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抗洪救灾的经验可比普通官员丰富多了。
河南防洪抗洪督导组的组长乃是督察院正三品左佥都御史黄逸锋,其品级虽然说不如从二品的巡抚,但是他却是督察院的人,天生就是监督官员的,更何况,人家是督导组的组长,还是手持王命而来,这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钦差,权限相当大。
所以哪怕是温玉森,对这个督导组的组长黄逸锋也是不敢有任赵的怠慢,督导组刚到,他就是告知了相关的灾情,并请示后续工作。
不过黄逸锋却是没有仗着钦差的身份胡乱插手,他来之前就已经是很清楚自己的责任了,他就是来监督的,并不插手具体的事务。
只要温玉森不做出什么大错误,导致出现大问题的话,他就当自己不存在,要不然的话,虽然自己算得上是钦差,手握大权,但是真搞出问题了,身家性命也别指望能够保住了。
人家温玉森好歹是封疆大吏,这运气后了,以后是要进入内阁成为侍郎甚至尚书的,这能不得罪还是别得罪的好。
黄逸锋不插手,不过他手底下的督导组的其他成员,其实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指导当地的军民进行抗洪。
温玉森得到了这几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的帮忙,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督导组的成员们,除了几个督察院派来督查的御史外,其他的都是专业人才,内阁从各部门抽调过来的,都是拥有丰富的抗洪救灾经验,有实践经验也有理论水平。
这些专业人才,比普通的地方官员靠谱多了。
仅仅是两天时间,就是整理出来了完善的抗洪措施,期间黄河水位也是越来越高,并且还是出现了一个小缺口,不过刚好有一艘海军的内河战舰在附近,出现险情后,不等后方的官员通报呢,其舰长就是当机立断,直接下令驾船进入缺口,然后直接坐沉。
八十多吨的战舰,虽然说也不算大,但是缺口一开始也小,好歹也是堵住了一大半,随后又是紧急抽调了两艘满载砂石的货船坐沉堵缺口,如此才算是堪堪没有让缺口进一步扩大。
然后官府迅速抽调民众去堵住缺口,随后一整个团的预备师官兵增援而来,不过缺口很难重新彻底堵上,所以他们迅速转移了目标,开始在后方利用地形修筑堤坝,避免灾情的进一步扩大。
这个时候,他们提前准备的那些备用堤坝也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虽然堤坝一开始并不算高,但是黄河上决堤的缺口也不算太大,尤其是还经过了海军的一艘乙等内河战舰和两艘民船的坐沉,堵住了大半缺口。
所以早期的洪水并不算多!
在多达近万人的奋战之下,一天后,备用堤坝初步成型,随后,紧急增援而来的三万多青壮和一万五千名将士也是投入了修筑堤坝。
总数达到五万人日以继夜的在加固修筑备用堤坝,最后成功的在水位上涨之前,完成了备用堤坝的修筑。
杜绝了洪水进一步向内陆蔓延!
但是虽然缺口重新堵上,但是这几天时间里,依旧有大量的河水通过这个缺口流向后方,大片的土地被淹没。
而备用堤坝以内的大片土地以及村庄,更是彻底化为一片湖泊,田地消失了,村庄也彻底消失了。
仅仅是这一次的险情,就导致了数百人的死亡、失踪。而其中参与抗洪的陆海军将士就阵亡、失踪二十多人,其他的则是参与抗洪的青壮居多。
至于后方的普通百姓,则是已经提前转移,倒是没有遭到什么伤亡。
然而财产的损失却是非常庞大的,不仅仅是现有财产的损失后,这紧急转移出来的五千多民众已经失去了他们家园,就算以后洪水退却了,恐怕这一片地方短时间内也没办法生活居住了,这五千多人安置起来也是个麻烦事。
不过好说好歹,总算是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洪涝,这让温玉森安心了不少。
当温玉森初步安心的时候,在黄河下游的淮河流域,江北道的官员们却更是提心吊胆的!
在雨一天一天的下,虽然说的只有一开始是暴雨,后面的都是中小雨,但是却依旧造成了河水暴涨!
