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主动出击(2 / 2)

不过江澈也不敢安排他们去太远太偏僻的地方,都集中在京津沪这三个城市里。

好在老教授们也知道江澈这是为他们好,并没有反对。

“大家要做到无论学校大小,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走访一遍,面对面向他们宣传咱们学校软硬件的实力,以及给每一个学生的福利待遇。”

“当然咱们学校不是那种只讲奉献,对回报只字不提的地方。”

“各位老师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私人时间用在学校的事业上,除了大家的差旅费实报实销之外,每天每位老师都会有50元补贴,除此之外在此次行动结束之前,所有参与行动的教职工都拥有双倍工资。”

除了几个级别比较高的教授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江澈在国外的具体情况。

因此听到江澈要给大家这么高的补贴,在座的教职工们都出声表示不需要补贴,也不需要双倍工资。

这些教师们之所以不愿意要他们应得的,倒不是因为他们高风亮节,假清高连钱都不愿意要。

他们知道,这所大学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

除了港商们捐赠的几所大楼之外,一砖一瓦包括他们的工资全都是江澈从国外化缘得来的。

化缘说句好听的是向人求取馈赠,说句难听的就是乞讨。

乞讨有多难,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可想想都知道有多难。

而且他们的工资本就不低,倒不如把这些钱用在学生身上。

众人如此表态,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但是江澈也明白这些教师的意思。

看着众人深情的目光,再搭配上会议室此时此刻的氛围,江澈尽管心里疯狂吐槽:‘爷们手指缝里随便漏一点都够大学维持一年的了。’

为了不在这事情上和他们再磨叽,还得配合他们的演出,努力装出一副‘老感动’的表情,掐了大腿一把,直到眼眶泛红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虽然江澈离开了,但是现场还有各系的领导,自然分配任务的事情由他们继续主持。

就这样,在考生们还在教室里和高考奋战之际,‘山河大学’的教师们已经‘悄悄’的潜入了各个地区,开始对每一个精英学子家庭走访。

陈石磊这种自小就遥遥领先的学子,当然是‘山河’老师们重点照顾的对象。

因为贫穷,陈石磊所在村子到现在都没有一台电视机,自然不知道‘山河大学’。

‘五道口’和‘中关村’经过这么多年的口口相传,在国人的心中这两所大学便是国内最好的大学,都以考入其中为荣。

而且陈石磊爷爷也听到他老师时不时的念叨陈石磊有考入这两所学校的能力,因此,听到‘山河’的老师希望陈石磊能填报‘山河大学’的志愿时,一副看傻子的目光看着他们。

在他看来,有能力报考‘五道口’和‘中关村’这两所全国最好的大学,为什么要去一所听都没听过的大学呢?

‘山河’的老师们见自己现在就是‘鸡同鸭讲’说不到一起去,便客气的离开了。

陈石磊爷爷不知道‘山河大学’,可他学校的老师和校长却知道啊。

与其事倍功半的和家长沟通,倒不如找到学校来的简单省力。

就这样,在‘山河’的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全国各地区绝大多数的尖子生都被掐了尖。

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几乎百分之百的优秀学子都报了‘山河大学’。

当‘五道口’和‘中关村’看到今年的录取分数线差了去年一大截,而‘山河大学’这所今年才开始招生的大学却高出他们老大一节,愤恨的拍着桌子骂娘。

可是他们抠破脑袋也没有想明白自己学校到底哪里错了?

还是说上一次新闻的威力就这么大,能够影响这么多优秀学子的选择?

‘要不明年我们也运作一下?’

“磊娃子,这些钱是咱们村里每家每户给你凑的路费,你拿上。”

在给陈石磊送行时,大队长从兜里掏出一沓由一分、一毛汇聚而成的毛票塞到他的上衣口袋里。

“队长伯伯,大家的心意我心领了,不过这个钱我不能收。”

陈石磊紧忙掏出来放回了大队长的手里,连连摆手,表示不能收。

“磊娃子你听我说,这没多少钱,都是大家的一片心意,你快收下。”

“你明事理懂分寸,不希望大家因为这点钱生活困顿,可你也要替伱爷爷奶奶想想,他们岁数这么大了,攒点钱不容易。”

“我们都年轻,做点什么都比他们老两口赚的多。”

“这钱你拿着,别有什么心理负担。”

“只要你能读出个名堂,给俺们大队争到脸面...”见陈石磊推让,众人哪能同意,七嘴八舌的劝着。

而这样一幕在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发生着,毕竟这会能出一个大学生,不光是学子家里的荣誉,更是一个村的荣耀。

“各位叔叔伯伯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这些钱我真的不能收。”

“学校在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随着信封里寄来了路费和饭票。”

“要是说没有,这钱我肯定会收下。”

“可现在学校都发了,我哪能再拿大家的钱,这不就成见钱眼开的小人了吗?”

陈石磊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还从兜里掏出了学校寄来的路费以及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给新同学的一封信’。

这个时代虽然上大学不要学费,每个月还有补贴,可上学的路费、杂费五元、书费五元却是要自己出的。

可现在好多地方太过贫穷,别说10元钱的杂费和书费,上学的路费许多家庭都出不起,好些原本应该能有大好前程的学子就因为这么‘一点点’钱只能留在家乡务农。

老话说的好,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本就免去了所有杂费,就连所有鞋服学校都包了,学子们赴京求学的路费也一起包了吧。

费不了多少钱的事情,却能够拯救多少人的命运。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