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章 舆论战(1 / 1)

这次东非政府的大规模游说活动,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反馈,除了法国比较好说话以外,奥匈帝国以及欧洲的诸多小国也做出正面回应。

奥匈帝国之所以如此,其实也很好理解,那就是战争如果继续扩大化和拖延下去,奥匈帝国也无法再创造收益,实际上在重创俄国以后,奥匈帝国基本上就实现了自己的整体目标。

而一战前,奥匈帝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志向,他的政治诉求实际上就是吞并塞尔维亚,扩大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影响力,将俄国挤出巴尔干半岛。

在沙皇俄国自行崩溃后,奥匈帝国的战略目标实际上已经达成,甚至超格完成,毕竟奥匈帝国可没想俄国这个老对头会自废武功。

除了政治目的实现以外,奥匈帝国的体制也决定了他不能无限扩张,新增领土如何消化对奥匈帝国就是一个重要问题,毕竟奥匈帝国连他本身的民族问题都无法解决,新吞并土地未来只会加剧奥匈帝国的民族分裂。

所以,如今弗朗茨皇帝,鲁道夫皇储和维也纳的高层们认为,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结束战争对奥匈帝国反而是最优解。

法国和奥匈帝国之外,则是欧洲的众多小国,除了参战国以外,大部分欧洲小国自然是希望结束战争的,这个时候从同盟国和协约国那里也捞不到油水,甚至有可能被殃及池鱼,所以东非提出和平倡议后,获得了这一众小国的支持。

……

莱茵市。

东非外交部长弗里尔汇报着外交部近期的工作情况:“现在欧洲,只有德国和英国不甘心战争的结束,德国是因为野心太大,他们不满于如今获得的战果,而英国则是损失太小,且不甘心一无所获。”

“对于德国而言,他们很清楚,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上也拿不到,但是德国在战场上的收益,仅仅局限于东欧部分地区,这并不能改变战前德国地缘上的劣势。”

“而英国也不需要多说,他们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最小,且人口问题没有法国那样严峻,所以英国政府显然没有深刻感受到战争的痛楚。”

说到底,战争能否结束,最终结果还是要看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的两个老大,即德国和英国之间的选择。

恩斯特说道:“那你们认为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会改变主意么?”

弗里尔说道:“就以我个人的观点,即便德国政府和英国政府不愿意轻易结束战争,但他们也不得不做出相关妥协。”

“最重要的是我们拉拢到了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两个二把手,奥匈帝国和法国,两国倾向停战的话,那德国和英国自然独木难支。”

“这是外交层面,在欧洲舆论层面,我们也在加强攻势,如今在法国和奥匈帝国反战舆论已经开始兴起,在英国和德国也稍有成效。”

“在浩荡的民意下,欧洲重新走向和平的概率很大,除非各国政府一意孤行,无视欧洲民众最基础的愿景。”

“如果,他们完全忽视民意的话,那只会成全欧洲工党,那整个欧洲就有可能形成“赤潮”,我想在这个大背景,各国政府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统治,那他们就必须坐到谈判桌上。”

裹挟民意从而威逼欧洲各国政府确实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当然,一个操作不好也可能弄巧成拙。

所以恩斯特说道:“负责欧洲舆论宣传的各个部门,要把握好重点,我们绝对不允许欧洲出现大规模“赤潮”。”

“所以在欧洲的反战宣传上,要格外强调工党和犹太人的作用,我们对犹太人的描述,要尽可能的倾向于阴谋论,钉死他们欧洲战争发动者的身份,鼓吹犹太商人操纵欧洲各国政坛,并且通过资本舆论等手段,挑拨各国关系,倒卖物资,非法放贷等等,任何黑锅都给犹太人先扣上。”

“至于工党,则钉死他们卖国贼的身份,尽可能的带偏人们对工党的认知和理解。”

“总而言之,矛头不能指向如今欧洲各国政府,尤其是欧洲本土的政治势力,我们需要他们继续维持欧洲社会的稳定,这样一来,才能避免工党趁虚而入。”

犹太人和工党在东非眼中都不是什么好玩意,两者实际上都在对欧洲进行渗透,前者是通过金融和舆论等手段收买欧洲官僚和贵族,后者则是通过暴力或者煽动民众来发展组织,打击欧洲各国旧势力的威信。

