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朝会按照往年惯例流程,百官向皇帝道祝贺词,紧接着就是诸如朝鲜、琉球、安南等等番邦使臣恭贺祝词。
不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番邦使臣中,多了来自于蒙古鞑靼部的使团,并且为首之人还是名义上的“北元”皇太子猛可。
为了正旦朝会向新君元年朝贺,大同总兵郭登特地令沿途驿站快马加鞭,赶在了大年三十晚上把鞑靼使团送达京师,以达成向大明皇帝的封贡仪式。
曾经大元帝国不可一世,纵横万里疆土四海臣服,虽然现在分裂为鞑靼、瓦刺、兀良哈三大部,但是蒙元一脉代表着黄金家族的法统传承,却始终在鞑靼部掌控中。
皇太子猛可朝贡大明皇帝,代表着着辉煌的草原帝国,再度向中原王朝臣服,自此大明天子在名义上,才真正能被称之为天下共主!
站在御台之上的朱祁钰,望着跪伏在自己脚下的猛可,心中可谓是豪情万丈,开口道:“堂堂天朝,容夷虏之来王。昭圣王之慎德,以传天下后世,以示东西诸夷。以光中兴之大烈,以觐二祖之耿光,实帝王之伟绩!”
“朕今日册封岱总汗脱脱不花,为大明顺义王,授镀金银印。脱脱不花长子猛可台吉,授都督职衔,其余诸部首领皆受大明敕书。”
“尔等身为朕之臣子,不可再犯边境开启战乱事端,否则就算遁之万里,虽远必诛!”
景泰帝朱祁钰这番威严霸气无比的话语说出来,让在场文武百官无不是心潮澎湃。强汉盛唐乃汉家王朝的标杆,明太祖起兵口号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如今亲眼见证鞑虏名义上归顺大明王朝,这种热血跟自豪感,超越了朝堂政治斗争,属于真正的家国情怀。
“外臣猛可,谢陛下册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督”猛可高呼万岁,再度行了五拜三叩大礼,象征着对于大明的臣服。
只是这一幕放在瓦刺部使团眼中,可谓是心在滴血,谁能想到风云际变的如此之快,半年前还是蒙古人占据着绝对优势,差点攻下大明京师逐鹿中原。
结果半年之后,象征着黄金家族血脉的岱总汗脱脱不花,却正式接受大明册封俯首称臣。
从此世上再无大元法统,仅剩下大明藩邦!
换作其他时候,瓦刺使团定会站出来,怒骂几声猛可丢了成吉思汗子孙的脸面。可是这一次喜宁凌迟的死状,久久在脑海中无法消散,“杀神”沈忆宸身穿斗牛服就站在前排。
此子绝对不会遵循什么“礼仪之邦”的规矩,只要自己等人敢站出来怒骂,沈忆宸就敢动手严惩。
哪怕心中再如何怨恨不服,瓦刺部使臣也只能看着鞑靼部使团完成整个封贡仪式,成为大明的“顺义王”。
浓墨重彩的封贡仪式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文武百官的朝贺,相比较当初为了展露文采博取关注,现如今沈忆宸已经不需要再用这些小手段,顺带祝词内容写的也中规中矩。
不过杨鸿泽对于当年沈忆宸用《寰宇通志》击败自己的祝词,可谓耿耿于怀始终没有放下。当轮到他贺词的时候,只见杨鸿泽出列启禀道:“陛下,臣此次并未准备贺词,而是准备了另外一项贺礼。”
杨鸿泽此话一出,瞬间就引起了奉天殿内外官员的兴趣,同时很多人脸上带着些许玩味神情,回想起了当年的《寰宇通志》事件,想看看他能拿什么超越沈忆宸。
“杨卿,那就让朕看看你准备了什么贺礼。”
朱祁钰面带微笑的回了一句,杨鸿泽此人虽心高气傲,但是才华跟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不知朝贺仪能献上怎样的一份大礼。
得到了皇帝的许可,杨鸿泽让殿外的通政司官员,呈上来一册书本。
这一幕的出现,让很多点燃了好奇心的官员,瞬间感到大失所望。还以为你杨鸿泽能玩出什么花样,结果万万没想到走沈忆宸的老路,好歹《寰宇通志》修了本书,你这一本小册子就想要媲美,也太敷衍了一点。
别说是文武百官,就连景泰帝朱祁钰看到后,都下意识的皱了下眉头。
那年沈忆宸的《寰宇通志》着实光芒耀眼,连当时身为郕王的朱祁钰都有所耳闻,现在看来杨鸿泽的模仿举动,简直就跟小丑似的,莹莹之火果然不能跟日月争辉啊……
但是接下来杨鸿泽的言语,就彻底改变了众人的印象,就连景泰帝朱祁作都忍不住喜上眉梢。
“陛下,此乃京师举子文人共同署名的《士子书》,俗话说破而后立,百废待兴。正统十三年戊辰科被鞑虏战乱阻碍,还望能尽快开科举士,为国选贤,为陛下效忠!”
