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猜这对我的队友和航天局来说会是一个惊喜,对全世界来说也是。所以……”
马觉民沉默了一下,勉强鼓起一个笑容:“惊喜吧!我没有死在第十八个太阳日。
我的猜测是这一截通信天线断了,并刺穿了我的生命监测器,在我的腹部穿了个洞。
但那截天线和流出的血液封住了宇航服上的缝隙,让我活了下来,即使队员们一定以为我死了。”
讲完了自己存活的原因,马觉民开始分析自己在火星生存的机会。
张译也在拍摄前问过章昊,这段天线和血液凝固封住宇航服的缝隙,让宇航员活下来的设想是否合理。
章昊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一个无法证伪的问题,我们航天局的指导专家认为有一定的机会,但条件极为苛刻。”
实际上,章昊已经打算和航天局一起合作,编写一本《火星求生指南》的科普书籍。
等影片上映后,这本科普书籍会以电影剧情为蓝本,在书里给出为什么航天员马觉民能在火星存活下来不是幻想,而是有理论依据的一定的畅想。
说白了,故事本身具有合理性,值得推敲,有幻想成分但都是基于现实科学理论,不会超出太多。
这种科幻片,被称为近未来科幻片,是人类可以预见的未来。
一百年后的世界有点难以预料,一千后的事情根本无法预料,但几十年后的世界还是能够根据现有科学模型预料一个大概的。
张译的表演继续;
“我无法联系上航天局,即便我能联系上,也要等四年才会有载人航天任务到我身边。
我所在的居住舱设定续航时间为31天,如果氧合器坏了,我会窒息。
如果取水器坏了,我会渴死。
如果居住舱坏了,我就会内脏爆裂。
如果出现奇迹,上述情况都没有发生,最终我还是会耗尽所有食物,然后饿死。”
马觉民表情复杂,已经想到自己在火上的一百种死法:“所以,对,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面对摄像机这一段,没有切镜头,没有剪辑,就像纪录片纪录一样,张译准确的演出了章昊想要的感觉。
这一段相当于独白的戏,完成得非常棒。
不过下来之后,张译有点疑问。
“这台词实在是太难理解了,我在说着我自己都不理解的一些台词,感觉好丢脸啊!”
章昊拍拍张译的肩膀道:“没事,其实我也不懂,这些台词都是和航天局专家推敲,以符合科学原理。”
其实《火星救援》很多场戏,都是章昊设想,然后再找科学家反推其中的科学性。
在制作影片时,章昊首先要考虑这是一部商业大制作,然后才是其他。
科学可推敲的部分要有,但首先要满足的就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不然干脆拍成科教片算了,
花6.5亿制作成本拍一部注定很无聊的科教片,除非章昊疯掉了,不然是不会那么做的。
这一段的表演,张译做得很好。
但后期对声效的处理,才是关键。
背景的光线变化,火星基地在风暴中吱吱作响,还有马觉民说话的声音都要经过处理才行。
很多人大概都知道一个小知识点,就是我们说话的声音,自己听和别人听的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不同所导致的,自己说话听到的的声音更多是骨传声,他人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
同样的,人声通过电子传导,也会有变化。
所以声音特效方面的技术也一个重要的点,这方面在《地心引力》的时候,团队就已经有很充足的经验。
而最近天工异彩工作室和月宫工作室的声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技术,现场收集演员的真声音,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以这种全新的技术来制作声效。
此外,月宫工作室也给章昊带来了惊喜,他们最近在港岛招兵买马,已经兵强马壮。
这其中,白夏通过自己的关系,挖到了很多面部表情处理的工程师加入团队。
现在团队正在开发一款面部模拟技术,并且运用在张译饰演的马觉民身上,通过面部的变化,来体现他体重上的变化。
这项技术应用前景很广阔,比如说演员四十多岁饰演二十岁时候的自己,以前都是通过化妆手段来解决,手段不高明,根本看不出年龄的差别。
但现在用这项技术,就可以找到这种状态和感觉,需要的反而是演员心态上的变化。
其实类似的技术人家世界一流的特效公司早就开发出来了,但老话说得好,有是有,但不会白白给你用。
所以《横空出世》台词说得好,与其指望别人有的借给自己用,不如自己有自己用。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