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所谓的最好的选择,其实都是李牧做出来给他看的;所谓的最好的选择,也只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他做出决定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他向来以计算周密而自信,却从未想过一个人能够计算至如此精细的程度,他与李牧相比,当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计算的是战局,而李牧另辟蹊径,从始至终计算的,只有他一个人的人心。
在秦军将官士卒看来,秦军似乎是什么都没做,就已经陷入了极端被动的境地,秦军将官士卒心里都很清楚,战事拖得越久,对秦军越是不利。
现在一眼便能看到结局,他们已经没有了起初时的斗志,既然已知无法战胜,又何必在此忍饥挨饿?
如此一想,更是归心似箭,然而主将桓崎还抱着一线希望,他不想无功而返,桓崎现在还有什么可依仗的呢?
桓崎还是想等一等,因为秦国不会眼睁睁看着一支大军被困于此,定然会派出援军,一旦有援军打破此间僵局,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
大军停留在中人城下,每日消耗巨大,往常每日都有粮草送来,倒不觉得什么,桓崎也不用费心,而如今已经再无补给,桓崎算是一支孤军深入赵国腹地,以战养战之策,也未能奏效,首要方案未能实施,制定其它方案也未能完全达成,那么桓崎期待的援军,此时又是如何情形呢?
南路杨端和进攻番吾,陷入焦灼,赵人得知秦军西路主力被困滹沱河北,越发坚定了抗秦的意志,虽然杨端和得知桓崎陷入被动,当机立断改变原定战策,奋力摆脱番吾挥军北上与桓崎汇合,然而番吾赵国军民,竟然不顾一切开始向秦军反击。
赵国的军卒不再避战,赵国百姓不再躲藏,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用血肉之躯建造了一堵难以逾越的城墙。
南路秦军,就这样被赵国军民死死拖住,难动分毫。
再说王翦,他在井陉陷落之初,便已经赶到,可是他单枪匹马而来,无法通过被赵军截断的通道与桓崎取得联系。
想要在短时间内聚集一支能够打通粮道的大军,也是极不现实,井陉周边和郡县士卒都已充抵西路伐赵大军,现下都在赵境,自别处郡县调兵遣将,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当此情形,连王翦也犯了难。
于中人城下苦等数日,桓崎更是为难,秦军就像是陷入了一片茫茫无际的沼泽,现下军中已经断粮日,部分生病或是瘦弱的军马已经被吃完了,周边粮食也都搜寻干净,甚至连树皮草根也没放过,但士兵们还是不能果腹。
这些久经沙场的强壮的秦国士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直至瘦骨嶙峋,孱弱如同身患大病,大军的战斗力因此而被严重削弱。
桓崎曾听闻父亲说起过长平之战赵军的境况,此时秦军与那时的赵军相比,再过几日之后,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桓崎又在中人城下坚持两日后,终于放弃了等待援军的想法,如果援军能来,应当已经来了,指望国内打通井陉补给线已经是不可能了,眼下只有退,且要立刻退,否则恐怕秦军来不及到达赵国南境与南路汇合,便将全部饿毙。
桓崎终于下令撤军,秦军走的匆忙又狼狈,匆匆之间丢失了许多辎重、军械,甚至还有随身的盔甲。
尽管他们眼睛里还带着凶光,但行动已经怠惰了,他们相互扶携缓慢移动,如同奔走千里疲惫饥饿的狼群,中人城里的赵国军民欢呼雀跃。
徐福站在中人城城头目送秦军离去,没有太多的情绪,因为他知道现在还不是结束,赵军的处境像表面看起来乐观,接下来必定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那,也许是真正决出胜负的一战。
当桓崎率领大军撤退到滹沱河时,徐福率军紧随其后,看到南岸尽皆赵军旌旗,原来是司马尚自宜安包抄而来,并且复取安平,又在滹沱河南岸扎营修筑壁垒,秦军的退路被赵军截断。
此时秦军已经被赵军封锁在顾城以南,灵寿以东,安平以西,滹沱河以北的广阔平原之间,
平原虽广阔,足够秦军施展,然而这样的地形对于赵军骑兵主力而言,无疑是最好的战场。
现在的局面正是徐福最初设想的那般,只不过当今之秦军,不再是当初那支强悍不可战胜的虎狼之师。
以秦军当前之力,如果想要强行突围,或许能够凭借人数优势让一些士卒突围出去,但一定会死伤惨重,逃亡途中又将被赵军一路追杀。
桓崎深知利害,命令大军就地扎营,并下令宰杀军中所有的仅存的战马,这意味着他放弃了突围的想法。
与此同时,桓崎写了一封信,使人递往顾城李牧帅帐处。
桓崎信中写道,请求与赵军正面决战。
这封信写的未免太过天真,但桓崎明白,像李牧这般人物,也许能够理解他的天真,成全他的天真,因为无论是否承认,他已经成全了李牧,李牧也该成全他,如此算是公平。
果然,徐福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当即便同意了桓崎的请求,徐福要战,赵国要堂堂正正洗刷耻辱,必须正面击垮秦军。
如此,才能告慰死在秦军手下的赵人在天之灵,这也将是他今时今日作为赵军统帅,为死去赵人,做的最后一件事。
赵军用了两日时间归拢,用了一日时间休整,到了第三日时,终于全军出动开赴与秦军决战的战场。
赵军主力除了留守滹沱河以北顾城、灵寿、安平及滹沱河以南井陉之地之外,宜安、赤丽现在有大军五万精锐;而秦军经过这漫长时日的消耗,拢共只剩下七八万士卒,秦军依然多于赵军。
徐福身披大将军盔甲,坐于中军战车之上,率领着士气正旺的赵军,由西北方向开进而来。
一如他盔甲上的颜色,七分红三分蓝,这是赵军标志性的色彩。
赵军士卒人人身穿蓝色胡服短衣,红色甲胄,胯下战马,亦是红蓝相间的挂甲。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