可以说,犹太人所代表的金融资本是慢性毒药,而工党所代表的社会变革诉求则是砍刀,不管是毒药还是砍刀,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要欧洲旧贵族和官僚的命。

在嘱咐了外交部等部门,该如何操作欧洲外交工作的方向后,恩斯特又到国防安全局,军情处两个主要负责外部间谍活动的机关进行了会议。

恩斯特强调道:“外交部等政府部门,缺乏专业性,所以你们部门要积极在欧洲展开活动,尽可能在洗脱东非嫌疑的情况下,操作欧洲的舆论战系统。”

“之前你们在法国和奥匈帝国做的就很不错,现在这两个国家,都爆发了民众反战游行,下一步则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德国和英国。”

“德国方面,要把握好度,控制一下规模,防止德国局势出现太大的动荡,至于英国方面,要尽可能的给予英国政府压力。”

随着恩斯特指示,东非的情报机关也开始了在欧洲的第二轮舆论攻势。

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德国部分区域,英国全境展开了反战,反犹,反工党这三个重点工作,再一次让欧洲社会变得混乱起来。

实际上,这种活动也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搞得定,尤其是东非的谍报机构,毕竟为了支持战争,欧洲各国都普遍加强了对舆论的控制,所以想要进行反战宣传,难度是比较大的。

……

爱丁堡。

作为大英帝国的第一大反骨仔,苏格兰人的反英态度,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而爱丁堡这个苏格兰首府,也自然成为了英国分裂势力的大本营之一。

毕竟,除了爱尔兰以外,如今想从英国独立出去的地方不少,本土有苏格兰和爱尔兰,海外殖民地的小心思更是数不胜数。

而东非国防安全局就在爱丁堡这个苏格兰的首府设置一处办公室。

在爱丁堡的一家旅社内,东非情报小组正在进行秘密会议。

“现在,伦敦方面已经吃过了一次亏,所以他们加强了对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审查,同时加强了对印刷厂和作坊的管控。”

“军情六处那帮蠢货倒是不足为虑,但是一些犹太人控制和投资的媒体,大部分都集中在伦敦,这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难点。”

“除了犹太资本这个金主让伦敦的新闻媒体不敢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之外,他们在英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少关系,通过官商勾结,从而极大影响了伦敦办事处的工作。”

“所以伦敦办事处要求我们,在苏格兰地区,发起反战,反犹和反工党的宣传工作,同时爱尔兰,威尔士和其他一些英国重要城市的同僚会和我们一起发难,从而打破犹太人的垄断。”

巴勒尔顿旅社的老板,向下属们讲解着目前他们所面对的英国工作形势。

东非国防安全局上一次,英国发起舆论攻势,就是以伦敦为中心,因为突然出手的原因,打了英国政府和犹太人一个措手不及。

实际上,如果东非国防安全局只是进行反战和反工党宣传,那自然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反犹太这一点,就触及了英国犹太团体那根敏感的神经。

英国的犹太团体,虽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挤入到美国决策政府,但是在英国也有很大的影响力,这得益于他们对英国政府的渗透,毕竟英国的贵族和官僚,没有人能拒绝金钱的诱惑,而英国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这里本身就是犹太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

所以,当国防安全局借助伦敦的新闻媒体,进行了第一次反犹宣传之后,迅速引起了伦敦犹太团体的警觉。

他们通过在英国构建的舆论网络,对这些反犹言论进行封杀的同时,也通过收买的英国政府人员,对在伦敦的反犹组织进行打击。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这也使得伦敦办事处的工作陷入了困境,所以不得不转变思路,绕开伦敦,在英国的其他地方发起新一轮的舆论攻势。

爱丁堡情报小组的组员皮德尔对着巴勒尔顿说道:“组长,我建议采用无线广播,还有传单的形式在爱丁堡发起行动,如果单纯通过报纸,时效太慢,而且容易引发英国政府的关注。”

巴勒尔顿否定道:“不行,通过你说的两种方式,并不能很快奏效,英国不像帝国,电子产品普及率高,绝大部分家庭连收音机都没有,所以传播能力十分有限。”

