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给嬴政的一封信(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1177 字 2023-09-28

这一刻,如果徐福再跟他说能够以一封书信便可救楚国,他一定是没有任何怀疑的。

看罢之后,他还久久沉浸在这封书信中,回味信中一字一句。

徐福的书信全文在李园眼中逐字排开,大意如下:

“天下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是秦国和楚国,现在外臣听闻秦王想要讨伐楚国,这就像两虎相争,而最终让呆滞的猎狗得到了便宜,秦王不如与楚国修好。

外臣听说,物极必反就像是冬夏交替,安极而危就像是堆叠棋子。如今秦国占据天下一半的土地,西北两方已经达到了极边远的地方,这是有史以来列国从未有过的广阔土地。

自秦先王孝文王,庄襄王,到王上共历三代,三代君王从未忘记使疆土扩展到与齐国接壤,从而切断列国诸侯抵挡秦国的交通要道。

秦王多次派遣盛桥到韩国担任监国,盛桥不负使命,兼并北方燕国的土地入秦国,如此秦王不费士卒,不耗损国力便能拓土百里之地。

秦王又发兵攻打魏国,封锁大梁城,占据河内,攻速燕国南部的土地,酸枣,虚,桃人等地,楚国和燕国虽然屯兵观望但却不敢与秦国交锋,秦王的功劳已经很多了。

倘若此时秦王能够厉兵秣马修养两年,再出兵攻占蒲、衍、首垣,兵临临仁,平丘城下,那么小黄与济阳也将会不战而降,魏国届时便只能屈服于秦国。

秦王若能再割让濮、磨以北之地送给燕国,以此笼络燕国,如此便能掌握齐国和秦国之间的通道,切断魏国和楚国之间的联系,这样一来,山东诸国即便能够组成联盟,也没有办法威胁到秦国了。

眼下秦王的威名正盛,秦王此时若是能够守住自己的现在功业威名,停止攻伐的想法,而施行仁义的举措,才能使秦国没有后患,并且继承秦国三代君王的意志,成为秦国第四个伟大君王,成就秦国的霸业指日可待。

然而如果秦王仰仗着兵强马壮,趁着击败魏国的威压来使天下诸国屈服,外臣担心秦国自此后患无穷。

《诗经》上说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易经》:中也说过‘狐濡其尾。’

这些都能说明始易终难的道理。凭什么断定事物必然如此呢?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当年智伯只看到攻伐赵国很有利,但却没能料到榆次之祸。

吴王发现攻伐齐国有利可图,但也不曾想到有干遂之败,这两个国家不是没有强大的实力,而都只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最终覆灭。

吴王相信越国,放心攻打齐国,取得了艾陵之战的大胜,但胜利归来却被越王擒杀于三江之浦,智伯轻信韩国和魏国,与两国合力攻打赵国,围攻晋阳,却在即将胜利的时候韩国魏国倒戈相向,杀智伯于凿台之上。如今秦王念念不忘灭亡楚国,却不曾想到楚国一旦灭亡,韩国和魏国的实力便会因此增强,外臣为秦王感到忧虑和不明智。

《诗经》上说:‘大武远宅不涉。’由此看来,地处偏远的楚国最适合作为秦国的盟友,而毗邻秦国的国家才是秦国最为紧要的敌人。

《诗经》上又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如今秦王受到韩国,魏国的迷惑而对他们施予信任和亲近,这无异于吴王轻信越国。外臣听说,‘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外臣认为,韩国魏国是担心亡国灭族才假意屈服秦王的并非是真心臣服,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秦王没有给韩国魏国很大的恩惠,反而与之有累世的怨恨,韩国魏国的子民历代丧生于秦人手中的不可胜数,因为秦国的征伐而国家残破,宗庙坍塌,百姓被剖腹毁容,身首异处,暴尸于荒野,触目可见,而被掳掠押送的,更是填满了道路,鬼神无人供奉,而百姓无法生存,沦落为别人奴仆臣妾的,遍布诸侯各国。韩、魏如果不亡,秦国则永难安宁无忧,此时秦王却全力攻楚,难道不是大大的失策吗?

外臣诚心为秦王考虑,秦王最好的选择莫过于与楚国重归于好。

如果秦国和楚国能够合二为一,那么兵临韩国,韩国一定会俯首称臣。秦王凭借山东崤山的险要地势,加上河曲的地理优势,韩国必然只能成为秦国关中的一个臣属,这时候秦王以十万大军兵临郑地,魏国必然恐惧心寒,献上许,鄢陵两座城池,上蔡和召陵都不会和魏国往来了,这样魏国也成为了秦国关中的一个郡属。

齐王一旦和楚国交好,韩国魏国便只能竭尽全力与齐国争地,齐国西边的土地迟早都会成为秦国的土地,这时候秦国的土地自西海至东海,横绝天下,燕、赵与齐、楚相互隔绝,然后加以胁迫,四国不待出兵攻打,便会臣服于秦。”

……

这一封书信写的条理清晰,站在楚国的角度,对于秦国当前面临的时局利害分析的极为透彻,全篇将楚国与其余五国区分开来,撇清了楚国对于秦国的威胁,表达了楚国愿意与秦国结盟共同对抗列国的诚意。

通篇下来让看的酣畅淋漓,实在是一封惊世罕见的书信,尽管这封书信多有损伤楚国尊严,但倘若嬴政能够认可,便能解楚国一时之危。

李园一时间难掩心头喜悦激动之色,情不自禁的惊呼一声:“先生真乃神人也!”

徐福摆手说:“不过是一篇书信罢了,哪里敢称什么神人,大人莫要抬举了。”

李园最善于阿谀奉承,此时却是发自内心,他不曾真正佩服过几个人,如今徐福算是其中一个。

李园赞叹说道:“能写出这般书信,足见先生胸中有天下,天下事犹如先生手中的脉络,一横一竖先生了然于心。”

“成与不成大人一试便知,我还要赶路,便不送大人了。”

徐福不愿再与李园多言,随意找了个由头,想要打发了李园。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