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下旬,随着朱大典突袭山东西部,大乾与伪明之间的战事再次爆发。
且说这一次,伪明动员的兵力,人力,物力,皆不似之前那般小气,甚至关宁锦防线的火炮都拆下来,当做战略物资运输到了前线。
大明的文官,诸如李邦华者,更是直言不讳的在朝会上说道:“此战若不能胜,亡大明者伪乾也!”
伪明为了打这一仗,逼得崇祯甚至直接在宫廷之上,找大臣们募捐,逼得大臣们又搞了一波卖房子的戏码。
至于皇后给国丈五千两,想着让他带头,反而被贪污一事,更是大明传统手艺。
基槽物流。
而大乾为了应对这一战,逼得楚行甚至在行营前,临阵托孤。
说实话,这一战很有可能对上孙承宗,这个打的黄台吉都抱头鼠窜的大佬,楚行其实心里没有多少底气的。
但没底气归没底气,但该打还是要打的。
因为双方都意识到,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一战。
大明不准备等了,他准备梭哈。
趁着伪乾尚未彻底崛起之前,直接梭哈。
大明赢了,便剩下一地的虚弱,需要漫长的时间休养生息。就算是可以勉强支撑,其实也支撑不了几年了。
而大乾赢了,那从此之后,即便不是一马平川,占据着财税膏腴之地的大乾,也会日益强盛,彻底做事割据之实。
所以双方一旦下定了决心,便是实打实的开干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大明来说,这是决定大明是否能长期存在的一战。
而对于大乾来说,这是对旧有者的统治发起挑战,决定国运的一战。
确实是决定国运的一战,楚行的情报机构不是吃醋的,他如同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无时无刻不搜集者关于大明和大乾双方之间的情报,统计着双方的各种数据。
当楚行有所怀疑,以至于去观察数据的时候,很清晰的便有些东西会浮现在眼前。
有些结论是很容易得出来的。
大明与大乾之间的战争,其实是分为若干个阶段的。
其中,最初的阶段,可以理解为一府之地朝廷与山贼之间的矛盾。
彼时拥有着绝对实力的朝廷,是不可能将伪乾放在眼里,而大乾却在楚行的操作下,一胜再胜,这种大明的不断溃败,而大乾的不断胜利,不仅仅给了楚行时间去锻炼士兵,培养基层军官,而且还给了楚行充足的时间去完善他所谓的救民主义,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
而后则是大乾拓展到了山东的阶段了,明明冲出青州府的大乾,在大明的雄厚实力面前不堪一击,但是经过磨砺的大乾兵马,却已经是兵强马壮,那个时候的大乾与大明之间的战斗,则是毋庸置疑的,大乾必胜,而伪明必败。
而第三个阶段,则是老天爷给的机会,那就是女真人南下,逼迫大明不得不暂时放弃山东的大乾,而将主力部队用在对抗女真人身上,而这段时间,也是大乾发展的黄金时间,从徐州府到扬州府之间的大片土地,都是在这个阶段夺取的。
而且楚行所代表的大乾朝廷,还开科举,兴教育,重农耕,快速恢复了一波地方的整体力量。
而朝廷即便是给予了马士英不小的权利,但是也只能遏制大乾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大乾的根基。
而第四个阶段,其实是从长江防线的战事开始的,从第四阶段开始,楚行手头的情报得到的数据上显示,大明动用的人力和物力,以及人才动员的数量,明显超过于先前,也就是说,大明已经不得不将大乾视为决定生死的对手了。
而从根本上来说,女真人与大明而言,女真人毕竟是癣疥之疾,他虽然开邦建制,但是身处苦寒之地的他们,想要击败大明太难了,以至于他们即便是来到了京师的腹心之地,也只能抢劫一番,便赶紧往回跑。
但是大乾却不一样,他跟大明一样,是农耕王朝,他科举取士,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他重新分配土地,使得地方重新焕发生机,他强调工商业,可以获取大量的赋税,生产大量的工具和武器。
这俨然是在大明这幅陈旧的躯体里,重新诞生一个新的生命。
换句话说,女真人来大明打仗,那是求财,而大乾那是要命!
