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没有任何悬念,这支由三百多个哥萨克骑兵组成的前锋团遭到明军斥候全歼,连一个都没有跑掉。
马术再好,战马跑得再快,也快不过子弹。
改进之后的新款狙击步枪,有效射程早就已经超过了八百米,像朱慈炯这样的特级射手甚至可以命中一千米外的目标。
大明帝国的军事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
由于没有前锋骑兵的预警,作为整个北路军前锋的6万哥萨克骑兵就在哈萨克草原的边缘地带与朱慈炯率领的骑兵1军的2个骑兵师正面遭遇,两军随即爆发激战。
刚开始时,哥萨克骑兵居然凭借兵力优势分兵包抄,试图完成对明军的包围。
而明军也没有让哥萨克骑兵失望,居然真的就下马结阵,等着哥萨克骑兵来包围。
哥萨克骑兵在完成对明军的四面合围之后,当即就向明军的防御阵发起大举进攻,而且一上来就是整团整团的大规模的猛攻。
但是结果,却完全出乎哥萨克骑兵的预料。
面对明军密集的炮火及步枪火力,哥萨克骑兵根本就没办法接近到一百米内,所以不要说是马刀长矛,甚至连火枪都用不上。
到了最后,哥萨克骑兵投入重兵,在正面发起不惜代价的总攻。
这次终于有相当数量的哥萨克骑兵突进到了明军防御阵的跟前。
然而,就在哥萨克骑兵们迫不及待的压下手中长矛,擎出马刀,准备突入明军防御阵大开杀戮时,明军防御阵中却突然之间绽起一道道的火舌。
这些火舌仿佛死神手中的火焰鞭,所过之处哥萨克骑兵便纷纷落马惨死当场。
不用多说,这些火舌就是配给骑兵的重机枪的杰作,重机枪现在已经成了明军的制式装备,而朱慈炯的骑兵军团作为大明唯一的机动作战军团,重机枪的装备率就更高,每个骑兵团都有一个重机枪连,有9挺重机枪。
按这比例,一个骑兵师就有9个重机枪连,足足81挺重机枪。
两个骑兵师那就是162挺重机枪,其火力的密集程度可想而知。
反正就是,哥萨克骑兵像浪海般一波接着一波的往前涌,但是在明军的重机枪火力扫射下,又一波接着一波倒下,血肉横飞。
老天爷啊,这可是13.2mm大口径重机枪。
不要说人,就是战马都直接给你撕成碎片。
那个场面,真的没办法用文字形容,老惨了。
这次大规模冲锋之后,剩下的哥萨克骑兵直接就吓尿了。
是的没错,素来以骁勇善战而著称,横行了东欧草原几百年的哥萨克骑兵,这一次直接被明军的重机枪给吓尿了,转过身就跑。
不幸的是,哥萨克骑兵已经没有逃跑的机会。
朱慈炯的军事天赋原本就相当不错,这么多年的东征西讨更是给他提供了极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朱慈炯现在绝对是当世名将之一。
身为名将,朱慈炯又怎么可能给哥萨克骑兵留下活路呢?
就在两个骑兵师与哥萨克骑兵大战之时,另外两个骑兵师早已经包抄到位,直接就切断了哥萨克骑兵的撤退之路。
最终结果,6万哥萨克骑兵遭明军全歼。
沙息传回吉尔吉斯大草原,北路军主帅瑞典卡尔亲王还有副主帅莫洛佐夫直接就被整不会了,这可是哥萨克骑兵,6万哥萨克骑兵,就这样没有了?
莫洛佐夫被这一消息吓坏了,当即表示要撤兵回莫斯科。
此时的沙皇俄国国力还很弱,而且贵族当权,皇权不振,整个国家松散而又孱弱,所以莫洛佐夫更在乎自己家族的利益。
出兵之前,莫洛佐夫想的是可以借此机会刷一波家族的声望。
百十年后,自己家族没准就有机会取代罗曼诺夫家族当沙皇。
可是甫一接战,莫洛佐夫才发现明军的凶悍超出了他的想象,这下别说是刷声望,搞不好自己会战死沙场,鲍里斯家族也会有灭顶之灾。
于是莫洛佐夫不干了,当即表示要率军撤退。
最后还是卡尔亲王百般劝慰挽留才打消念头。
卡尔亲王的想法跟莫洛佐夫还是不太一样的。
莫洛佐夫说白了就是个政客,这次出兵也只是想借机刷声望,或者说借此机会让鲍里斯家族实际上掌控沙皇俄国的兵权,为篡权做准备。
但是卡尔亲王是个有抱负的,因为他师承于名将托尔斯藤森。
卡尔亲王不仅想要借这次东征立下辉煌战功,这样回国之后就能凭借这份战功顺理成章的从表妹的手中接过皇位,然后,卡尔亲王还要率领东征凯旋的瑞典陆军再一次南下,继续古斯塔夫二世未竟的大业。
什么大业?当然是统一欧洲!
