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小镇雨后的茶(1 / 1)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2073 字 2023-09-03

韩梁、黄伯这里闹出动静来,周边几十名朵颜卫人旁观着。

秋雨淅沥的下个不停,茂密的树冠并不能遮挡住多少雨。

这群人跟着灭里狼狈的往北逃窜,牛羊、帐篷自然是没有带在身上。脸上、身上都带着雨水。

黄伯被小吴踢翻在泥水中。

韩梁冲到雨地来,提着他的衣领,愤怒的道:“老混蛋!朝廷把我们韩家害得这样惨,你还惦记着干什么?你儿子、女儿都被流放到辽东啊!知不知道流放是什么待遇?”

黄伯耸拉着脑袋,他不会和大少爷动手。但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他的“道理”。

主仆的情分,他心里当然有。所以,他陪着韩梁到塞外来。这条命,他就算卖给主家。

但是,主仆的情分再大,不能大过他心里的另外一条“道理”去:他不想当一个鞑子!

要说他对朝廷有多么的喜欢、感激,那是瞎说。不是张大帅清洗蓟镇军,直接把韩家抄家,他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当中?他本来应该是遵化县中人人尊重的“黄伯”。

但是,他从未想过给鞑子做事。

经商归经商,各取所需。而他陪着大少爷来塞外透露明军的消息,真实情况是为大明在做事。

他五十多岁的人,年轻时的记忆历历在目。鞑子在边关烧杀抢掠。他投靠鞑子,若传回到遵化去,他还能进祖坟吗?他的子孙后代能抬起头做人吗?

“你们在干什么?都过来,灭里大人要见你们。”

朵颜卫的那颜灭里年纪在四十岁左右,但是游牧很辛苦,他看起来颇为衰老。

圆脸,像一个冬瓜。矮壮的身躯,扎着小辫子的发髻垂在脖子两边。穿着羊毛织的大衣。坐在一张矮凳子上。

灭里摸着自己的辫子,听侍卫把情况说一遍,道:“去把韩夫人叫来。”

片刻之后,韩芷慧过来。看到自己的大哥和两个长随跪在雨地中。紧紧的抿着嘴。

灭里看着这个风韵犹存朵颜部中有名的美人,目光欣赏。这是他从侄儿手中抢来的。他侄儿自然是被他杀掉。指着跪在地上的三人道:“你来说说该如何处置他们?”

韩芷慧屈身行礼,道:“贱妾都是大人的财产。此事自然是随大人的心意。”

灭里满意的一笑,在看韩梁三人,矮冬瓜脸上带着残忍的笑意。

此时,他内心中早就后悔派兵攻打古北口,并偷入顺天府中袭扰。否则,怎么会惹来明廷的大军?

而出这个主意、和他联络的就是韩家。所以他才会在最近一个月中冷落美艳的韩夫人。

“老头,就是你想要逃走?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确定要回到明朝去?”

长相如同黄鼠狼一般的黄伯,给雨水浇的浑身湿透,冻的发抖,蜷缩着道:“是的。”

他听的出来这鞑子在威胁他。他是真的不想再往北走了。再往北去,变成鬼都找不着回去的路了。他圆滑、小心、谋算了一辈子,在此时却顺着本心来回答。

中国,自古就有家国天下的文化、概念。这是一种很朴素的家国观念。黄伯说不出来,但他知道他是大明的百姓,不想当鞑子。仅此而已。

灭里嘿的一笑,站起来,从侍卫手中抽出刀,走上前,“很好。那我送你一程。”

一刀将黄伯的脑袋砍下来。

韩梁顿时吓的瘫软在地。自出关以来,他的复仇大计屡屡出现挫折、问题。他也没想到他今晚只是大吼几声,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时,一直跪着的小吴忽而道:“大人,小人有话要说。小人三人是明人的间谍,特意带来消息迷惑大人的判断。小人愿意投降,为大人效力。”

“小吴,你…”韩梁的怒火再次从心底冲起来,伸手指着他忠心耿耿的长随。

灭里哈哈一笑,“很好。”

他战败正需要一个借口。而这个借口,被这个青年很完美的送到他面前来。

再一刀,将韩梁杀掉。可怜韩大少报复张昭的“雄心壮志”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命丧黄泉。他死在了他想当狗投靠的主子手中。

然后,命人将小吴作为他的奴隶带下去。

至此,出塞的三人其命运就此截然不同。

燕山山脉中的秋雨下了一夜,在第二天的中午时逐渐变小。

在初战告捷的文书还在顺天府的道路上狂奔时,古北口内的各种后勤人员开始冒雨出发,和前线恢复联络。

傍晚时分,位于今滦平县的小镇中,到处可见明军的伤兵、青壮,还有往前线去的新军营连队。

真理报社的随军记者宋兴启在衰败的小镇中茶馆中喝茶。说是茶馆,其实就是用绳索在柱子上拉起一块隔水的毡布,摆几个桌凳,就成了茶馆。

宋兴启今年三月份毕业于新军营初级学堂,是第一批毕业生。他们本来有六个人在报社中做事。如今赵统和张静去了辽东的真理报分社。

还有两名同学被抽调到国泰商行做事。国泰商行的摊子铺的很大。隶属于后军都督府的幽州商行,现在还和国泰商行是一套人马。

还剩下他和一名女同学在报社中做事。他因为是男生,被派出来,实事报道这次张伯爷剿灭朵颜三卫的战争。他的稿件将会直通报纸第一版。

“这位兄弟请了。”宋兴启十七岁的年纪,客客气气的和一个桌子上喝茶的三人搭讪,聊起前面战争的情况。

“这场雨没下好啊!不然,现在都打到朵颜城去了。大军都停下来。”

“嗨,不说朝廷大军走不了。咱们这些小吏一样的难受。早点把鞑子都赶走,咱们勘探队也安全。”

“话说鞑子真是差劲啊。燕山这里的土地肥沃,他们却用来放牧,真是脑子有病。就我的眼光来看,这里至少能开垦出五十万亩以上的良田来。”

宋兴启等人闲聊着,旁边几人也加入进来。他们的身份分别是:真理报的随军记者、由新军营中调任蓟镇军中的军法官、改革司的两个吏员。他们来勘察良田。

还有,两个刚刚通过后军都督府招考的第一批不入流品的小官,他负责陪着工部的工匠、吏员们在兴州这里勘探矿产。最主要的任务是找金矿、银矿。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宋兴启(记者)、朱奕霏(军法官)、李晟(改革司小吏)、瞿嘉(后军都督府小官)、陈渠(工部工匠)。

在这场战争之中,他们在此相聚。相信在时代的洪流中,在这场必将铭刻在史书中的战争里他们还会相遇在战场的各个角落。

此时,他们因为初战告捷,他们都非常看好朝廷大军。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