚饭温在锅里。”

这个年代谁家都不容易,所以宋希并没有在别人家吃饭,她在回来的路上,从超市的熟食区拿了一只香喷喷热腾腾的手撕鸡吃了,吃了半斤的卤翅尖,还嗑了不少的瓜子,可以说回来的这一路上,宋希就没停过嘴。

但是她也不舍得辜负周义的心意,所以就吃了小半碗的米饭,喝了半碗的菌菇鸡蛋虾皮汤,蘑菇的清香和虾皮的鲜香搭配在一起,真的很好喝。

周义艰苦朴素习惯了,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也没有铺张浪费,他将剩下的菌菇鸡蛋虾皮汤都给喝了,喝的肚子都撑了起来。

宋希见状,无奈的笑笑,这人天天吃这么东西,也不怕中年发福,挺着个圆滚滚的肚子,那样子得有多油腻啊!

年底最后两天,宋希也没什么事情了,哪也没去,就在家里做美食,烤河蚌、烤生蚝、烤羊肉串、麻辣小龙虾、蒜蓉小龙虾。

由于超市有鲜活的海鲜的缘故,还做了正宗的佛跳墙,还用超大的帝王蟹做了帝王蟹盛宴。

之前冬猎分到的那五只麻鸭,宋希用其中一只炖了老鸭汤,里面还加酸菜、淮山、冬瓜、海带、萝卜和莲藕。

周义吃的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就这样吃吃喝喝,日子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由于周忠国以及周义的三个兄弟都要来吃年夜饭的缘故,宋希和周义午饭后,就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

至于肉类,宋希之前就已经卤了很多熟食,到时候直接端出来吃就行了,宋希吩咐周义将羊肉切成适合下火锅的大小,用调味料腌制了起来,之后又教周义做鱼丸,做鱼丸比较麻烦,不过好在两个人一起做,这样既省时还能轻松一些。

农村过年炸丸子是祖宗所留下来的传统,丸子通常都会做成圆形,有团团圆圆的寓意,一是为这一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二是预祝下一年的生活也会美满。

宋希也炸了丸子,炸了一盆肉丸子、一盆红薯糯米丸、萝卜丸子,还从超市里拿了小酥肉、芝麻球、南瓜饼,脆皮香蕉、鸡米花,这些都是半成品,拿出来下油锅炸几分钟就行了。….宋希坐在炉子边炸,周义在旁边一边帮忙一边吃,宋希看着有些心疼他,可能他长这么大,就没有过过这样的新年吧!

不对,应该说,这个年代除了大家族的人,就连城里人过年都吃不到这么丰盛的东西。

“等一下每样都拿点,装一盆子,给爸送过去。”宋希在现代时,跟父亲没啥感情,跟宋家的父亲自然也没有感情,周忠国话少肯干,不干涉孩子的事情,但如果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就会出手,所以她喜欢周忠国这样的父亲,自然也会把周忠国当父亲对待。

傍晚,年夜饭需要的食材、酒,全部准备完毕,只要等那几个人过来就可以开吃了,周平他们三个人还要先应付家里,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宋希就用小篮子装了些土豆饼和土豆丸去村长家,不过土豆丸里面的馅料她并没有放肉,而是放的胡萝卜、白萝卜、葱花、紫菜、白菜那些。

她给村长家送土豆饼和土豆丸,是有自己的意图的,因为再过两三个月就到了收土豆的时候了,村里种了两亩,再加上她在学校的沙土地种了一亩,在灵泉水的浇灌下,三亩地至少能产三万斤的土豆,如果她勤快点再多浇两次的话,估计五万斤都不在话下。

那么多土豆直接卖的话,卖不上什么价钱,为了能卖上好的价钱,稍微加工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宋希来到钱为民家院门前,见院门是打开着的,疑惑的往里面走了几步,只见井边坐着一位素未谋面的女同志,正心情低落的洗着衣服,从那衣服的大小上看,像是孩子的衣服。

听到脚步声,那女同志才抬起头来,看到宋希,开口淡淡的问道,“你找谁啊?”

“你好,我找竹华婶……”宋希话还没说完,只见吴竹华从堂屋走出来,看到是宋希来了,热情的过来迎接宋希,拉着她往屋子里走,“小希,你怎么来了?”

“我做了点土豆饼和土豆丸,给竹华婶子送点过来尝尝味道,做的不好还请竹华婶子轻点批评啊!”宋希不好意思的笑笑,将手中的小竹篮递给吴竹华。

“小希,你……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你是好,不过还是谢谢你啊!”觉得自己被宋希记挂在心的吴竹华,心里十分感动,她将小竹篮接了过去,将里面的土豆饼和土豆丸换到了自己家的盘子里,随后喊道,“小桃,你宋希姐姐给你送好吃的东西来了,快带你两个表姐出来吃东西。”

吴竹华一声喊,随后从旁边的屋子里跑出来三个女孩子,一个是吴竹华的孙女钱春桃,另外两个大点的女孩子宋希没见过,也就不认识。

“竹华婶,她们是?”宋希站在吴竹华身旁,小声的问道。

“她们是我闺女的女儿,大丫和二丫,大丫十一岁,二丫九岁。”吴竹华解释道,“我闺女带着她们回来过年。”

可能是因为贱名好养活的缘故,这年代的农村人给孩子起名都是非常的随意的。.

园九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