开科取士的重要性,可以看作后世的高考,甚至远远超越了高考。
它不仅仅是为国家选取贤能,还能稳固封建社会最为中间的士大夫阶层,保持一条往上爬的晋升道路。同时对于君王而言,每一科取中的进士都为天子门生,是自己未来朝堂上的臂膀跟效忠力量。
为何当初明英宗朱祁镇对沈忆宸如此重视,就在于钦点的三元及第,把双方君师名分给牢牢绑定在了一起,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背主求荣”的场景。
可偏偏沈忆宸不走寻常路,在忠君跟忠社稷之间选择了后者。
景泰帝朱祁钰目前最大的危机,就在于他朝堂上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势力根基。哪怕于谦跟沈忆宸这种效忠臣子,某种意义上也称不上什么心腹,更类似于“志同道合”之辈。
开科取士后,效忠于朱祁钰的士子官员将进入朝堂,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完成新旧势力的交替。
到时候就算朱祁钰朽朽老矣,甚至是动了把帝位传承给自己一脉子嗣的想法,太上皇朱祁镇乃至于现在的太子朱见深,都毫无反抗能力。
原因在于朝中大臣,已经没有正统朝时代的官员,而是属于景泰朝的天子门生!
杨鸿泽的上疏衡量历史价值,是远远比不上沈忆宸的《寰宇通志》,却启奏到了朱祁钰的心坎上。他正想着该如可开启己巳年科举,《士子书》就送上门来了!
只是杨鸿泽的这番举动出来,让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靖远伯王骥、会昌伯孙忠等一干勋戚大臣,用着不可思议的眼神望向他。
正统十三年戊辰科会试殿试被取消,应该早日恢复开科取士,他们这些朝廷老臣难道集体性遗忘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京师守卫战结束后这几个月时间里面,朝中勋戚大臣没有一人提及开科取士之事,就在于没人想要再明英宗朱祁镇回京前开启!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朝堂上的势力格局变化,就意味着他们这些老臣要面对效忠于朱祁钰的新星势力挑战,天然注定了将在不同阵营集团。
另外想要获取复辟带来的从龙之功,压制新君在朝堂上发展势力,同样是一种必要手段。开科取士能拖就拖,最好把两届合二为一,三年后再说。
杨鸿泽是文官集团的心腹,下一代朝中掌权的培养人选,他是知道勋戚大臣面对开科取士,选择沉默的背后缘由,结果却在正旦朝会上面,主动提及了此事。
这不是相当于背叛了整個文官集团?
要知道当初胡濙选择杨鸿泽这个寒门子弟,一是他恪守礼法属于传统理学儒生,不会出现下一个离经叛道的沈忆宸。另外一方面就在于,寒门子弟没有根基便于掌控,自己就算是告仕回乡,依然可以遥控朝中局势。
此子,莫非生出反骨?
还没等胡濙等人反应过来发生了何事,贺平彦随即站了出来附和道:“杨中堂言之有理,还请陛下早日开科举士,安天下士子之心!”