“至于发传单,印刷的工作量太大,同时容易留下尾巴,而且分发也需要大量人手,否则起不到效果。”

“当然,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报纸具有‘权威性’,大部分民众对报纸上所说的问题深信不疑,哪怕很多报纸上假话连篇。”

“但是,报纸反而最不容易引起英国民众的反感,相对于发传单和广播来说,通过英国本土的编辑和报社,来发表一些信息,只要我们不透露太多信息,也最不容易留下蛛丝马迹。”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盯着那些大报社,毕竟伦敦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大型报社,也越容易和犹太人扯上关系。”

巴勒尔顿的这句话完全没有问题,毕竟犹太资本的投资,显然也只会盯着那些大鱼,他们可以投资伦敦或者英国有影响力和规模的报社,但是绝对不会闲着没事,找一家伦敦贫民区中,几乎运营不下去的小新闻作坊投资。

而且越是这种小作坊,他们越会拿钱办事,就是偷偷刊印反英国政府的言论,只要价格到位也不是不能尝试。

随着巴勒尔顿的吩咐,爱丁堡小组第二天马上发起了行动,很快,爱丁堡的不少小报纸上,就出现了各种反犹言论和阴谋论,这在爱丁堡引发了热烈反响。

“嗨,布莱尔你认为这份报纸上说的是真的么?犹太人通过贿赂政府官员,从而引发英国和德国的战争。”

“劳而斯,我相信这是真的,毕竟犹太人确实有很大的嫌疑,报纸上都说了,他们就是为了从战争中获利,所以才发动了这场战争。”

“经济危机也是他们搞起来的,战争就是他们为了转移大众的视线,所以才促成了欧洲的战争。”

“而且,罗斯柴尔德的家族太可怕了,他们在欧洲每个国家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这还仅仅是冰山一角,报纸上说犹太人渗透到了我们帝国政府的内部。”

“根据报纸上所说的内部消息,我们的外交大臣贝尔福就收取了犹太人的贿赂,从而支持他们的建国活动。”

“这真是糟糕透了,根据报纸上所说,犹太人认为只有他们是最伟大的民族,其他人,包括我们苏格兰人都是野蛮和粗鲁之徒。”

“但事实上,报纸也说了犹太人只会放高利贷,搞得很多可怜民众家破人亡。”

“果然,歌剧中关于犹太人的言论是正确的,莎士比亚写的完全没有错,犹太人人均夏洛克……”

一时间,整个爱丁堡反犹言论四起,加上战争状态下,社会言论的压抑,这些满天飞的小道消息,反而更容易引发苏格兰人的认同,毕竟这些小道消息,除了贬低犹太人以外,同样调侃了英国政府,这是苏格兰人最喜闻乐见的节目。

于此同时,在包括伦敦在内的,许多英国城市,都出现了这种言论,并且因为东非国防安全局的推波助澜,反战和反犹言论在整个英国再次盛行,并且比上次来的更加汹涌。

虽然,东非也反工党,但是工党在欧洲的口碑实际上还不错,所以难以引发共鸣,毕竟工党的口号对英国工人团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1919年初,随着东非加大对欧洲舆论战的规模,新一轮的反犹主义再次高涨,甚至超过了反战的呼声。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东非的反战宣传和犹太人是绑定在一起的,既然犹太人已经东非被定义为欧洲战争爆发的元凶,那欧洲盲目的民众们,自然也将怒火全部集中到了犹太人身上。

而汹涌的民意之下,各国政府也必须重视这股庞大的力量,就算真收了犹太人好处的欧洲官员,也不敢这个时候冒头,毕竟这个时候替犹太人说话,就真坐实了勾结犹太人的事实。

所谓因利而聚,利尽而散,犹太团体通过金钱和欧洲一些官僚贵族维持的利益关系,也轻松被瓦解,欧洲的官僚和贵族们毫不犹豫的将他们的“朋友”抛弃。

甚至,有一部分国家已经开始磨刀霍霍,重新展开新一轮的收割,当然,东非并不关心欧洲各国政府对犹太人的态度,而更重视各国政府是否有诚意结束战争,结果也是好的,在这次舆论战的攻势下,各国政府终于愿意进行初步谈判工作。

(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