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始料未及(1 / 1)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466 字 2023-09-03

目送惊魂未定的两位太后、何后,由亲随宦官搀扶着重新落座。刘备这便趋步上前:“启禀陛下,臣已做完。结果如何,不日便见分晓。”

“如此,甚好。临乡侯辛苦了。”陛下和煦一笑:“赐青羔裘,紫丝履。以示嘉许。”

“谢陛下。”

陛下与皇后,陪两位太后,先行入殿。百官遂各自散去。

恩师等人走到近前。围绕白琉璃日光温室,左顾右看。见罩内女珊瑚树似比先前鲜绿,这便纷纷点头。话说寒气尽散,自比先前覆满冰霜时,青绿不少。

须臾,黄门令左丰又奉诏出殿。走到刘备身侧,低声询问‘赤金琉璃罩’的使用事宜。

刘备这便告知日光温室的日常注意事项。无非是按时浇水施肥,开窗换气,诸如此类。黄门令铭记在心,自去复命不提。

在刘备看来,不过是搭了座玻璃日光温室。

然而在场众人,所见所闻,却远不止此。

不久便有风传。言,麒麟再为炎汉续命两百年。

刘备始料未及。

虽是空穴来风,然‘赤金琉璃罩’内的女珊瑚一日好过一日,却是明证。

据说陛下最近时常前往却非殿,观赏珊瑚女君。且身边常有何后相伴。化解一场女珊瑚凋亡之危,却让帝后关系越发和谐。亦是刘备始料未及。

又过数日,黄门令左丰前来传诏。言,两位太后、何后,明日将亲临金水小市。让刘备准备接驾。

刘备大喜领诏。

帝王出行时的仪仗,称“卤簿”。

卤簿,本是记录帝王出行时护卫、随员及仪仗、服饰等的册籍。后常以其指代仪仗卫队。

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及活动场所,皇帝身边的随员数量、仪仗形制等,皆有不同。

蔡邕《独断》:“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

今代规定:大驾由公卿引导,大将军随车护卫,掌管宫廷车马的太仆驾车。属车多达八十一乘,另有备车千乘,护卫骑兵万余人。法驾,由京城长官引导,侍中随车,奉车郎驾车,属车三十六乘。小驾的则仅由执事尚书一人侍从,属车九乘。

皇后出行,与之雷同。

只不过随车侍从为大长秋,及长秋宫一干人等。换句话说,皇后有其独立的官吏随从。

大长秋,官名。多由宦官充任。掌宣达皇后旨意,管理长秋宫(皇后中宫)各事,秩二千石。历代沿设。时下大长秋,便是兼领尚书令的曹节。

大驾、小驾、法驾,使用皆有场合,需遵循礼法。

《后汉书·舆服上》:“行祠天郊以法驾,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庙尤省,谓之小驾。”小驾多在祠宗庙或行凶礼时使用。

