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山上到底有什么?(1 / 1)

不能去镇上卖烧饼了,陈乔玉就准备专心扑到地里种菜去。

可没想到事情出乎了她的意料。

你还别说,雇人就是好。

要是陈乔玉一个人,伺候菜地顶多伺候一亩两亩的,再多就忙不过来了。

但雇人之后,这家三分地,那家两分地,前前后后凑起来五六亩。

她每天只用巡视一圈,也不用翻地播种间苗,也不用挑水除草捉虫,轻松极了。

而且大家都是头茬“打工人”,接了活儿的人都对陈乔玉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热情和讨好。

见到她来,倒水的倒水,拿板凳的拿板凳,恨不得把陈乔玉给供起来。

陈乔玉心想,这就是“老板”的感觉吧。

嗯,有点小飘了。

承包的菜地人家当宝贝伺候,根本不用陈乔玉插手。

于是陈乔玉就专心伺候自己家的后院跟自留地了,时间一下子多了出来。

青杨上学早出晚归,钟斯年几乎不在家。

陈乔玉回来之后,钟斯年只下了一趟山,还是跟陈乔玉说:“不用准备我的饭菜了,我最近都不会下山了。”

陈乔玉觉得有些意外:“为啥?”

大约是试验成果不错,钟斯年黝黑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轻松来:“我们的菜成熟了,现在要看着。”

陈乔玉最近也是忙于买种子种菜,听见这个,很有些好奇心:“我能上山去看看吗?”

钟斯年没什么意见:“可以。”

陈乔玉觉得周荃说得对,钟斯年这人看着挺凶的,但其实人还不错。

得到了钟斯年的许可,择日不如撞日,陈乔玉就跟着钟斯年一起上山了。

钟斯年承包的那个山头,山腰地带有一片开阔的平地,面积不算规整,但是边边角角的加起来,算上两边的坡子,也有两三亩的样子。

中间还架着几个塑料薄膜大棚,一看就不便宜。

大棚外的土地生机勃勃,满目看过去,全是累累硕果。

陈乔玉看到有一棵豇豆藤,上面长长的豆角几乎结成了瀑布。

陈乔玉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摸了摸,豆角水嫩又结实,表面比农家的土豆角光滑一些,更细,但是更饱满。

“天耶,这都是你种的吗?”

钟斯年这种菜的本事,赶上老农民了都。

钟斯年掐了一根豆角下来,掰断给陈乔玉看:“你看这豆角,跟山下种的有什么不一样。”

陈乔玉仔细看了看:“颜色更脆嫩,豆子小,肉厚。”

钟斯年点了点头:“对,豇豆虽然是豆,但跟黄豆绿豆黑豆不一样,不是主要吃豆子的。”

“所以我们做了品种改良培育,这种豇豆豆子更小,也很难留种,但是肉更厚,吃起来口感更好。”

陈乔玉捏着豆角,又高兴又惊讶:“我还以为你们就想着增产,没想到还考虑口味。”

接下来,陈乔玉又跟随钟斯年去看了好多其他品种的蔬菜。

有的是改良口感,有的是增产,有的是改良外观——比如紫茄子。

陈乔玉他们这会儿乡下自己种的紫茄子大多是瘦瘦长长的那种,有些能比黄瓜还长,比大拇指头粗不了多少。

但钟斯年种的茄子虽然也是紫茄子,却看着厚实圆溜不少。

更像是陈乔玉在现代见过的品种。

大棚里,陈乔玉甚至看到了生菜!

要知道,枫桥镇这地界大家都还没见过生菜呢!

所以她在现代买种子的时候,都特地没有挑选生菜种子,就是因为这里没有。

没想到钟斯年这里竟然有。

陈乔玉瞬间意识到,钟斯年的试验品种,完全可以成为她的保护壳。

她禁不住厚着脸皮问钟斯年:“钟知青,你刚才说有些品种不好留种,那你种的这些也都没有种子吗?”

钟斯年摇摇头:“不好留种并不是说不能留种,只是说按照正常种植方式,这些作物的留种率不高。”

“但通过增加光照,延长采收时间,或者跟发芽率高的品种进行杂交,留种率就高了。”

陈乔玉听明白了:“那也就是说,这些品种以后种地的农民不好留种,只能找你们买种子?”

钟斯年想了想,觉得这么说也没错:“是的,我们会对种子进行一些预处理,比如增加冷化量,或者浸泡试剂,会比农户留的种子更好。”

“原来是这样。”陈乔玉心道,难怪现代那边卖种子的人说明年陈乔玉肯定还找她买种子。

当时她还想着,要是种得好,自个儿留几株做种子不就行了?

为啥明年还得买?

现在看来,卖种子的人说的那么坦然自信,应该是从钟斯年他们就开始有这种趋势了吧。

想到这里,陈乔玉便虚心问道:“钟知青,那你这里有多的种子吗?要是有的话,能不能卖给我一些?”

钟斯年倒是也知道陈乔玉在村里承包土地种菜了,想了想,去一旁的黄泥茅草棚里拿出来了一个布口袋。

他把布口袋递给陈乔玉:“品质最好的那批种子已经寄给我的老师和师门进行下一步研究了,这些是剩下来的。”

“不算最好,但是应该也比现有品种有改良。”

陈乔玉接过来那个布口袋,看到里面有一个个小纸包,应该都是包的种子。

多的能有五分钱的瓜子那么多,陈乔玉挑了出来拆开,一看,嘿,还真是瓜子。

“这是瓜子种子?”

“准确来说,这是葵花籽的种子,这是榨油型的,出油率比普通品种高15%。”钟斯年说起这些种子,就跟说起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柔情。

他还提醒陈乔玉:“里面还有一包是用来做炒葵花籽原料的,那种葵花籽出油率没那么高,但体型饱满,子粒大。”

陈乔玉翻了一下,还真找到了,不过确实不多,就二十来粒的样子。

其余的纸包上也都写着各式各样的作物名称,陈乔玉大致看了一下,以蔬菜为主,偶尔有一些粮食作物,比如黄豆和花生。

她问钟斯年:“我在省城的时候听人家说有什么杂交玉米,亩产量能达到八百斤,是真的吗?”

姚家村这地界的玉米产量不算太高,一般就四五百斤,好的时候也才六百斤。

她在现代问过粮食种子的事儿,但现代的玉米种子,动不动就说亩产一千五百斤,一千八百斤。

她是真心动,但也是真不敢。

她很想带过来种,但又怕这种事情宣扬出去,等下又跟早些年一样盲目鼓吹增产。

那时候牛皮吹出去了,大家就是饿着肚子都要先紧着往上交,最后为了“争口气”,活活饿死的都有。

所以陈乔玉不敢贸然行动,她怕到时候她能种出来一亩地收一千多斤的,但别人种不出来,回头害的还是大家,自己也成了出头鸟。

她更想知道钟斯年他们这里有没有什么先进一些的消息。

这才是她能够踮脚够得着的“先进”。

哪怕是八百斤,也比六百斤多出三分之一去了,对土里刨食的农民来说,那就是一年收入增长三分之一。

这可解决老大的难题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