所以战争,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而大明发动战争,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朝堂之上,大量的臣子乃是江南的官员,大乾得势,他们的家乡亲人遭难者甚重,而与朝廷来说,大乾的兴盛,意味着漕运断绝,赋税断绝,真的让他将金陵打下来,将江南各省打下来,朝廷根本不用大乾动手,朝廷自己就完了。
这是大乾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朝廷必须做出来的抉择。
也就是说,当楚行下定决心,去攻打常州府、苏州府的时候,当大乾的将士度过长江的时候,这场宿命之战就已经开始了。
而崇祯也好,出行也罢,与其说是互相纠缠的一对宿命对手,倒不如说是新旧交替,一老一新两条生命死独木桥上的决死冲锋。
进者生,退者死!
其实,如果不是楚行对常州府和苏州府发起进攻,以崇祯目前的处境,这场新教交替的两个帝国之间的战争,是很有可能往后继续拖延的。
甚至于崇祯为了缓和国内的矛盾,都有可能派遣大臣来招降楚行。
而恰恰是,如若不是楚行在此次亲征之中,见识到了大明的强悍,见识到了百姓的疾苦,得知了自己已经有了子嗣的消息,那或许便是刘云龙来主持西部的战事了。
但那毕竟是如若啊!
大明之腐朽,已经进入了骨子里了。
百姓再其压迫下一天,便痛苦不堪。
大乾后退一步,便天下苍生,看不到活路一天。
莫非真的要将民族,将国家,将自己的儿女的命运,交给脖颈之上,留着丑陋辫子的通古斯野人?
楚行做不到!
这便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了!
“孤这一战,必须下场,因为只有赢了这一战,才能庇佑大乾之腹心之地,才能保存大乾立国以来所取得的战果,须知道那是大明集合起来的全国劲旅……”
“大明一旦发大兵,地上放百姓遭受到什么困难,孤不说尔等也会明白。长江防线坚不可摧,可这防线下,埋得是累累白骨。我大乾已经在各地扎根,百姓刚信了我大乾,若是我们将他们舍弃,这天下的民心便会再次更替。”
“人心散了,再想收回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孤再问尔等一句,昔日里我们所言的救民救国,诸位真的只是说说,便不往心里去吗?”
“若是没有这一份责任心,便是最终取得了天下,又与伪明有何分别?”
“诸位须知道,这一仗,我们大乾若是胜了,则华夏之富裕之地,尽入我大乾之手,不出三年,则兵精粮足,风帆遍及宇内,届时五年必能灭明,十年定然扫清华夏旧地之蛮夷……”
六月下旬,将士们都忘记了是哪一天,只知道又是乘船,又是步行,疲惫不堪。
此时此刻,正在清流关下安营扎寨。
或许是因为楚行动不动就王驾亲征,动不动便是倾国之战,大乾将士们早就轻车熟路了,最让人感觉清晰的便是,将士们每到一处,当地的官员已经动员百姓,修筑好了营盘,他们只需要检查和加固即可,这让将士们沿途的疲惫可以进行的安歇,不至于因为急行军而消耗过多的体力。
以至于思想教官们,也可以抽时间给将士们讲解文化知识,聊一些民间疾苦。
据说,此次王驾亲征,大王曾调动了一大批举人和进士郎,让他们入军队接受改造,大乾不仅仅是军人可以转文官,文官也可以转军官的,相对是比较灵活的。
只是这些士大夫的身子骨确实孱弱,即便是军事主官对他们颇为优待,在军中呆了没有几日,腹泻、肌肉拉伤,各种病痛者甚重,军医都说了,不是偷懒,是他们体制真的不行。
楚行这才作罢,让不能承受着,早日滚出军营,去地方上任事。
但依然有一部分新科进士和举人留了下来,因为军队是大乾各类思想最为先进,运转最为高效的地方,而且这里的人才一点都不比外面少。
如果能融入到大乾的军队中来,那便是真正的融入了大乾。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