单单一个杨鸿泽挑事,还在胡濙等人的接受范围,现在贺平彦站出来支持,就显得事情有些扑所迷离了。
贺平彦可是吏部天官的外甥,从小混迹在官宦子弟群体中,还一度成为京师共兴社领袖。他的政治嗅觉,要远超杨鸿泽这种寒门子弟,是绝对不会做出什么反骨背叛之事。
由此看来,《士子书》是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商议好的,就为了在正旦朝会上向皇帝上疏!
刹那间,胡濙脸上的神情就由诧异,变成了一种复杂深意,他已经明白了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的用意。
“杨爱卿跟贺爱卿所言甚是,开科取士为国取贤确实不能耽搁,那朕便顺应天下士子之心,早日举行己巳年大比!”
“陛下圣明!”
没有丝毫犹豫,贺平彦就高呼了一句,随即奉天殿内外文武百官,不得不一齐高呼圣明,默认了己巳科会试即将要举行的事实。
“既然决定要尽快恢复开科取士,那么不知各位卿家,可有会试总裁推荐人选?”
景泰帝朱祁钰可能在帝王权术上面,逊色了他的皇兄不少,但是基本的察言观色还是知道的,更明白朝堂上很多东西背后代表着利益交换。
杨鸿泽呈递《士子书》,公开号召要早日开科取士,那么他所求的东西,就自然跟会试有关系。
会试最有价值的东西,无非就是主考官人选,那可是代表着座师尊荣,可以在朝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门生党羽!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想要收买朝臣人心,就得给他们想要的东西。
“陛下,臣冒昧举荐杨少卿为己巳科会试总裁。杨少卿才德兼备,刚正不阿,乃会试总裁最佳人选!”
一向喜欢静看局势发展的礼部尚书胡濙,这次破天荒首先站了出来,明确表达了自己举荐人选。
他已经明白了杨鸿泽启奏《士子书》的动机,开科举士这种事情与其拖到最后被迫放开,还不如主动提及从中获取利益。
某种意义上来说,杨鸿泽的行为是正确的。
“陛下,既然大宗伯举荐杨少卿,那么臣内举不避亲。贺少卿在正统十三年戊辰科与杨少卿并称为双子星,如果能一同担任己巳科会试总裁,等能开创一段佳话!”
能在朝廷中枢站稳脚跟的,没有一个不是老狐狸。明朝会试有两名主考官,不像清朝那样是一正三负四名主考官,贺平彦会选择站出来附议杨鸿泽,很明显这两人在背后达成了交易,那就是共同拿下会试主考官的位置。
礼部尚书胡濙帮自己人谋取利益,身为舅父的吏部尚书王直,当然不能在这件事情上落于人后,直接把贺平彦给举荐了出来。
科举之事一般武将勋戚不好插嘴,吏部天官跟礼部尚书已经表达中意人选,除非是内阁首辅站出来表达意见,否则基本上就成了定局。
可问题是陈循资历尚浅,他朝中声望哪怕加了太子太傅的授衔,依旧没有办法跟胡濙跟王直抗衡。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担任首辅都没多长时间,哪这么快有培养继承人的筹划,压根就不知道能举荐谁。
“大冢宰跟大宗伯举荐人选,俱是年少英才,定能为我大明带来一番新气象,臣认为可行。”
很快刑部尚书俞士悦就站了出来表示赞同,他是正统十年跟正统十三年的殿试读卷官,排名仅次于当时的三杨,常年掌管大理寺这样的三法司,朝中形象是铁面无私。
他的表态,带动了几乎整个文官集团。不管心中是否真的愿意杨鸿泽跟贺平彦担任会试主考官,这两名年轻人上位已成既定事实,现在使绊子得罪了他们,日后朝中无人想办点事就难了。
“臣附议,还请陛下任命。”
“杨少卿跟贺少卿年少有为,担任主考官能激励天下士子效仿,竭力所能为陛下效力。”
“还请陛下任命。”
望着这几乎是一片赞同场景,加之景泰帝朱祁钰本就有投桃报李之心,他下意识点了点头,就打算任命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为会试主考官。
不过就在此时,始终沉默不语的兵部尚书于谦站了出来,他面色坦然的启奏道:“臣有异议!”
“臣举荐沈中堂担任会试总裁,论年少有为,论才华学识,无人可以超越沈中堂。”
“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