此次两位太后和皇后联袂出访,乃属私访。便是小驾亦不能摆。只称‘銮驾’。

因天子车驾有銮铃,因而得名。

饶是如此。洛阳令周异亦不敢丝毫怠慢。命人修剪花木,清扫道路,洒水除尘,又令兵丁倾巢而出,沿途设岗,严阵以待不提。

黄门令左丰已先行通报。两位太后、何后,先去金水小市,再临刘备府宴。

此乃天大的荣宠,让刘备好生预备。万勿有失。

洛阳天家乃是帝国流行风向标。陛下好驴车,于是豪右争相效仿。两位太后,及何后驾临金水小市,沾过的,碰过的,有幸佩戴上身的,必成流行。

当然,一份数目可观的献金,亦不可少。此乃帝后出场费是也。

太后、皇后驾临洛阳小市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大早,市门前人山人海,围满人群。

两位义弟外加徐晃,三人皆身披重甲,气势如虹。今日不为上阵杀敌,只为国母守门。

绣衣吏严守各处。刘备携两位家丞,容姿英发,立在门侧,翘首以盼。

朝阳初升,便有一队车马驶入殖货里。

随从不多,却皆是羽林虎贲。銮驾只有一辆。三人同车。驾车的不是奉车郎,亦不是大长秋,而是何大匠。刘备在队伍中,还看到了长发未能及腰的五官中郎将董重。

何进、董重皆在。刘备这便了然。此乃‘天家三后’居家私人游。所谓家国天下。以亲族论,何后乃是两位太后的儿媳。姑妇(婆媳)三人同车,目的地又是宗亲产业。于是可称私家游。

市门大开。刘备携义弟、家臣,门客、部曲,恭迎车队驶入。

车驾在门内长街一字排开。

亲随护卫,先行下车,列队銮驾两侧毕。小黄门摆好步梯,何皇后这便先行下车。

遥见皇后,珠襦盛服,云髻峨峨,姿容瑰丽。身高七尺一寸,足登远游绣花履。踏步而下,如轻云出岫,只见人落,不见裙动。飘飘欲仙之感,无与伦比的美丽。

围观众人皆,赞叹不已。许多盛装贵妇,更是自惭形秽。

只顾看皇后,却不见两位太后。

待两位太后下车,刘备这便下拜:“臣,刘备,叩见太后,叩见皇后。”

“叩见太后,叩见皇后——”围观人等,轰然下拜。

“君侯快快起身。”先开口的乃是董太后。

“臣,遵命。”刘备这便站起,躬身以待。

“我姑妇三人来此,乃为游玩解闷。君侯不必多礼,且直起身来。”又是董太后开口。

“臣,遵命。”刘备缓缓抬头,双手随之落下。

先前皆是远观,如今近在眼前。细看容貌,果然雄姿英发,气宇轩昂。好一个天家麒麟。

董太后眸生异彩,连连称赞。

窦太后眸中亦多欣赏。

何后却垂眉顺眼。两位太后当面,不多看亦不多言。

“先前击鞠,君侯打了好些面斑斓锦帜。当时朕便心生好奇,想来此一观。今日觅得空闲,我姑妇三人为伴。且要好好游览一番。”董太后笑道。

“臣定当倾心竭力,以尽地主之谊。”刘备这便答道。

“如此,且先前领路。”董太后颐指气使。谁叫人家儿子是皇帝呢。

“喏。”刘备这便领两位太后、何皇后,前往市中商肆。

五官中郎将这便勒令麾下卫士驱散人群,闭门谢客。不料何后却开口道:“今日乃是私游。何必关门?不妨与民同乐。”

窦太后亦开口:“此言甚善。”

董太后想了想道:“如此,且听妹妹之言。”

窦太后,讳妙。扶风平陵人,前大将军窦武长女。先帝第三任皇后。延熹八年(165年)入宫,受封贵人。同年立为皇后。虽贵为帝后,却很少得先帝宠幸。永康元年(167年),帝崩,窦妙被尊为太后。因先帝无子,故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是为灵帝。后其父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失败,窦妙失势,迁南宫云台,时至今日。

从年纪上说,董太后确比窦太后年长数岁。也不过三十出头。

今汉先帝多早崩。太后亦多年轻。再立少帝,便可由太后垂帘,代为主政。如此恶性循环,乃至外戚难平。

窦大将军身死族灭。宫中只剩窦太后孤家寡人。故董太后不起杀心。且皇后又渐渐起势。董太后颇多笼络,欲与窦太后联手。于是乎,董太后、窦太后、何皇后,互相掣肘,三足鼎立。南北二宫最近几年,颇为祥和太平。

堪称历代少有。

正因两位太后皆在。何皇后才处处忍让,不敢显露锋芒。

却无人知晓。

窦太后还有外戚血亲,改名胡辅。此时正随临乡学子,畅游太学。

胡辅若得刘备倾力辅佐,窦太后未必不能东山再起!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