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冬至风云(中)求月票!(1 / 1)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222 字 2个月前

很多事物的发展态势,站在马后炮的角度可以一目了然,但是身在局中的当事者却难以觉察,这跟是否聪明完全没关系。

比如此时的申首辅认为,自己是大明当今最合适当首辅的人,没有人能比自己做的更好。

只有自己具备上下左右调和、维持朝廷总体稳定的能力,皇帝也不会认识不到这点。

申首辅所有行为的思路,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这也是他成功干了八年首辅的经验之谈。

但包括申首辅在内还没有人意识到,经过与外朝大臣几年的拉扯后,皇帝的耐性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此时的万历皇帝已经对内阁的和稀泥作风极为不满意,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他已经想给内阁上强度,逼迫内阁坚决站在自己这边,最起码要帮着自己反击外朝压力。

皇帝这种要“逼良为娼”的心态,与申首辅那种继续两头糊弄的思路,显然是完全错位的。

没认识到皇帝心态的变化,所以申首辅才会对林泰来的锦囊内容产生怀疑。

但鉴于林泰来过往预言的高度准确率,申首辅又不得不重视,便对好大儿问道:

“如果林九元认定皇上会用外泄密疏这种手段,那林泰来可曾留下应对或者破解之法?”

申用懋摇了摇头,“没有,林九元的锦囊内容就写到这里。”

“就只有这些,下面没了?”申首辅有点不能相信的说,“林九元向来思维缜密,每每提出问题之后必然还有应对办法,这次竟然没有?”

申用懋非常肯定的答道:“下面真没有了。”

申首辅便做出了最终判断,“看来林九元真实目的只是通过危言耸听,阻止我进呈密疏解释而已,而不是真有多严重的后果。”

申用懋隐隐有些不安,力劝道:“父亲!还是听从林九元的吧!”

看到好大儿这种对林泰来的盲从态度,申首辅又有点逆反了,语气很重的说:“我作为首辅,必须要与皇上保持有效沟通,不能让皇上产生误解,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申用懋见父亲不悦,也就不敢再劝了。

因为国子监年终放假,在国子监读书的王次辅好大儿王衡也回了家。

他正在陪着次辅父亲王锡爵说话时,忽然从申府传来消息,说申首辅仍然卧床不起,所以婉拒了王次府会见的请求。

王锡爵苦笑几声,起身就往书房去,同时对王衡说:“你先下去歇息吧,为父去写奏疏。”

王衡好奇的问道:“夜色深了,还要写什么紧急奏疏?”

王锡爵稍稍解释了几句:“今日内阁碍于舆论压力,不得不联名上疏,反对皇上罢免罗万化,我草拟奏疏时写上了首揆的名字。

如今首揆拒绝见我,说明他是彻底打算装作不知情了,那么我这个次辅就成了主要担责之人。

故而须得写密疏向皇上好生解释,表明迫不得已的苦衷,说清楚并非本意,免得皇上误会了我。”

他王锡爵才不是那种明知可能产生误会,也不去解释清楚的糊涂人。

王衡便道:“事关重大,不打扰父亲了。”

王锡爵又想起什么,指示说:“你去找翰林院侍读方从哲,请方从哲多辛苦一下,劝说同乡礼部尚书罗万化主动辞官!

这样对各方都好,不然就成了不死不休的僵局了。”

王衡顺便拍了句马屁:“见父亲调和鼎鼐,真有首辅之姿也!”

王锡爵催促道:“此事不便托付外人,你快去办事!”

首辅哪有那么好当上?除非申时行这次脑子进水了装傻到底,而他王锡爵的善解人意又能被皇上认可。

但以申时行的老练圆滑,怎么可能在这种敏感时期犯错?

内阁联名反对皇帝旨意,这是一件非常醒目的特殊事件。尤其在国本问题极为激烈的时刻,尤其显得瞩目。

此事传开后,不知在朝廷引起了多少议论。

左都御史陆光祖冒着“结党”风险,悄悄的亲自拜访三辅王家屏。

当前的形势实在太敏感了,清流党人又站在风口浪尖上,他必须要获知第一手的资料,避免产生任何误判。

王家屏分析说:“皇上应该是想看看内阁的态度,如今内阁联名上疏反对罢免罗万化,应当能将皇上之怒火吸引过去。”

陆光祖关切的问道:“是否会波及到你?”

王家屏轻松的答道:“首辅是申吴门,主持并执笔的人是王太仓。

有他们两个在前面,板子打不到我身上,我又能有什么事情?”

陆光祖也甚为欣喜的说:“你若能稳如泰山,那就好极!

在冬至这个节点上,皇上的注意力若放在内阁,我们外朝科道官也能暂且安全了。

你也知道,我们同道的言官实在不能再折损人手了。”

现在清流党人尤其是言官,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在国本之争里,他们不上不行,但上了后,又怕损失人手。

被林泰来连年扫荡,本来人力资源非常充沛的清流势力言官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

在前些年的巅峰期,六科十三道全加起来,清流势力能凑出四十人左右的言官阵容。

经过《金瓶梅》七君子、西直门非法出游事件、七战七捷功臣被诬告等等一系列事件的打击后,现在清流党人言官的数量不足巅峰期半数了。

对此王家屏只能无奈的说:“趁着林泰来不在京师,抓紧时间休养生息,选拔行取一批御史吧。”

陆光祖点点头,既然已经摸清楚了情况,那就可以告辞了。

下面的压力都在内阁那边了,他们外朝言官暂时可以喘口气。

无论怎么议论,大家都认为,四阁老赵志皋应该是内阁最没压力的那个。

但事实相反,赵四今晚直接失眠了。

两三个月前林泰来在更新社内部做过的形势报告,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回响。

“历史一定有其必然性!在国本之争激烈化的节点,皇帝一定会厌烦了内阁和稀泥,一定会逼着内阁下场!”

“历史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说不定在哪个契机,就能引发出必然性的结果!”

可能不少人听过林泰来这种近乎玄学的观点,但只有赵志皋深信不疑的听进去了并记住了。

关键是林泰来临走前,私下里还说过一句话:“赵志皋!在一年之内的机遇期,到底要做首辅还是做次辅,你自己看着选吧!”

辗转反侧的赵老头忍不住就不停的琢磨,难道这次就是林泰来所说的那个“契机”么?所谓的历史必然性要发生了?

怎么这样关键的时候,林泰来却不在京师?

没有林泰来手把手的指点,这心里就真不踏实啊。

(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