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摩托车的时候,乔玉心里还想,要是现代人在这里,估计要说这不安全,太危险了。
一辆摩托坐三个人。
姚大勇在前,英子在中间,乔玉在最后,抱着英子的腰。
姚大勇面前还横着放了个大行李包,里面是他们带去县城租房要用的被褥衣服什么的。
而乔玉坐的后方,左右两边各挂了一个箩筐,里面更是放着各种琐碎物品学习用具还有一些带给老师同学们的土特产。
“乔玉,你后面挤不挤?”箩筐占的位置有点多,英子担心乔玉腿不舒服,“你腿往我这里放,搭在我脚上。”
乔玉刚想说没什么,就听前头姚大勇说:“我再往前挪挪,我这里还有点位置。”
乔玉探头一看,姚大勇几乎都要坐在发动机的缸上了,连忙拒绝:“大勇哥,你还是往后坐点吧,这样太危险了!”
她伸手把箩筐稍稍往后掰一点:“我这边可以,挺好的,咱们还是以安全为主。”
乔玉胆战心惊的,现在骑摩托也没有什么戴头盔的习惯,姚大勇压根就没买头盔,三个人现在都是直愣愣什么防护措施也没有地坐在摩托车上的。
乔玉心里暗暗说自己矫情——现代骑个电动车都被查头盔呢,结果他们这里老毛子油摩托都没什么人戴头盔。
好在姚大勇大约是觉得后座上载着两个女孩子,骑车还算比较稳当,速度并不算太快,遇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都能提前避开,避免剧烈颠簸。
有摩托车还是好,比走走停停,一路上客、下客、拉拉扯扯,还要提前好久去车站排队挤上车的小巴,方便多了。
路上英子想上厕所,姚大勇直接停车,让英子找路边的人家借厕所去,也不用像小巴上面得忍。
唯一不太好的就是灰尘太大。
现在只要是整平的路都算是好路了,别管那些碎石子是不是稳当。
而水泥路简直就是大家眼里的神仙大道了。
除此之外,基本都是黄泥巴路,即便有些地方看得出来附近的居民修修补补,用碎砖、烧过的蜂窝煤,或者其他玩意儿修补,都依旧还是土路。
摩托车一走过去,扬起半里路的灰。
幸好两家人都是家里有拖拉机的,早就做过准备,乔玉和英子都拿着丝巾把整个头脸都包起来。
姚大勇没有丝巾,就用了个布片把脸围起来,鼻梁上架着一副从乔玉店里买来的墨镜,多少能挡挡灰。
就这么的,一路风尘仆仆地到了县城。
他们租的那个小房子还在,暑假姚大勇来县城送鸭子还住过,因此不算太脏。
但乔玉跟英子还是打了水来,里里外外收拾了一通。
“乔玉,多谢你了。”英子有点过意不去,“你都不住在这里,还帮忙收拾。”
乔玉乐了:“你怎么这么说话,那我还没买摩托车呢,是不是还不能坐你们家的摩托车了。”
“那怎么会!”英子说,“坐个摩托车而已,还分什么你我。”
“那不就是了,捎带手的事儿,还分什么你我?”乔玉把投过水的抹布拧干,挂到窗户下面的铁丝上,“我一会儿先去乔丽那边,晚上直接去上课,你们不用等我。”
姚大勇就在门口擦着摩托车,闻言就是一顿:“我送你吧。”
乔玉摇摇头:“不用,我没什么行李,之前住哪儿用的东西付老师都给我收起来了,我现在空着手,走着就能去,,油都不便宜,省着点儿用。”
说完,拿起自己的行李包就走了。
明明还是有行李的……
姚大勇怔怔地看着乔玉离开的背影,擦车的手半天没有动。
等乔玉拐出胡同走远了,英子才从屋里出来,拍了拍姚大勇:“哥,算了,要不你还是去相亲,找个别的对象吧。”
姚大勇默默垂下了头,并不言语。
英子看着心里也怪难受的,他们兄妹俩在感情上好像都不怎么顺。
她喜欢的人,姚大勇偏不让她在一起。
姚大勇喜欢的人,英子倒是挺乐意他俩在一起的,可惜乔玉又看不上。
虽然乔玉和姚大勇谁都没有跟英子提过表白被拒那件事,但英子又不傻,她之前能忍住不掺和姚大勇和乔玉的事儿,现在也只能当不知道,劝姚大勇往别的地方看看去。
……
这学期来给乔玉他们上课的依旧还是省城大学的教授。
乔玉提前做好了准备,省日报和市里的晚报她一份都没落,每期都买,仔仔细细把上面的每一条新闻都看了,还做了笔记。
果然努力还是有用的,这回教室讲课,乔玉就没有那种听起来云里雾里,只觉深奥,却不知道从何听起的感觉了。
她现在能听懂老师讲的大部分了,只是还有一些特别专业的,或者跟她的生活比较远的部分,不太明白。
但她有个习惯特别好——做笔记,听得懂的,按照自己的方式简单记录下来,过后可以看着简单的字样,记起来老师讲的内容。
而不懂的,她就把关键词,甚至一些原话都记下来,等课后再去查资料,弄清楚老师讲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方便就方便在她还有一个现代后援团,那么丰富的信息网,可以让她少走很多弯路。
大家都是惜才,爱学习的。
头两节课还不怎么明显,等到三五节之后,老师跟同学们都发现了乔玉的巨大变化。
同班的同学,那些之前在县里工作的,比乔玉了解的信息更快更全面的同学,也都来找乔玉借笔记。
自由讨论的时间,大家都争着抢着把乔玉拉到自己的小队里。
“陈乔玉同学有丰富的农村手工业和小商品业的经验,让她说说,让她说说。”
“我觉得乔玉同学的理论十分先进,她从人民日报上推测出来的消息,跟朱老师说的一模一样!”
虽然是夜校,但是同样也是这个时代的领先者。
他们比农民老百姓更先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变化,又比学校里的学生多了几分社会经验,学习起来的动力是非常足的。
这种氛围是互相成就的。
乔玉的进步让同学们也都更加积极重视起来,而同学们的重视,反过来又促进乔玉更加努力。
她频繁地穿梭于两个时空,反复推敲验证自己在八十年代的学习成果,是否在现代有所体现。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