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帝国之殇 (二合一)(2 / 2)

相反脱脱不花有野心成为真正的蒙古大汗,这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是一件好事,说不定能彻底引发蒙古人的内乱,复现当年强汉分化匈奴的过程。

多年的战争经验,让张辅明白取水是一条生路,同样也可能成为一条死路。

如果蒙古大军抓住这个空隙朝明军发动进攻,没有土木堡的城墙跟阵型防守,广阔的河畔平原是抵挡不住铁蹄的冲锋。

十五里,就是留给明军列阵防守的时间!

“英国公爽快,我蒙古儿郎同样豪爽,就十五里!”

脱脱不花直接就答应了下来,也先的计划中只要明军愿意走出土木堡,十几里地根本就不成问题。

历史上同样的十五里地,并没有阻挡住蒙古铁骑的杀戮!

各方盘算之下,议和比想象中要更加快速跟高效。目送着脱脱不花率领着怯薛军离去,英国公张辅立马朝着朱祁镇禀告道:“陛下,取水过程凶险万分,请务必下令各军将领约束部下,保持着战备队形!”

“朕知道了!”

朱祁镇很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脱脱不花的羞辱让他此刻憋屈不已,更多是想着在取水之后,如何能让对方追悔莫及。

“传令下去,全军移营桑干河,保持战备队形!”

亲征军前往桑干河取水的圣谕,终究还是被下达了,太师也先终于等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时机。

正统十三年八月十六日,按照议和的约定,明军探子发现包围土木堡的蒙古大军全面撤退,留出了一条通往桑干河的道路。

这对于已经在烈日炎炎下,炙烤三日无比缺水的明军而言,堪称是一条救命通道。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在面对匈奴留出来的撤退通道,始终没有放弃警惕。汉军“弩皆持满外向”,做好了战斗准备,防止匈奴的突然袭击,不给敌军任何可趁之机。

以史为鉴,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公要着重强调战备防守,汉高祖刘邦已经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只是很可惜,明英宗朱祁镇不是汉高祖刘邦,土木堡的十几万大明军,也不是当年白登山的数十万开国汉军。

刚走出土木堡营地的时候,明军还能保持着基本战备姿态跟队形。但随着行进路程的推移,明军中层军官的无能,加之底层士兵对于水源的渴望,队形已然出现了混乱。

如果说这个时候亲征军还能保持着一战之力,那么当太师也先出尔反尔,答应撤离的蒙古铁骑折返进攻的时候,崩溃就从朱祁镇的随行人员和役夫群体开始。

要知道这次朱祁镇亲征,别的准备那是匆匆忙忙,伺候自己的随从人员可不少,单单做饭的厨师史书上记载就高达两千人之多。

可能这里面有夸大的因素存在,但毋庸置疑的是过多随从人员,加上毫无军事训练基础的役夫,在面对折返的蒙古大军进攻时候,缺乏足够的纪律性跟组织性。

他们的恐惧,直接导致了明军阵营的混乱,甚至是冲散了一些想要布阵的明军队列。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大战,大军倒戈,自相蹂践。兵士争先奔逸,势不能止。”

“列阵,战备!”

望着近在咫尺的蒙古大军,望着兵荒马乱的亲征军将士,英国公张辅声嘶力竭的呼喊着,期望能组织起来一波士兵防守。

与此同时,随军的明朝勋戚武将,比如泰宁侯陈瀛,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都督梁成、王贵等人,做着跟英国公一样的举动。

战争经验告诉他们,茫茫塞北草原上,慌乱逃命跑永远是跑不过追击的蒙古铁蹄,只有破釜沉舟抱着殊死一搏的决心,说不定能死里求生!

紧急的组织还是有用的,一批明朝精锐将士不愿意白白等死,拿起自己的武器,朝着奔袭而来的瓦刺大军杀去。

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明军的勇武!

瓦刺方面的记录曾这样描述:“攻营之时,下面有明军人马迎战,疑是勇士。”

没错,这就是土木堡最后的明军勇士,只可惜他们的人数太少,决定不了战争的走向,瞬间就被淹没在蒙古大军的洪流之中。

纸一般的防线被攻破,瓦刺铁骑杀入了明军阵中,肆意的屠杀着四散逃窜的明军士兵。

同时蒙古士兵还用汉话高呼着:“解甲投刃者不杀!”

