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悄悄的回京,打枪的不要(1 / 2)

“哇,志强哥,这里就是京城的机场啊,果然够大够气派,比我们金陵的机场好多了。”

“还好吧,毕竟是首都,门面总是要一点的,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以金陵城的地位,迟早会建立一个更大更现代化的机场,新机场一旦建成,一样也会很大很漂亮的。”

是的,金陵城的机场,此时还是大校场机场,其设施相当老旧,很多都是民国时期的设施。

当然,在京城首都机场建成之前,这个大校场机场,的确一直是全国最好的机场,不过那都是过去式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位于金陵城的大校场机场,早已经过时了,如今是一个军民两用的机场。

如无例外,这个大校场机场还会使用很多年,一直到1995年,才会开工另建禄口机场。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金陵城都不是一个经济特别好的城市,对民用机场的需求并不高。

在整个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海。

也正因为上海的虹吸作用跟集群效应,造成了金陵这个JS省的省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方面都十分不起眼,更多是作为文化跟历史名城。

甚至是,有一段时间,金陵城的经济水平,都不如苏州跟无锡。

当然了,机场的建设与否,也不完全看经济水平,要不然的话,苏州那个经济强市,也不会到二十一世纪初都没有机场了。

所以曹志强说的这个迟早,其实真的挺迟的,更多是随口安慰之语。

不过很显然,对方认真的相信了。

“嗯,我信志强哥的,你说会,那就一定会!”

看到那个梳着两条大麻花辫,满脸都是认真之色的小女生,曹志强微微一愣,然后就笑了笑道:“算了,不说这个了,我先带你回家,给你安排好住的地方,顺便休息一下,等休息好了,再请你吃顿好的,给你接风洗尘。”

“嗯!”那个双麻花辫小姑娘郑重的点点头,紧了紧身上的绿色斜跨布包,“我听志强哥的,你说咋样就咋样!”

看到对方这幅完全相信自己的样子,曹志强笑了笑:“那就走吧,记得跟上我,别走丢了!”

“不会的!”那个双麻花辫的小姑娘一脸认真道,“我记性可好了,很多人的算盘打的都不如我。而且我的腿脚也好,还得过全厂运动会的女子组八百米跑的第一名呢。”

听到这话后,曹志强撇撇嘴,一阵无语。

心想,废话,你是厂长最疼爱的小闺女,在厂里的运动会跟人跑,谁敢跑的比你快啊。

没错,这个一脸认真之色的双麻花辫小姑娘,名叫王晓红,是王厂长的小女儿,同时也是他派来京城的联络员。

王晓红如今已经二十一岁了,年龄其实比曹志强大,她之所以称呼曹志强为志强哥,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主要是吧,曹志强来到金陵城后,出于种种考虑,从来没对外提起过他的真实年龄,别人不问就罢了,真要是问起来,一直都说是二十八岁。

这个年龄么,所有人基本都信了,包括王厂长。

也是,曹志强身兼多职,而且基本都是实权一把手,哪怕二十八岁这也年轻的过分,要是低于这个岁数,大多人恐怕根本不信,哪怕你是高干子弟呢。

就算曹志强长得确实很年轻很帅气,可大多数人都以为,曹志强就是长得比较秀气少相而已,这也没啥奇怪的。

也是,正常来说,很多男的只要没过三十,平时又不干粗活不经风霜的话,那十八岁跟二十八岁,其实差别不大。

也正因为这样,根本没人怀疑过曹志强自说自话的年龄。

其实在这个没有身份证的年代,为了种种目的,把年龄说高的情况比比皆是。

最典型的就是进工厂打工的年轻人。

很多家庭的孩子,为了能早早进厂打工,又不满十八岁,往往就虚报年龄,把自己的年龄改成大一两岁,甚至三四岁的。

还有一些家庭的孩子,为了能早早进幼儿园,也会更改年龄。

机关事业单位更改年龄的就更多了。

不过正常来说,一般没有像曹志强这样,把年龄改这么大的,最多也就改个三四岁。

但曹志强也没办法。

他十九岁的年龄,在很多时候其实是硬伤,会增加别人的不信任感。

为了防止麻烦,对外人的话,他干脆把自己说成二十八得了。

所以,这个王晓红,是真的以为曹志强比她大,喊志强哥是一点没问题。

俩人出了机场之后,很快就叫了个三轮摩的,直奔青红的住宅。

三轮摩的,是这时代的特色交通工具。

在八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都奇缺汽车这种交通工具,而且汽车也只能单位买,个人是不能买的。

但是单位拥有的车辆也很有限,因此真正的出租汽车,哪怕是京城也不多,且基本都集中在各大运输公司那边,或者停在各大涉外酒店的停车场。

那种走在路边挥挥手,就拦停一辆出租汽车的情况,至少在一九八三年还不多见。

同样道理,像机场火车站这些地方,通常也只有很少的出租汽车,且大多数都是单位提前给运输公司打电话叫的。

不过,汽车虽然不让私人拥有,但两轮摩托车以及三轮摩托车,都不再限制范围之内,私人也是可以买的。

所以很多人呢,这时候就把两轮摩托车改装成三轮车,或者直接买成品的三轮摩托车,专门当出租车拉客用。

就好比这时期的京城,私人拉客的三轮摩托车越来越多,而且是肉眼可见的多。

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曹志强在首都机场坐飞机的时候,机场附近还没有这么多三轮摩的,当然了,那时候的曹志强坐飞机,都是提前通知好对方接机,也不需要打什么摩的出租车。

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曹志强回京,并没有提前通知京城方面接机。

主要是曹志强这次的回京吧,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日子,加上出版社的众人此时都很忙,所以干脆也就不用通知了。

至于出版社的人为何忙,那当然是因为红光出版社下属的知己杂志社,在这个月的月初,刚刚正式出了第一本《知己》月刊。

作为杂志社出的第一本月刊,大家都很兴奋,所以月刊正式上市之后,大家都忙着搞各种促销,希望销量能稍微高一点。

这时期所谓的促销,其实就是到处找各个卖杂志的小卖部跟个体户之类的地方,让他们订购或者代卖《知己》杂志。

像这种走街串巷,挨个找小卖部订购杂志的情况,就是所谓的促销。

当然,后来有了书报亭,那些新出的杂志,就基本是走访那些书报亭,让那些书报亭代卖杂志了。

其实书报亭跟小卖部呢,也挺喜欢代卖新杂志的,因为代卖新杂志不需要他们出钱,也不怎么占地方,还能显得自家杂志多,货品全,然后卖出去的话,中间还能赚一部分,也算皆大欢喜。

反倒是新华书店跟邮电局这些地方,虽然也有上架《知己》杂志,毕竟都是提前谈好的,但这些地方对新杂志往往就不太友好了,毕竟这种单位的网点少,也不会给新杂志做推广。

总之,一个新杂志社要出一本新杂志,前期要快速推广的话,杂志社的员工都比较辛苦。

因为他们往往要亲自走上街头,给各个小卖部、小摊贩甚至一个个陌生人,去推销自家杂志,甚至还要去各个单位,比如工厂啊,医院之类的地方推销。

说白了,就是让杂志社的员工都化身临时销售员,到处上门推销自家杂志,争取尽快打开市场。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