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第292章 英魂长存(1 / 1)

膳食娘子 阿痴儿 2634 字 2023-09-03

“放烟花,送英雄!”韩正军大喊一声,虎目中已含着泪。

因着时间仓促,烈士陵园其实只是搭了个外在的架子。除了入口那大石门外以及中间那块英雄纪念碑外,可以说是要啥啥都没有。

一切都等烈士陵园修建好,烈士遗属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不是要把自己的家人安葬这里。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别开生面,这样的慎重其事,大多人都会选择把自己的亲人安葬在这里。

这是一种荣誉!一种前所未有的荣誉!这种荣誉,让所有的家眷在哀痛的同时,却也感到了一种从未体会过的骄傲之感。

他们在战役中死去的亲人不是兵痞子,桑小圣人说了,军人是世上最伟大的行业。就算死去,也应供子孙后代敬仰。

要世人时时刻刻地都不忘记,今日的安定生活是躺在这片土地下的英烈们用自己的血与肉换取来得。

在享受安定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这些英雄们的付出。按照杨涵瑶的规划,这些英雄生前使用的兵器,遗物都将被陈列出来,配上文字说明。

还特别拉出了几个典型,在战争中身中多箭犹奋勇杀敌者。杨涵瑶用素描,根据他人的描述,画下了英雄最后的身影。

这些英雄将被塑成石像,碑上将刻上他们的生平事迹以及英雄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

石门最上方写着的是:常州烈士陵园;石门两边的门框上还有一副对联,上写着:波涛不尽英雄泪,千古长留节烈名。

特制的爆竹随着韩正军一声令下,轰鸣的声音响彻天际。这一刻不管是文人士子,还是商贾小贩,亦或者农民耕夫,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一股肃穆的神情。

“去帽,为英雄默哀。”韩正军说着,脱下自己头上的战盔,慎重地托着左手,身子站得笔直,慢慢低下了头。

王安石等一干文官也脱下头上官帽,与韩正军一样,将官帽放在一手,慢慢低头。

一群百姓虽然有些不大明白,但也一一有样学样,把头上戴得各色帽子都拿了下来,垂头默哀。

“礼毕!”韩正军喊了一声,随后戴起帽子,把自己的战甲又整理了一遍,两边走出了不少穿戴整齐的士兵,走到韩正军身后。

正当百姓们奇怪这些士兵要做什么时,却只听见广福寺(现天宁寺)的钟声悠悠响起,“当——当——当……”

钟声有分长短,先是敲了一下,停顿片刻后,又再次敲了八次。在中国易学中,一代表乾,为天;八代表坤,为地。

至此送英烈之际,广福寺的钟声这样响起,代表着英雄气节永存天地间!世代不忘!

待钟声敲过后,韩正军朗声说道:“至此之际,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

身后的军士也随即同声重复了一遍,随后韩正军与一干军士便大声说道:“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

“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

一干军士反复念着这几句话,“生为军人,死为军魂,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声音响彻天际云霄,久久地回荡在天地间。

周围的民众眼睛湿润了,一个老汉擦了擦眼泪,撇开亲人的搀扶,慢慢走向前,一直走到纪念碑前,忽然大喊一声:“吾儿,走好!”

说完便跪倒在地,再次大喊:“吾儿乃当世英烈,吾儿走好!老父送你一程!”

随着老人家的一声大喊,惊天地泣鬼神地一跪倒,整个现场顿时沸腾了起来!

“儿啊,放心地去吧!娘来送你了!”

“相公,你放心地去吧!至此今生,妾定当誓死守节,上孝公婆,下怜君之血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呜呜呜呜……”现场哭声一片,哪怕是普通百姓也受其感染,摸着眼泪喊道:“英魂长存,英魂长存!”

一干军士将领们,看着这一幕,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那些死去的战友受到常州父老们这般爱戴,就算死了也能瞑目了!而他们活着的这些人,以把桑先生写得那段话当成了一个军人的人生格言。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王安石,左航权,杨渊,方左卿等一干文官也擦了擦眼泪,方左卿说道:“谁说我汉家儿郎无血性?!看看这些好儿郎,个顶个地都是好汉!”