也正因此,卡尔亲王不想就此灰溜溜的撤兵。
因为这样灰溜溜的撤兵回国,则不要说是继续古斯塔夫二世的大业,就连他的表妹克里斯蒂娜也未必愿意把王位还给他。
话说回来,这个卡尔亲王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在作为前锋兵团的6万哥萨克骑兵遭全歼后,卡尔亲王立刻意识到,联军的火力水平完全没办法跟明军相提并论,无论是大炮还是火枪,都遭到明军全面碾压,所以再与明军进行大规模的野战,就是找死。
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卡尔亲王就改变战术,开始构筑大量的棱堡。
短短半年,联军就修筑了一条北起乌拉尔山脉西南麓的乌法城,南到里海西北岸的阿斯特拉罕城的上千里的防线,这条防线由大大小小三千多个棱堡构成。
棱堡与棱堡之间有大量间隙,明军骑兵可以来去自如毫无阻碍。
但是,明军的后勤辎重要想从这条防线过去,那就是痴心妄想。
明军携带的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等仆从部落以及牛羊也过不去。
换句话说,明军你可以过去,但是后勤辎重还有牛羊牲口别想过去。
仆从部落的牧民还有牛羊牲口非要过去也行,就是得先清理掉棱堡,至少也得在联军上千里长的防线上清理出一个几百里长的缺口才行。
这下朱慈炯就犯了难,有点狮子咬刺猬的意思。
因为棱堡是真不好打,用炮火洗地属实浪费炮弹。
一个直径不到一百米,驻军只有百人的小型棱堡,就要消耗数千发炮弹,按照这个弹药消耗,骑兵军团的十个基数的弹药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直接让骑兵下马强攻,凭借火力优势不是拿不下。
但是明军的伤亡绝对不会小,三千多个棱堡得牺牲多少将士?
所以,一时之间朱慈炯也想不到太好的破解办法,只能这样先暂时耗着,于是北线战场就这样陷入到了僵持之中。
……
就在北线陷入僵持时,李岩也带着骑兵第2军的骑兵第5师、骑兵第6师到达了撒马尔罕城,与驻守在那里的骑兵第7师、骑兵第8师会合。
与此同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也传到了撒马尔罕城。
波斯高原的萨维法帝国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居然不等奥斯曼帝国第十七代苏丹穆拉德率领大军到达,就抢先出兵向东打进帕米尔高原。
看这架势,阿巴斯二世的目标分明是印度半岛。
这下李岩也陷入两难,是回师印度迎击波斯军呢?
还是留在撒马尔罕等待穆拉德拉着奥斯曼大军到来?
又或者兵分两路,一路回师印度,一路留在撒马尔罕?
感到无所适从的李岩只能够发电报给远在“海角城”的崇祯。
崇祯很快就回复,让李岩不必理会已经杀奔印度的波斯大军,就驻守在撒马尔罕等待奥斯曼大军以及欧洲十字远征军的到来。
道理也非常简单,撒马尔罕已经是大明后勤保障的极限。
再往西去,李岩所率领的骑兵第2军的后勤就无法保证。
没了后勤,再装备精良、再骁勇善战的军队也毫无胜算。
崇祯甚至特意叮嘱李岩,不必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一旦奥斯曼大军或者欧洲十字远征军攻势太凌厉,也可以放弃撒马尔罕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直接退守伊犁。
到了伊犁,明军的后勤保障距离就大大缩短,局面就会完全反过来。
在接到崇祯的回电之后,李岩便彻底放下心,在撒马尔罕加紧战备。
不过,让李岩意外的是,不要说欧洲的十字远征军,就连穆拉德的奥斯曼大军也是迟迟没杀过来,从崇祯27年年中一直等到27年年底,都不见一支敌军到来。
好吧,现实往往比戏说更加精彩,时局已经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阿巴世二世带着维法维帝国大军远征之后,整个波斯高原就空了。
于是,慢半拍的奥斯曼苏丹穆拉德就起了别样心思,与其花费巨大代价去中亚跟一个素未谋面的国家打一场难以预料的战争,还不如趁虚而入灭了萨维法帝国,将整个波斯高原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这可是前十六代奥斯曼苏丹都未能完成的伟大壮举。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