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哭穷里正喜得粮(1 / 1)

一听要统计秋收前的粮食储备问题,各村里正赶紧哭穷,生怕衙门问他们要粮食。

结果,县丞让他们报数,看还缺多少,衙门这边将开启“秋收前的粮食局紧急储备计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坐在下面的各村里正听得目瞪口呆:啥?!有人给我们捐粮?

要是不够,还可以让我们自己“团购”?

“你听懂,啥意思了没有?”一个人转头问身边的人,有些迷糊。

还好,他身边的那人离青远县比较近,时不时来县里转转,走亲串友的,知道的消息比他多。

因此,那人告诉他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团购’啊,我老早就听说了,我跟你说……”

他家人有个亲戚,跟县令大人他娘学了一手米豆腐,做出来的米豆腐那叫一个好吃。

不过,米豆腐最好吃的还是那酱汁。

那酱汁可是青远县买不到的好东西,都是大老远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据说是县令大人的老家。

县令大人他娘知道老百姓不容易,所以就帮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想要采购的人来她这里报名,出个成本价,她安排商队帮他们把材料给运过来。

“这就是‘团购’,比你自己单买便宜多了。你想啊,你一个人买,又是路费,又是人工费之类的……但是你一群人买,路费还是那个路费,几个一分摊,可不就变少了?”

那人又问:“大人老家这么厉害?”

“可不是嘛,咱县里修路的那水泥,就是从那边引过来的,听说还是县令大人自己家人弄出来的。交了‘专利费’,就给水泥方子。”

“‘专利费’又是啥?”

……

离青远县比较远的黄里正,觉得自己亏大了。这才几个月没上县里,怎么多了这么多新玩意儿?

还好这次县衙上他们过来开会,普及这些新鲜东西,要不然等他明年再来县里,他们村不知道要落后别的村子多远。

一开始大家怕县衙要粮哭穷,等真的要报名,说缺多少粮食时,这些里正也不敢虚报,估摸了往年的差额,老老实实报了出来。

曹县丞一边统计,一边提醒他们:“该是多少就多少,别乱报,报多了,到时候查出来是要进大牢的。报少了,到时候不够吃,没饿死人还好,要是饿死了人,大人可是要问罪的。”

“是是是,县丞大人放心,草民都是老老实实报的,我们去年差的就是这个数。”

“我们也是。”

……

统计完了秋收前粮食的紧急储备问题,曹县丞又开始统计各村的户数,询问各村的保暖措施。

这年头能有啥保暖措施啊,家里条件好的,多买几件衣服,刨个坑,多烧点柴;条件不好的,烧个火坑,或者缩在床上死熬。

曹县令又统计了各村的房子都是用什么做的,看有多少户能够满足盖火坑的条件,要是不满足的,看能不能抢在过冬前重新盖个房子。

不用盖完,至少把能修火坑的房子盖出来,到时候能取暖。

“这样啊……”当听到那种只有老人,或者只有小孩子的家庭,曹县丞停了一下,“这样的人,你们各村都有多少,有没有亲戚关系,看能不能跟哪家挤挤。大人这边有一个帮大家过冬的好办法,要是能挤挤,今年冬天大家也就不会像往年那样挨冻受冷了。”

“啥办法啊?”

“火坑。”

“啥是火坑?”

“就是……”曹县丞想到之前看到的样片火坑,大概说了一下,还说呆会儿开完会,会带大家参观。

然后每个村子要安排几个年轻人来县衙,学习盖火坑,回去后就要盖起来。

还要他们弄一个计划,确保入冬前家家户户都能够享受到。

“艹(一种草)!这玩意儿真能取暖?!”

当一帮里正跟在衙役的屁股后面看到火坑时,震惊极了。

要不是那衙役解说,他们完全看不出来这四四方方的东西能够取暖。也想不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取暖的。

所以,这东西跟灶连通,灶一烧热,烟就往这里面跑,然后……

刚好,曹县丞在开会的时候,这边就有人把炕烧热了,里正们一摸,果然暖呼。

“这也太神奇了!”

“是啊,太神奇了,它居然是暖的。你看到没有,这是石头砌的。”

“看到了,这不是石头,这叫砖,是用泥巴烧的。看到没有,这砖和砖之间的东西,叫水泥……”

……

有见识的人跟其他人解释着,众里正啧啧称奇。

这眼界开得,这一趟没白跑。

接着,县衙又请他们吃了一顿红薯、土豆、玉米饭,还有一碗南瓜汤。

里正们表示:大米没见着几粒,里面都是其他东西,但是这些玩意儿怎么这么饱肚子?!

什么?!

这就是县令大人老家想要捐给他们的粮食?

突然间,里正们羡慕了,同样是种地的,怎么差别这么大呢?

人家虽然没有顿顿大米饭,但有这啥红薯、土豆、玉米掺着,那也是能饱人的东西啊。

不像他们,一年的粮食都是细着吃的,生怕吃得多了,不到秋收就没了。有的人家一年到头都在喝粥稀粥,就是这样,还不到秋收就已经见了缸底,不得不满山遍野找吃的。

跟别人家借?

那也得别人家有粮。

要是人家有,也会先借给亲戚,哪会借给一个外人?

如此,村子里瘦得跟竹竿似的老人和小孩子特别多,没办法,各家各户的青壮年都是干活主力,饿不得,饿了没人干活。

于是干不动活的,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就只能少吃一点吊着命,熬到秋收就好了。

熬不到,便是命。

曹县丞说道:“放心,捐赠的粮食有一批快到了,过几天会通知你们过来领粮食。带着户籍,一家一户只能领一份,等后面的到了再来领。”

这么好消息,几乎让所有人狂欢。

不少听到消息的村民,反复跟自家村子里的里正确认。

“真的吗?衙门真的说,过几天发粮食?!”

“真的,我这次去就是开这个会的,你们把户籍准备好,到时候通知了,我拿着你们的户籍去领。”

各村那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全部跑到县衙来,尤其是比较远的,跑一趟也挺辛苦的。

因此,到时候各村里正带着户籍到衙门代领,,再由各村里正分发给各村村民。

本来这种事情,不需要各村里正把户籍带上的,做为里正,谁不清楚自己村里有多少户籍啊?但是这不是第一次操作嘛,衙门这边为了方便记录,留下证据,到时候会在户籍后面附上一张纸,盖上衙门的盖,以示这个户籍已经领过了。

这样以后清算或者抽查的时候,只需要看户籍后面的盖,就知道这户人家领了多少东西,而他本人也可以根据上面的章来确认,他自己到底有没有收到这些东西。

若有人造假,事后查出可是要问罪的。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