听到这声呼喊,求生的本能让亲征军士兵放下武器,慌忙的脱下身上甲胄,甚至就连军袍都不敢穿,赤身LUO体的站在荒凉的塞北荒地,成为了蒙古铁骑刀下待宰的羔羊。

“竟无一人与斗,俱解甲去衣以待死,或奔营中,积叠如山。”

这段话就是土木堡之战的明军真实写照,当没有了战斗意志乞求敌人饶命,那么等待他们的便是慢性死亡。

很快死于屠刀下的明军士兵尸体,堆积如山!

“护驾!护驾!掩护陛下突围出去!”

见到事不可为,英国公张辅此刻脑海中只剩下一个想法,那就是务必掩护朱祁镇突围。

只要大明皇帝没事,那么这仅仅就是一场战争的惨败,不会影响到王朝的国运!

可是英国公张辅的呼喊声戛然而止,一支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利箭,直接洞穿了他的胸甲,肺部损伤让血沫堵住了喉咙。

“公爷!”

守护在张辅身旁的亲卫,看着这位曾经永乐大帝麾下的名将,攻下了交趾、安南的大明军神,如今的四朝托孤重臣,却缓缓倒在了土木堡的战场上。

一时声泪俱下,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幕是现实!

但战场的局势败坏,已经由不得他们哀思英国公张辅的阵亡,明英宗朱祁镇此刻也陷入了重围之中,他才是大明王朝的核心!

泰宁侯陈瀛、内阁首府曹鼐、兵部尚书邝埜、驸马都督井源,能叫的上名字的勋戚大臣们,都拼死朝着明英宗朱祁镇方向奔赴而去。

大明帝国的皇帝,不能驾崩在土木堡,更不能成为蒙古人的阶下囚!

可事到如今,再怎么拼死驰援都改变不了大局,随着一个个勋戚重臣的倒下,朱祁镇很快就成为了最后的孤军。

“先生,朕要死在这里了吗?”

看着大势已去,明英宗有些茫然的朝着王振问了一句,就如同他孩童时期,遇到无法解决的麻烦,会下意识询问王振该如何做一样。

“不,万岁爷乃真命天子,天命所归岂会被贼人加害!”

王振满脸泪痕的回了一句,他心中明白这不过是安慰朱祁镇的话语。

数十万亲征军完了,皇帝即将被俘,大明危矣!

“是朕做错了吗?”

朱祁镇又问了一句,他有些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意气风发的御驾亲征,却遭逢历朝历代以来最惨重的失败之一。

日后如何向天下万民交待,死后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

“万岁爷没错,是奴婢力主亲征误国,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大明!”

王振说到这里的时候声泪俱下,他可能是一个权阉奸臣,可他对朱祁镇的忠心跟情谊并不是假的。

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黑白,同样人性也没有绝对的好坏。

对于外界而言王振是个奸佞,可对于明英宗,他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

就在这个时候,明英宗身旁最后的亲卫,被一小队冲过来的蒙古士兵给斩杀于刀下,飞溅的鲜血甚至滴落到了朱祁镇的脸颊上。

看着眼前这一幕,王振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决绝,他紧握住一把地上掉落的钢刀,朝着朱祁镇最后磕了一个头道:“奴婢无颜再面对万岁爷,只能以死恕罪,期望来生做牛做马回报陛下的恩情!”

说罢,王振举起刀往自己脖子上一抹,自刎在了朱祁镇的面前。

“先生!”

王振的自刎仿佛唤醒了“迷茫”的朱祁镇,他死死抱着尸身痛哭流涕。

从朱祁镇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时候,王振就陪伴在他的身旁。

教导着他如何学习,教导着他如何主政,教导着他如何御下,成为一名真正的皇帝。

最是无情帝王家,可王振的出现给予了朱祁镇缺失的“父爱”,陪伴着他的成长。

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外界如何评价王振,朱祁镇始终把他当做自己最为信任依靠的“先生”。

两人之间已经不仅仅是君臣关系,更像是一种亲情。

但王振的自刎改变不了任何东西,那队杀过来的蒙古士兵,很快就发现坐在地上的朱祁镇。

蒙古兵并不知朱祁镇的皇帝身份,可他身上那套金光闪闪的御用战甲,是个人都能意识到价值不菲,穿戴者更是身份尊崇。

于是乎一名蒙古士兵,直接用腰刀抵在朱祁镇的面前,逼迫他脱下这身价值连城的御用战甲。

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现在却成为了蒙古小兵的刀下俘虏,不得不说这一幕是天大的讽刺!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