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哪户人家的公鸡和狗,天都还没亮,便打起来了,鸡犬相鸣,吵闹个不停。
往常这个时候,府城已经开始热闹了,担着包子馒头或者新鲜的蔬菜的小贩会在小巷里叫卖,而城里也会有人起来赶着倒夜香,做早饭。
但今日的府城却异常安静,除了狗叫声与鸡叫声,整个府城没有一户人家打开门窗。
“哎,婆婆,怎么办啊,家里没多少粮食了!”年轻妇人有些发愁,“这到底要关多少时日啊?”
婆婆从房间里出来,她经历的事儿多,也不怎么着急,在水缸中舀了些水,喝进去后才说道:“不用怕,只要不是那红毛子打来,咱们就不担心。”
妇人仍然紧锁着眉头:“可粮食怎么办?”
“也不可能将我们都饿死吧,再等等看,你去门前扯点菜,咱们今日随便对付些。”
见婆婆一副不慌不忙的样子,那妇人的眉头也慢慢舒展了开,只是还是有些放心不下:“可相公和公公还没回来啊......”
相公和公公都去了湘江府,相公跟着公公学了木匠的手艺,每月的大半时候都在湘江府干活。
主要是陶阳府的人少,连当初夏国都看不上,收了周围的湘江府与广阳府,就是不来这更偏一些陶阳府。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沙国也没瞧得上他们。
若是一直封着陶阳府,婆媳俩肯定是要饿肚子的。
婆婆脸色都未变一下:“就是不在才好呢,我们两个女人,就算真的有什么事,也不一定会死......”
妇人停下了手中的活,立马瞪大了双眼:“婆婆!”
婆婆轻轻咳嗽了一声:“你怕什么?就是被那些畜生糟蹋了也没什么的,大郎也不敢嫌弃你的!”
妇人又怕又羞,她知道婆婆说的是实话,只是自己根本不敢去想。
"可是婆婆......"
"好啦,好啦。"婆婆打断了她的话,"你也别担心,我们只是两个女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最终情况仍然和婆婆想的有些不同,他们没被关三天,只关了一天就被放出去了。
她们刚出去,便看见有士兵骑了高头大马到处通知让百姓们去户政司报到。
又看到告示处贴了新的告示,只是认识字的没几个。
左邻右舍都排好了长队,只是一个个都和她们一样,一脸惊惧茫然,不知道自己要排到哪里去。
一个士兵喊道:“你们赶紧排到队伍中来!不许插队!”
婆媳俩互看了一眼,都不知道那个士兵是在跟谁说话。
“说你们两个呢!”士兵又喊道。
她们俩心头一跳,这才立马进了队伍的最后面。
那个士兵也走到了她们身后,看起来是要将她们押送到哪里去。
婆婆看了一眼媳妇儿,想着媳妇还年轻,自己的儿子也大了,往后也无需她再操心了,于是在走了一段路后,便小心翼翼地对后面的士兵问道:
“军爷,这是要带我们去哪儿啊?”
她不敢看这个士兵,士兵长得又高又壮,还黑得很,一身的盔甲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竟在阳光下亮晶晶的,随时走路一只手都放在腰间的佩刀上,一看就是军纪严明,训练有素的士兵。
婆婆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是这士兵被她问恼了,她便立马跪地求饶。
可让她意外的是这士兵态度却一点也不差,甚至像是对她笑了笑:
“选你们去干活的,放心吧,以后这个府城我们县主大人接手了,只要是愿意干活的人,以后都会有好日子过的。”
婆婆讨好地问道:“军爷,是什么活啊?”
征劳役吗?那可惨了。
只是值得庆幸的是,丈夫和儿子都在外头,不管是征劳役还是征丁,那可都是十死一生啊。
排在婆婆前面的人此时虽然不敢转头,但是也都竖着耳朵听他们的对话。
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百姓们,也不敢有任何反抗的心,只能在心中默念,希望这个将陶阳府攻打下来的县主大人不要太坏。
“要做活儿的地方可多了,咱们新开的纺织厂要人,养殖厂也要要人,纸厂、盐厂都要扩大规模,你们这里的矿厂更是缺人。”
那士兵一看婆媳俩的脸色,便补充道:“不过,挖矿的工资最高,而且每日都要发糖,隔两日便能吃上一顿肉,不过这些都是自愿的,你们要是不愿意去,我们也不会勉强你们,但是以后看着身边的人日子过得好,可别眼红!”
婆婆前面一个瘦弱的男子此时深吸了口气,小心问道:“你们是哪里的兵啊?”
士兵闻言,骄傲地挺直了胸膛:“我们是青阳县主手下的兵,若是你们这里有人想当兵也可以报名,不是我吹牛,进了咱们护卫营可比干别的都好,日日都有肉吃,军饷还高。”
“要是出了事,壮烈牺牲了,家里除了会发抚恤金,家里的人还能按月拿到粮食或者银子!“
说完他又打量了一眼男人:“不过,你这身板,看着就不行。但是也不用丧气,我以前也不比你好多少,这不也练出来了吗?”
很快,他们便被带到了户政司的门口,门口摆了几张桌子,士兵们叫他们挨着去桌子前排队,这次没人提醒,但是排队的所有人都不敢随意喧哗了。
婆媳俩懵懵懂懂地随着队伍往前走,很快便轮到她们了。
“姓名。”
坐在桌子后的年轻士兵手里拿着一支笔,桌上摆着纸,士兵抬头看了婆婆一眼。
婆婆立马回道:“老身叫方氏。”
士兵叹了口气,但态度仍然还好:“我是问你的名字,你姓什么,又叫什么?”
婆婆茫然极了,她哪有什么名字,“我夫家姓周。”
士兵崩溃极了:“我问的是你,不是你的夫家,你没小名吗?你出嫁前爹娘如何喊你的?”
婆婆被他吓了一跳,立马嗫嚅着说:“我娘家姓赵,我娘叫我小妹。”
士兵赶紧动笔记录了下来,又道:“赵小妹,你多少岁了?”
“不记得了。”
士兵有气无力地继续问道:“大概多少?“
“四十?”
“那就四十吧!你家几口人?住在哪里?都是干什么的?”
婆婆一脸呆滞,这问这么多干嘛呢?
还没等她开口,那士兵又道:“可别想能够瞒着,你们就算现在不说,可如果你们家里人从外头回来了,可就不算陶阳府的人了!”
那可不行,他们家好不容易才在府城中立闻脚跟。
婆婆立刻回答:“我家四口人,住在北门,最右边的第二户。我丈夫和儿子都是木匠。”
士兵点点头:“行了,都记上了,来按个手印吧!”
说完,他打开一盒印泥:“两份你都按上,这一份你带回家去,要是家里还有别人在,让他也过来,你拿一份走便是了。”
婆婆按完手印后连忙让开,让她的儿媳来报信息。
媳妇儿报完后,士兵便拿了一份纸给她,说道:
“这就是你们家的户籍了,你家既然就你们两个人,户主就是你了吧。"
随后,士兵看了眼婆婆,又说道:"不过,你要让你媳妇当户主也是可以的。
媳妇连忙退后两步,摆手说道:"不......不行,让我婆婆当户主吧!我不行的!
婆婆:“......”
"好了,你们先走吧,三日后便会有人把身份凭证送去给你们的。"年轻人指了指另一边,"你们跟他们走就行。"
于是,婆媳俩又懵懵懂懂地拿着一张纸走去另一边。
而婆婆已经傻了,她怎么就成户主了?户主不是只有男人才能当的吗?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