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房间分配(1 / 1)

双抢彻底结束后,士桥村又来了一批新的知青。

这次一共有六个人,三男三女。

突然来了六个知青,知青点的屋子一下子便不够住了。

一开始修知青点的时候,大队长他们以为最多来个五、六个知青,应该就够了。

谁能想到这一年年的,每年都有新的知青下乡,而且每年分配到他们村的人还不少。

别的村,最多也就分配四个知青,偏偏他们村,分配的知青是最多的。

大队长他们跑去问领导,领导说,你们村条件好一点,多分配几个知青也没关系。

什么叫没关系,关系大了。

每年都是这么多知青,他们最开始修建的屋子眼看就不够用了。

更别提这些知青们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到时候还得分他们村的粮食。

偏偏这是领导们的决定,大队长那是敢怒不敢言,只能老老实实的把这几个知青给接了回来。

又新来知青了,这个消息在士桥村连半点涟漪都没溅起。

实在是这几年陆陆续续的有知青下乡,村里人已经习惯了,也不再跟一开始似的看稀奇。

大队长清点了一下,知青点的房间就只剩下两间。

刚好三个男生一间,三个女生一间。

虽然房间不算大,但挤一挤住三个人还是不成问题。

偏偏这群知青们不愿意,一来就发生了争吵。

“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就得三个人住一间?

我听说最先下乡的人都是一人一间,怎么到了我们这里就变了?大队长不会是区别对待吧?”

“就是,这房子本来就不大,要是三个人睡一起,连下脚的地都没了,我们也要申请一人住一间。”

“大队长,都是下乡知青,你可得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我们刚来就欺负人吧?”

“对啊,要实在没空房间,就让单独住一间的人把屋子让出来,两个人一间总比三个人一间好吧?”

“大队长,我们也不是故意为难你,实在是三个人挤在一起太拥挤了,我们的行李都没地方放。”

说话的是三个姑娘,也就是今天新来的女知青。

她们分别是,朱含秀,许珍,姜文丽。

另外三位男知青分别是,吕松,彭飞云,王凯军。

知青点的其他人全都在屋子里待着,一个个竖着耳朵仔细听外面的动静。

新来的女知青一来就闹事,看起来都不是好惹的性子。

这往后他们知青点可越来越热闹了。

“这......我问问李知青和苏知青她们吧。”

大队长也有些为难,只能尽力帮他们问一问。

只希望李知青跟苏知青她们能同意,不然这三人还不知道怎么闹呢。

他们外面说话这么大声,李鱼跟苏清荷自然也听到了。

当然也包括大队长最后说的这句话。

说真的,下乡这么久,她们一直都是一个人睡一间屋子。

这冷不丁要跟陌生人一起睡,她们可不习惯。

再说了,这新来的知青一看就是个多事的。

又没接触过,也不了解她们的具体性格。

苏清荷跟李鱼是一万个不愿意跟她们一起住。

可是她们也不想看到大队长这么为难,一时间纠结不已。

王建林的性子本来就不算好,听到有人打清河屋子的主意,怒火中烧,再也忍不住,直接跑出去怒道。

“说什么呢,女知青的屋子是她们自己选的,先来后到,她们凭什么让出来!”

刚刚这三个女知青说的话,王建林在屋子里听得一清二楚。

这才刚来就开始闹事,真是烦人精。

这里可不是她们家,王建林更加不会惯着她们。

苏清荷见王建林为自己打抱不平,也坐不住了,连忙推门出去。

其他知青担心王建林跟新来的知青发生冲突,也紧跟在后边。

大队长担心她们起冲突,连忙说:“这个,这几位新来的女同志们,你看要不你们三人先将就将就?

等我们村的人有空了,再给你们多盖一间屋子?”

“不行,等你们把屋子盖好,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大队长,我们可是号召政策才下乡的,你们就是这么对待我们知识青年的?”

女知青们也不傻,知道大队长这话是为了先稳住她们。

可是凭什么她们后下乡就得三个人挤一间屋子。

都是下乡知青,谁又比谁高贵不成?

“哎哟,同志们,你们这话可就说重了,别以为我们农村人就不懂政策。

人家大领导都说了,这知识青年下乡,就得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哪怕环境再苦,再累,也得坚持下去,你们说是不是?”

大队长心里其实也为难,也不想对她们说这些话。

而且他清楚,这几个女同志的要求并不过分。

可是苏知青她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住一间屋子,这突然要跟陌生人合住,她们心里肯定也不愿意。

所以大队长才想先安抚好她们,到时候等村里不忙了,再找人多盖几间屋子。

知青点眼看着就不够住了,确实也该扩建了。

要不然,明年再有知青下乡,到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安排。

哪知道,这三个女同志性子这么冲,非要让苏知青她们让一间屋子出来。

偏偏这王知青又是个护犊子的,一听有人要抢苏知青的屋子,顿时就怒了。

“大队长,你这话没错,但凭什么她们就能一人住一间屋子,我们就得三个人挤在一起?

你分明就是看我们是新来的,故意针对我们。”

“对,你就是针对我们。”

“不公平,我们要去县里找领导反应。”

三个女知青里面就属许珍叫的最欢。

没办法,她本来在城里待的好好的,还在读高一呢。

谁知道上面突然出什么政策,说是职工家庭必须得有一个孩子下乡。

她们家就她跟妹妹许珠两个女儿,妹妹才十岁,还不到下乡的年纪。

再说爸妈也舍不得妹妹去乡下吃苦。

这不,下乡的名额自然也就落在了她的头上。

一路颠簸,来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不说,还得跟另外两个知青挤一个房间,这让她怎么受得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