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招聘广告(1 / 1)

第166章 招聘广告

1868年10月3日。

《斯图加特晚报》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

急需建筑工人。

要求:熟练工人。

熟悉各类德意志风格建筑。

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

家人可以一同前往。

工作地点:海外。

待遇:分配住房,为子女提供免费教育,每天工作八小时,月薪工资3泰勒零5格罗申。

这样一份在任何时代,都可能被当做诈骗的广告,但内容对于符腾堡地区的工人来说确实诱惑十足。

而机遇总是光顾倒霉蛋,不过能不能把握住就不一定了,在这个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的时代,工人过的十分困苦。

尤其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老板辞退的失业工人,费舍尔就是因为年纪大了被老板抛弃的工人。

费舍尔其实年龄不算大,也就三十多,但是老板么,总是喜欢那些年轻力壮的。

随着欧洲工业化的进行和资本主义农业兴起,没有土地的德意志农民纷纷破产。

尤其是德意志西南地区,这些年收成还不好,对于农民群体可以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许多农民被迫背井离乡,寻找出路,城市会吸纳一批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斯图加特作为德意志西南地区的大城市自然涌入许多农民。

劳动力市场,形势一片大好,顺带着斯图加特的老板们也开始变的挑剔起来。

城市并不能解决这么多人的生计问题,尤其是以农业为主的德意志西南地区。

剩下人的只能另谋出路,这个时候东非殖民地和美国出现了,黑兴根财团主动出击,创造了持续半年的东非德意志移民潮。

而费舍尔并不是农民,从他爷爷开始,一家人就是建筑工人,靠着微薄的薪水养活着一家人。

不过费舍尔的爷爷很明显不是什么能力出众的人,而且比较能生,有四个儿子。

老大继承了房子,老二,老三各分得了剩下的遗产,到费舍尔的父亲从他爷爷那里继承的家产只有祖传的手艺。

费舍尔的父亲不负众望参加了符腾堡王国的军队,参与了对拿破仑的战争,很幸运,赶上了最后一场战争。

费舍尔随着联军在法国发了笔小财,攒下了一笔积蓄,退役后在斯图加特买了间小房子,同时娶了费舍尔的母亲,一位战争中牺牲战友的妻子。

费舍尔的父亲和母亲在三十多岁时生下费舍尔,费舍尔父亲只有费舍尔一个孩子,所以和父亲相比起点不错。

在父母死后,费舍尔就继承了父亲的家业,一间小房子和几件家具,还有祖传的手艺。

而且费舍尔比较幸运,和邻居家的女孩结婚了,不过日子过得一直十分拮据,尤其是在生了孩子后,一家人就过的更困苦了。

前年,普奥战争时,整个德意志地区局势都比较紧张,费舍尔本来想着能不能复制一下当年父亲的老路,靠着战争发笔小财,来养活一家人。

结果普奥战争,风声大,雨点小,尤其是德意志西南,基本没什么战火,而且普奥战争两三个月时间就结束了。

才进入新兵营,还没拿到军饷的费舍尔就被退役了,费舍尔彻底沦为了无业游民。

……

“安娜,你说我们去东非发展怎么样?”费舍尔手中拿着黑兴根财团的招聘广告对着妻子询问道。

“这事靠谱么?东非到底什么情况我们可不清楚,万一被骗过去,如果是假的,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可没有办法回到欧洲!”安娜忧心忡忡的说道。

费舍尔温柔的抚摸着妻子的头发说道:“可是我现在没了工作,总不能一直闲着,我们一家人总是要吃饭的。”

“真的找不到工作了么?辛苦一些也没有办法,欧洲毕竟比非洲那个地方强的多吧?”

“倒是有几个工厂招人,不过听说那里工作条件不好,没日没夜的工作,而且老板经常拖欠工资。

我有个朋友说那就是黑心工厂,就是把人往死里整,而且就算可以拿到工资,也很难养活一家人,一个人倒是勉强可以过活。

可我们一家一共四口人,就算你也出去多打一份工,还是不够。”费舍尔皱着眉头说道。

费舍尔说罢,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安娜依靠在费舍尔怀里苦笑道:“既然这样,看来我们只能去这个东非殖民地碰碰运气了!”

费舍尔抱紧妻子安慰道:“亲爱的,不要太悲观,非洲未必是人们描述的那样,就是吃人魔窟。

前几个月有许多人都去东非发展了,大多都是乡下的农民,听说东非一直在招移民,我在斯图加特车站附近就见过好几批要到东非去发展的农民,那里的德意志人应该不少。”

费舍尔自然是做过调查的,而且符腾堡境内的东非移民自然要在斯图加特等大城市中转,所以在斯图加特见到前往东非的移民不算罕见。

“亲爱的,如果你真的决定了,我永远支持伱。”安娜已经明白了费舍尔的心思,丈夫是心动了,但是还拿不定主意,所以才问问自己的意见。

费舍尔感动的说道:“如果东非真的和报纸上说的那样,我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

……

转眼十二月份。

费舍尔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到了东非殖民地,对于家庭移民,东非向来是非常欢迎,尤其是费舍尔这种“高端人才”。

费舍尔一家在黑兴根财团工作人员指引下,乘坐的是专门提供给家庭移民的船只,其条件远比一般船只好的多。

一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就顺利到达了东非殖民地。

费舍尔的工作地点也确定好了,就在达累斯萨拉姆。

恩斯特对于东非的一些事项,从来不留余地,就比如土著问题,肯定最后是一个不留。

同样,既然要搞殖民,那就要把事做绝,为了未来东非的健康发展,一定要将所有殖民时代的可以销毁罪证全部销毁,未来东非可不想和那些受害者的后代扯皮,东非存在的土著文明遗迹,一定要销毁干净。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