而更加重要的是,江北道本地降雨也就算了,偏偏河南、皖北道那边也是普降暴雨,这些可都是上游地区啊,这些上游的洪水,不管会不会给皖北道和河南造成灾害,但是最后肯定还是要流向下游的。
而江北道就是倒霉催的下游!
这意味着,淮河不仅仅要承担本地的大量降雨,同样还需要承担黄河中游的洪水!
所以,虽然说目前来说,淮河流域的情况整体还算是安定,本地的降雨并没有造成什么大范围的洪灾,但是他们却是知道,这真正的考验还没有来呢。
等淮河各支流的中上游以及黄河中游的大量洪水沿江而下的时候,才是真正考验淮河下游的时候!
但是根据天气预报的判断,以及河南、皖北道那边五百里加急快马通报的消息,很明显,这两个地方的降雨量非常大,这也就意味着,洪水非常大。
督导组里的工部派来的水利司的官员经过计算后,得出了非常悲观的结论,那就是以目前淮河流域的堤坝,根本无法抵抗如此大规模的洪水!
怎么办?
淮河的泄洪量是有限的,哪怕是加固,加高堤坝,也是没有太大的作用了。
水太多,无法迅速排出进入大海的话,就会留在淮河流域,进而造成整个淮河流域的水位暴涨。
到时候,恐怕整个江北都要化为一片湖泊了!
经过多方讨论后,他们开始了制定了主要的防洪措施,那就是紧急提高洪泽湖的面积以及堤坝的高度,厚度,对洪泽湖地区进行扩容,以容纳更多的洪水。
避免过多的洪水瞬间冲击淮河堤坝,造成决堤,进而淹没大片区域。
洪泽湖,这个湖泊并不是天然的产物,一开始其实只有几个小湖泊而已,而黄河夺淮入海后,导致水位暴涨,经常造成洪涝,为了治理洪涝,前明永乐年间开始重铸洪泽湖大堤,最后形成了一段数十公里长大规模堤坝。
前明各朝代的一百多年里,也是先后加固加高该堤坝,由此形成了洪泽湖这么一个大型的淡水湖。
大乾统一全国后,也是把修筑洪泽湖堤坝作为一个重点工程,并尝试着花费巨资,把土堤坝换成石堤坝。
不过时间比较短暂,所以成效有限。
如今,眼看着洪水超过了淮河的容量,甚至预计会超过洪泽湖堤坝的抗洪能力,紧急加高加固洪泽湖大堤也就成为了最为紧要的任务。
如今洪泽湖大堤上,超过十五万青壮和军人正在进行施工!
没办法,没有和后世一样有着大型的工程机械的情况下,想要短时间内加固加高堤坝,也只能是堆人了。
实际上,江北道这边的防洪抗洪工作,在四月底就已经是开始了,因为金陵城派出了五百里加急进行通报,江北道的官员们接到消息后,那里敢怠慢啊,立即就是开始组织人手进行防洪工作了。
而要防洪,最主要的工程就是加固加高洪泽湖大堤了。
官府为了抗洪,直接采用了征召模式,从江北道各州府、皖北道部分地区直接征召青壮。
除了青壮外,军方也是大力协助,附近地区的部队,不管是主力部队还是预备师,基本上都是紧急调动前往,此外还大量组织其他地区的部队紧急增援。
相对黄河中游,大乾更加重视淮河中下游的安全。
因为淮河中下游更加危险!
如果说,河南那边的抗洪救灾,只是一地的抗洪救灾,那么江北道的抗洪救灾,那么就是集合了大乾的大量力量了!
短短几天内,十五万人就是陆续抵达然后开始施工!
与此同时,军方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物资,那就是水泥!
这年头,军方才是水泥的最大用户,修筑各类工事都会采用水泥,他们直接从战略物资仓库里调运了大批的水泥充当抗洪物资。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水泥并不是直接运往江北,因为江北那边还下着雨呢,水泥可没办法快速干燥凝固。
这些水泥其实都是直接在天气良好,已经开始烈日高照的镇江等地区直接制作水泥砖,然后把这些大型的水泥砖装船通过运河运往施工地。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