“生为军人,死为军魂!”左航权抹了抹老泪,“说得太好了!我等身为文臣,自当也应生为宋臣,死为宋魂!”

王安石默默地点了下头,看着不远处的杨涵瑶。她此刻十分严肃,眼中闪着泪光。

虽说有杨涵瑶青霉素的救治,可此战前前后后还是折损了五千多人,更有两千多人留下了残疾。

逝者已矣,可这两千多人今后的生活又当如何?王安石考虑着杨涵瑶说得话,看着眼前哭喊成一片的常州父老,藏在袖子的手忍不住握了起来。

不管是安置这些身有残疾的伤兵还是为了以后的变法,冗兵一事已不容多耽搁。

在听取了杨涵瑶安置这些残疾伤兵的想法后,王安石在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冗兵一事或许也可以借鉴此法,朝廷也可仿效杨涵瑶所提的大办工厂,采用流水线作业之法。

采用计件制发薪,如此一来不仅能改善厢军低俸的窘迫局面,还能为朝廷增加不少的收益。

不仅能解决现在极为严重的冗兵现象,还能大大缓解朝廷的负担。冗兵之患一旦剪除,朝廷还能因此而获得不少的收益,可谓两全其美之事。

而且王安石还想到了厢军这一群体最初的产生乃是太祖为了安置流民,使其有口饭吃而不被饿死,减少因流民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此法虽好,可放到现在显然已成了朝廷的累赘。在国朝问鼎之初,天下初平,可内在矛盾依然激烈。

太祖为稳定人心,出得此法,使得混乱的天下终于是渐渐安定了起来。可到了今日,此法不再适用。

可这么多人若放逐随流得话,那天下必将大乱。对于冗兵一事,王安石一直没有什么好的想法。

可从杨涵瑶安置这些伤残士兵的法子来看,他忽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没有再比这个法子再合适得了。

当然对于借用伤残兵士,这事已然不是王安石能做主得了。厢军虽只在州,府负担着一些杂役的活计,等有战事再穿甲上战场。

可这毕竟是朝廷的军队。杨涵瑶要安置这些伤残人员,没有朝廷的首肯,等同造反。

所以王安石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打算等这送英烈之事完毕,立刻上书朝廷,将杨涵瑶说的事情奏报上去。

同时奏报上去的,除了此番战役的细节外,还有许多事要说。比如这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等诸多杨涵瑶提出的细节。

最后才是他提出的先在常州试行,启用部分厢军,开办工厂,收购北地的羊毛,羊奶,用以做羊绒衣裤以及杨涵瑶说得奶酪。

他本想把杨涵瑶说得羊吃人理论也一起奏报上去,但考虑到杨涵瑶的实际情况,王安石可以想象一旦自己这折子递上去了,小小的杨涵瑶难免会成为世人攻陷对象。

他可不想杨涵瑶受到什么伤害。她是一个纯正之人,是个好孩子,理应受到保护。

想到这里,王安石暗暗叹息了一声,暂时不要把这个写上去了。不过关于杨涵瑶的盛世论倒是可以写一写。

让那些素餐尸位的人看一看!一个小女孩都有如此决心与忠君爱国之人,你们身为朝中大臣又在做了些什么?

随着太阳西下,英雄纪念碑前又慢慢恢复了平静。高达十米的英雄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烈士陵园内,矗立在这常州南大门外,静静地注视着这座古城与古道上来往的人群。

就像英烈们的灵魂还未远去,以另一种姿态静静地守护着这方土地生活着的人们。

夕阳如残血般鲜红,照着英雄纪念碑,照着烈士陵园内还在紧急赶工的工匠们。

没有人埋怨,甚至有普通的百姓自发地参与到修筑烈士陵园的工程去。不计回报,各自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或是帮着抗东西,或是从自家拿出饮水与食物送与参与修筑的工匠们。

每个人的神情都很端庄肃穆,默默地在心中为英烈祈祷;默默地挥洒汗水,只为已去的英烈们能早日入土为安……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